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圣人。”

然而,他依旧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为了中国人民,毛主席的家庭中一共涌现出过6位烈士,甚至包括了他自己的儿子。

毛主席的一生,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一生清廉,从未给子女和亲属留下权力或者财产。
后人也在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他,铜像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一尊铜像铸成

2013年,已是80岁高龄的广东老人吴华珍出资修筑了毛主席挥手像,老人花费了近百万元,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毛主席。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在过去,中国的第一尊毛主席铜像于1967年5月诞生于清华大学。

那会由于校门拆除,建筑系的陈国英教授便提出,可以在原校门的空地上建一座毛主席像。

这种想法经过学校领导开会沟通后,很快便付诸实施,因此,第一尊铜像就这么被建立起来了,这尊像的设计稿,又被称为“毛主席穿大衣挥手像”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整尊像高8米,也迅速传遍了全国,后来,很多地方也都有了铸像来缅怀毛主席的想法。

不过,各地区都没有像清华大学这么高的制作水准,所以铸出来的像水平也是层次不齐,后来,就慢慢有了一些标准。

虽然大家都非常热爱毛主席,可对于毛主席像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姿势还是充斥着讨论,各地在长期铸像的过程中便形成了两种风格:抬手和背手。

至于主席的铜像上的衣服,也有风军大衣和风衣两说。

而吴华珍老人出资铸造的这座像,就是“抬手像”,看上去,像是毛主席正在向大家打招呼致意。

这尊铜像高12.26米,象征着毛主席的出生日期;总重3.56吨,象征着56个民族;同时,这尊塑像也写下了一项特殊的记录:毛主席最高挥手铜像。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发展联合会以及广东省东方红文化广场主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铜像铸成典礼”,不少毛主席的后人都出现在会场上。

活动举办方的秘书长方勇说:“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正是深刻缅怀毛主席对于国家做出的丰功伟绩,他那份对于人民深深的爱。”

大家知道,毛主席这一生为公不为私,当初他的弟弟毛泽连眼睛残疾,可毛泽连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政府的特殊待遇,按照毛主席那样的身份,想要办这种事顶多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主席还是没有选择“特殊照顾”。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毛泽连

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于毛主席的家属,也总有一种敬佩的情绪。

落成典礼上,大家也同样看到了毛主席两个女儿李讷和李敏的身影。

在会场上,毛主席的小侄女毛小青也发表了致辞,她说:“我代表毛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为了宣传红色文化,大家一直在努力,今后的日子里,传播社会正能量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毛小青

在会上,还有一些表演节目,都代表着毛主席的不同感情。

其中,一首《东方红》气势磅礴,将大家重新带回到那段青葱的岁月当中;

《一百二十年诞辰》感人肺腑,也同样回顾了毛主席整个人生奋斗历程;

《毛主席韶山》表达出了浓郁的家乡情,以及他对于人民的爱戴,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过人民;

《中国梦》更是继往开来,表达了人民对于前进道路的不断追求,这场精彩绝伦的盛典,继续点燃着人们的斗志。

会场上,有不少记者捕捉到了李讷和李敏的照片,大家更是能从她们深邃的眼神中感受到对于父亲的怀念之情,主席对她们的教诲,依旧停留在她们的心目当中。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谨记父亲教诲的李敏和李讷

毛主席的一生当中有很多子女,而且他们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也算“吃了不少苦头”。

当年毛家的三个儿子遗失在了上海,费尽千辛万苦才终于找了回来两个,可回来后没几年时间,父子之间还没有好好地聚一聚,毛岸英便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毛岸英

在毛主席身边陪伴最久的,也只有李敏和李讷。

很多人都好奇,李敏和李讷为什么不姓毛,反而姓李。

这是因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民党反动势力加大了对于中共高层的迫害,很多领导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都使用过化名,毛主席也不例外,他改名为“李德胜”。

两个女儿便沿用了这个姓氏,主席也借用了《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来为两个女儿取名,寓意为:少说空话,多做事实。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孩子,受限于特殊的年份,李敏虽是毛主席的掌上明珠,可从来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份“贵不可言”,如此一来,她的命运同样也是十分曲折。

早年颠沛流离,一直到十来岁的年纪,才再次回到父亲的身边。

那段时间对于李敏而言,是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父亲是一个为国操劳、庄严万分的伟人,可对于年幼的李敏来说,他却是一个温柔的父亲。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不过,对于女儿的未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毛主席多次说过:“干部子女如果能培养好,就能给人民带来好印象,反之,还会留下很多坏印象。”

在主席身边,李敏度过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后来,李敏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先后在国防科委和总政部工作,一直到退休,从她工作到退休,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来没有借助过父亲的权力做过什么。

她的爱人孔令华也是一名军人,夫妻二人儿女双全,他们始终没有忘记主席的教诲:“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后来,由于时局特殊,主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才重新见到了女儿,他紧紧拉住女儿的手,女儿什么都没有说,可心里那种悲伤的感觉,身边所有人都清楚。

和李敏一样,李讷的人生过得也十分低调。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一年,李讷也仅仅是个孩童,在上学期间,姐妹两人谨记父亲的教诲,从来没有同学知道她们就是毛主席的女儿,在学校收集的相关信息当中,李敏和李讷在家长信息那一栏中都写的是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王鹤滨

父亲要求李讷,同样非常严格。

在北京读大学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了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段,全国上下都吃不饱肚子,女儿还在长身体,可毛主席坚决不让她带零食去学校,也更不允许她加餐,她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共同度过难关。

在《解放军报》工作期间,起初很多人不知道化名为“肖力”的人是李讷,李讷也从来不对外公开这件事。

不过后来由于消息被公开,李讷也向大家宣布:“爸爸说,我仅仅只是上了几年学,非常年轻也非常幼稚,让我向这里的叔叔阿姨学习,如果犯了错误,怎么惩罚都可以。”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相比于毛主席的光辉一生,李讷始终都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她也继承了父亲的爱好,喜欢读历史书,可她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喜欢从事跟政治有关的工作。

这是毛主席最疼爱的两位女儿,她们也正普普通通地过着自己的一生。

毛主席也曾对李讷寄予厚望,不过这种厚望并不是政治上的得失,而是她个人的成长,在毛主席逝世前,希望女儿能够回到韶山去,代表他看看老家以及两位叔叔。

1984年,那会李讷刚跟王景清结婚后不久,就回到了韶山去,彼年的李讷已经44岁了,她的人生已经经历了太多,也不想弄的“兴师动众”,她也仅仅在接待处上写下了丈夫的名字,对于自己只字不谈。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跪倒在爷爷奶奶的墓前,乡亲们这才知道,毛主席的小女儿回来了。

李讷出生的时候,毛主席已经47岁了,对于这个小女儿,毛主席更是百般疼爱,她在家中待得时间最久,毛主席逝世以后,她也有过一段时间非常孤独,而且,她的身上有着伟人的倔强,仿佛没有什么能把她战胜。

她经常回忆起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她说:“有的时候我和爸爸出来散步,他经常会教我念诗。”

李讷一直跟在主席身边,从延安、西柏坡一直到北京香山,父女俩出门手拉着手的场景,总是无比温馨。

姐妹俩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在几乎整个五十年代,她们都一直生活在中南海。

2013年,李敏李讷出席父亲挥手像铸成典礼

后来,在多事的中年时期,姐妹俩也有过一段时间是分开的,各自经历着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一直到了晚年,姐妹俩又经常聚在一起。

如今,每年的9月9日以及12月26日,几家后人经常聚集在一起,共同缅怀毛主席。

如果有什么与毛主席有关的重大活动,姐妹俩也经常能收到邀请函,比如这次铜像落成典礼,姐妹俩就凑在一起,从她们的眼神中,仿佛依旧能够看到伟人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韶山   父亲   铜像   诞辰   场上   伟人   典礼   姐妹俩   主席   女儿   周年   身边   两个   时间   人生   旅游   工作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