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你知道徐积锴吗?虽然你可能不知道徐积锴是何许人也,但你一定知道他的父亲。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积锴的父亲就是这首《再别康桥》的作者,那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代诗人徐志摩。

为什么徐积锴没有像父亲那样的名声,这是因为他就没有继承徐志摩的衣钵,成为一个文学家或者是诗人。

徐积锴在事业上与徐志摩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但他毕竟是徐志摩的亲生骨肉,而遗传本就是一种玄妙的东西。

所以徐积锴虽然没有再创老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但是作为徐志摩的儿子,他却继承了老爹骨子里对感情的那份浪漫主义,难倒......徐积也是个有理有据的“渣男”吗?

其实不然,徐积锴对于爱情的态度,与自己的父亲截然相反。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积锴

“般配”的父母爱情

徐积锴的诞生对于徐志摩来说,是个“错误”,也是个任务。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还要从他和徐积锴的生母,张幼仪的感情说起。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张幼仪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结合是没有爱情做基础的,如果非要说哪一点可以支撑起这段感情,那么就只有门当户对这四个字了,简言之就是“般配”,家世背景的“般配”。

张幼仪出生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巨富之家,虽然父亲重男轻女,但是张幼仪还是在哥哥们的争取下读书放足,而徐家是有名的江南富商,虽然财富不敌张家,但也毕竟不差。

张幼仪的哥哥张嘉璈在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期间,曾公务巡视学校,听说了杭州一中有个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学生叫徐志摩。

张嘉璈经世头脑灵光,他知道徐家的家世背景不错,而且这位徐少爷将来一定是个光彩夺目的文坛大人物,所以在他的慧眼下,张家决定主动向徐家联姻。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张嘉璈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对此简直是求之不得,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一年张幼仪十五岁,徐志摩十八岁。

作为一个才情横溢,心高气傲的翩翩佳公子,徐志摩是被家里“按头”结的婚,他对这段婚姻能有多不满呢?

据说徐志摩第一次看见张幼仪的照片时,竟然没好气地脱口而出一句,“乡下土包子”。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志摩

徐志摩心想既然无法反抗封建婚姻,那我就陪着你们演戏,不就是结婚生子,我给你演足全套。

婚后的徐志摩对待张幼仪总是冷漠苛刻,他看不见她的温婉善良,他只知道她是这段婚姻中的“工具人”,而不是他心中所爱。

结婚三年后,也就是1918年,徐积锴出生了,孩子的出生让徐志摩更是大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知道徐积锴的出生并非是父母相爱的证据,但他却是自己“圆满完成任务”的一个终章。

你们要我娶的女人我娶了,现在传宗接代我也做到了,现在我该摆脱这段“般配”的爱情,去寻找自己的浪漫了。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长孙阿欢

1918年,富庶的徐家终于有了长孙,与父亲徐志摩的淡漠不同,祖父徐申如高兴的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申如

在给长孙取名字的时候,徐家上下也是大费周章,最终决定为孩子取名徐积锴,“积”为家族族谱的字辈,而“锴”代表着一种良铁,意为刚强、果断、勇敢。

这个名字寄托了徐家上下对这个长孙的祝愿与重视,不仅如此,祖父徐申如还用百家赠送的贺仪打了一把小锁,加金链子戴在徐积锴的脖子上,以求孩子能够长命富贵。

除了这个满怀祝愿的大名,徐积锴还有一个小名,名叫阿欢,意味他的出生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欢乐。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积锴的出生确实给徐家带来了欢乐,但是唯独徐志摩表现的很淡漠,或许他感到欢乐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而不是有了一个儿子。

在徐积锴出生后不久,徐志摩就躲到美国留学去了,所以在小阿欢的童年里,父爱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为从没得到过所以失去的很习惯。

都说隔辈亲,徐积锴虽然从小几乎没有得到父亲的疼爱,但作为徐家的长孙他却得到了祖父的极大宠爱,徐申如对自己的长孙也是寄予厚望。

所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周岁才“抓周”,结果徐积锴被提前到了出生百天就要选定未来的人生道路。

当天,徐申如在徐积锴的面前分别放了尺子、算盘、铜钱和一支铁笔,他满怀期待的看着小孙子爬过去,伸手巴拉着那根铁笔。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申如高兴坏了,顺手把徐积锴举过头顶,高兴的大声说:“我们家又出了一个文化人来用铁笔啦!

这支“铁笔”,是官府文件上的常用语,“铁笔不改”,徐老爷子满心以为长孙也能像徐志摩那样,是个执笔从文的人才。

可是世事难料,命运难测,多年后徐积锴的发展却与当年“抓周”时候的那份“天意”大相径庭。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淡薄父子情

徐积锴的童年几乎没有父亲徐志摩的参与,稍稍长大记事了,听家里人说自己的父亲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一直在国外念书。

小小的徐积锴心想,怪不得他每天看到母亲除了做家事之外,就倚在那窗子边发呆,原来她是在思念父亲啊。

但是徐积锴好像却没有母亲的那种心思,因为对于这个旁人看来很了不起的父亲,自己却觉得很陌生,在当时徐积锴的心里,父亲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每天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家丁。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在徐积锴大约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张幼仪动身去了英国看望徐志摩,所以徐积锴一个人被留在了徐家老宅,由祖父母照看。

徐积锴不知道,当1926年母亲从异国归来,带回来了和父亲徐志摩离婚的消息,索性那时候他年纪尚小,不明白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对于母亲与这个可有可无的父亲分开,他内心也没有很大的波澜。

离婚后的张幼仪被徐家二老认作养女,并把自己名下的财产分为三分,徐志摩与再婚妻子陆小曼一份,张幼仪与徐积锴一份,老两口一份。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就这样离婚后的张幼仪带着徐积锴开始独自生活,另一边的徐志摩也终于寻觅到他所中意的爱情,一切似乎皆大欢喜。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听闻这个消息的徐积锴不知道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仿佛听了一个陌生人的死讯,但那个陌生人却是自己的父亲。

母亲张幼仪把13岁的徐积锴叫到一边说:“你是徐家的长孙,也是你父亲的儿子,所以理应由你去把你的父亲接回来”。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张幼仪的八弟禹九带领着13岁的徐积锴前往济南认领遗体,虽说是认领遗体,但是徐积锴却始终没有看父亲最后一眼,在他的心中,父亲的形象从来都是“淡淡”的,淡到会被忽略,会被模糊。

从徐积锴出生到徐志摩的去世,这十三年间,父子俩享受亲情甚至是见面都屈指可数。

世人都知道徐积锴有个鼎鼎大名的父亲,但只有他明白自己与父亲亲缘浅薄到没有一件事可作回忆。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愿得美人心,白首不相离

在国外闯荡几年的张幼仪早已不是徐志摩口中的那个“乡下土包子”,回国后她看着被公婆拼命宠爱的儿子,内心感到非常的担忧,因此为了孩子将来的前程,张幼仪提出要独自抚养徐积锴。

中国有句古话讲:宁跟讨饭的娘,不随做官的爹,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徐积锴身形气质越来越像徐志摩,但是一直跟着张幼仪生活的徐积锴却被母亲那种坚韧、乐观、善良的精神内核所感染。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慢慢长大的徐积锴非常懂得体谅母亲,他中学毕业后,为了更快的就业,减轻母亲的负担,最终选择了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就读。

无论是身为大才子徐志摩的儿子还是当年“抓周”的那一次,徐积锴都理应成为一个舞文弄墨的学者,但长大后的徐积锴没有像父亲一样“务虚”,而是选择了更加务实的理学,走了一条与徐志摩截然相反的事业道路。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虽然事业与父亲殊途,但是在感情上徐积锴可是遗传了父亲“外貌协会”的本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张幼仪曾经旁敲侧击的问过儿子对另一半有什么样的要求。

没想到一向善良懂事的徐积锴特别直接淡定的说了一句,我没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人长得漂亮就行了。

张幼仪心想这孩子不愧是徐志摩的亲儿子,她想起当年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得,与陆小曼生活不顺,一边又想着儿子对择偶的态度,一时有些心悸,儿子可万不能走徐志摩的老路啊。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林徽因

虽然张幼仪心里是这样想,但是他仍然依儿子的意,为他寻找一个漂亮的良配。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漂亮的姑娘被张幼仪找到了,女孩叫张粹文,盘靓条顺,有着一等一的美貌。

当张幼仪把张粹文介绍给儿子认识时,徐积锴的眼睛都看直了,随即决定就是她了。

不得不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外貌协会”的爱情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只要你长得好看,我们就结婚。

就这样,在母亲张幼仪的精心张罗下,1938年,徐积锴如愿娶到了张粹文,都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张幼仪怕徐积锴重蹈徐志摩的覆辙,也怕张粹文成为年轻时的自己,她为儿媳请了老师教各国的文学课程,为的就是让儿媳能与儿子有良好的情感沟通,因为她明白美貌并不能保证一段婚姻的美满与长久。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可能徐志摩给张幼仪造成了阴影才让她对徐积锴的婚姻如此小心谨慎,但徐积锴除了遗传了徐志摩的“外貌协会”,其实他对感情是个非常认真且专一的人。

除了事业,在爱情上徐积锴与徐志摩也是截然不同的,徐积锴也爱美人,但是他的爱情观却是愿得美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唯一与永恒。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结婚后的徐积锴张粹文夫妇生活的非常幸福,他们一共育有三女一子。

1947年,徐积锴向张幼仪提出要到美国去留学,张幼仪欣然答应,并提出要儿媳与他同去,自己留下来抚养孙子孙女。

临行前,张幼仪鼓励张粹文去到异国之后也要读书进步,与徐积锴一起变得更好。

1947年,徐积锴张粹文夫妇到了美国读书,徐积锴在攻读土木工程专业时,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而张粹文听从婆婆的建议,留在特拉法根设计学院学习设计。

夫妻两人在异国互相进步,彼此扶持,在婚姻里是爱人,在心灵上亦是伴侣。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务实派”的浪漫

在异国求学多年,徐积锴从一开始的土木工程师已经转型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说自己对诗文那些东西一窍不通,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务实”那一派的。

但作为徐志摩的儿子,作为一个商人,徐积锴最终还是跟文字交手一二,他做的第一件与文字相关的事情就是帮助父亲留存他生前的作品,这一举动也让他能有机会多了解一些那个光环般存在的徐志摩。

当时时逢中国的变革时期,徐志摩的作品在内地几乎绝迹,老友梁实秋不忍故去友人的作品从此将要销声匿迹,所以由他出面着手编辑作品全集,徐积锴听说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台湾鼎力相助。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梁实秋

他在美国尽力寻找父亲生前的作品,经过一年多搜寻和整理,最终汇成了徐志摩作品集。

徐积锴完成此举之后,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印象里的徐志摩是什么样时,他说:“我对父亲的印象说不上来,根据书上写的,他很热情,对朋友很真心,喜欢派对”。

这话说出来竟有些讽刺,对自己的亲生父亲的印象还要从书上才能知道,对于徐志摩的死,对从小父爱缺席的徐积锴而言,确实说不上有太多的思念。

但随着他慢慢成熟,他对于父亲的死有着别样的看法,他后来说:“我觉得我父亲的命太苦”。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积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在美国看着父亲的老友,胡适、梁实秋、顾维钧他们的生活都能顺遂如意,不像父亲一样颠沛波折。

当胡适带着自己的美国女友与他一起吃饭时,徐积锴还不由得感叹:“父亲如果不死,活到八九十岁,相信还会有女人要他的,很多女人都倾慕父亲的文采”

徐积锴能为一个像陌生人一样的父亲说出这样一番话,就足以证明他的内心有多么的浪漫和旷达了。

就像他只要找漂亮的姑娘结婚那样直白,人趋向于美丽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难得的是他在继承了徐志摩这样的心性之后还能理解父亲,他还能守住自己的心性,坚定的选择一生一世一双人。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积锴不仅坚守自己的婚姻选择,理解父亲的情感选择,对于母亲张幼仪,徐积锴对其一样有着善意的包容与爱意。

当孀居多年的张幼仪邂逅医生苏纪之,她第一时间询问儿子的意见,而徐积锴以一封感人至深的《答母书》给予回应。

他在信中写:“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赡。诸孙长成,全出母训……曾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母如得人,儿请父事。读之令人动容,徐积锴之所以写下这样的话,是因为他能明白一份双向的情感是多么的难得,所以生性浪漫的他乐于成全。

说徐积锴是徐志摩的儿子大家可能都有些错愕,父亲搞文学,儿子却对诗文一窍不通,但是在骨子里徐积锴却延续着徐志摩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成全。

徐积锴继承了徐志摩的浪漫,但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其父截然相反

徐志摩一生都在波折中奔赴美好佳缘,而徐积锴很幸运一次就找到那位看过就再也移不开眼睛的美貌良配。

或许徐积锴没有父亲那样轰轰烈烈的感情生活,但对于他来说能守一人平平淡淡的终老就已经是一种浪漫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白首   长孙   胡适   铁笔   爱情   般配   儿媳   美国   异国   儿子   父亲   态度   母亲   婚姻   孩子   情感   浪漫   旅游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