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1949年初执掌山西38年之久的阎锡山眼见大势已去,旋即抵赴南京并于此后辗转台湾,直至最终于1960年5月23日,享年77岁的他在台湾郁郁而终,毕竟台湾于他而言终归是异乡,而心心念念的山西老家却于此后难以再见。

而如今的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其间荒凉状况实在难以令人将之与昔年间叱咤风云、声名盛极一时的阎锡山相联系。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一、阎锡山故居与墓地

阎锡山之墓位于台北阳明山的一处斜坡上,其间峰峦环抱、葱郁幽静也算难得的安身之地,此处也是阎锡山生前自行选择的安葬之处,然而整体上由于少有人问津而显得荒凉。

坟墓整体圆冢方碑,墓前则耸立着一块高达五米左右的墓碑,碑文为“阎伯川先生之墓”,而沿着墓碑的朝向放眼望去,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地方,乃是阎锡山山西老家的方向。

素来有着一份思乡情结的阎锡山,无论生前死后皆无法忘却那片承载着他一生荣辱的沃土,忘不了沉甸甸的故乡,然而导致有家难归的根本原因,还是昔年间冥顽不灵的站在了解放大潮的对立面。

阎锡山之墓的墓顶墓墙均以绿色装点,而在墓顶另有“世界大同”四字,其间四字所呈现的无疑是阎锡山退出政坛后的晚年阶段始终以研究哲学等为好的所得与经历。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墓碑前供桌、香炉等一应祭器明眼可见已是饱经风霜,而墓地东侧那颗随他入葬而种植的桂树早已在四季更迭之间,不知花开花谢多少回。

距离墓地不远之处,坐落着昔年间的阎锡山故居,故居整体坐落在三个平台上,从上至下依次为车库、红楼、种能洞,每一平台间各有66个台阶相连。

中层乃是一栋二层高的红楼,虽然仅有四个小房间构成称之“陋室”毫不为过,但是建造之初投入大量物力的红楼却坚固异常,其间红楼墙体厚度高达90公分,而楼板厚度则有30公分左右,窗户上亦加装了厚重的钢板。

红楼整体除却阎锡山的房间之外,二楼由侍卫居住,楼下外间则由副官居住,而楼下里间则是一个以备不时之需的防空洞。

阎锡山故居最底层则是“种能洞”,其间之寓意乃是阎锡山晚年痴于阅读研究哲学所得,是他体现自身宇宙观以及哲学思想的称谓。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阎锡山曾向他的卫士们讲解其间含义,称“种能”二字若以谷子为例,一颗谷种微不足道然而却蕴含着无穷尽的生命力,一种入土后可成一穗,一穗播而种之可成一片,由此生生不息充盈大地便可孕育生灵万物……

实质上纵观阎锡山故居整体,乃是阎锡山昔年间与卫士们一同亲手打造,因而一砖一瓦之间皆与之有着深刻联系。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二、阎锡山的晚年生活

1950年3月15日将一应政治事务交接完毕之后,阎锡山便于次日带着一应卫士移居台北丽水街8号,届时众多侍卫与秘书拥挤在这个并不算宽敞的住宅当中,亦有每天络绎不绝登门拜访的客人,不仅令侍卫们因无处居住而苦不堪言,亦让阎锡山因深受叨扰而不胜其烦。

与此同时盛夏之际台北的气候闷热潮湿,而习惯了在山西之时生活环境的阎锡山对此亦是难以忍受,因而于1950年8月12日阎锡山便带领侍卫们离开了这里来到了阳明山,由此开启了傍山而居的崭新生活。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从一开始的风餐露宿,到就地取材、插竹为墙,阎锡山与卫士们一步步用泥巴、干草、石棉瓦搭起了小茅屋,不仅于此他们还开垦农场、养鸡、养鸭、养羊、养猪等。

然而因受到台湾的气候影响,每逢台风过境之际整个小茅屋都要被掀翻开来,俨然上演昔年间杜甫先生留下的那一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有鉴于此,阎锡山复又带领卫士们开山取石、定制红砖、购买水泥等等,按照印象之中的家乡窑洞的形式,并结合西方与日本建筑物的优点,一步一步开辟出了种能洞。

种能洞的整体布局呈一“中”字,中间为副官室,左侧为卧室、客房,而右侧另有餐厅与书房。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种能洞之中有一石碑嵌在墙壁上,其间碑文以阎锡山的口吻详细记录了昔年间开辟种能洞之事。

“我到台湾后由于无法忍受炎热以及暴风雨的侵袭,因此在山上修建茅屋,而此后愈发怀念内地冬暖夏凉的窑洞,便问台湾同胞为何这里没有窑洞?他们说窑洞有三个缺点:潮湿、空气不流通、怕地震,适合北方不适合台湾。”

“我在研究后发现这三个问题可以克服,用洋灰可以防潮湿,开辟前后两道窗户可以通风,而防地震的关键在于如何布局……”

“由此我将中国式、西洋式、日本式取三式所长融而为一建设窑洞,为台湾同胞们做出实验,并将此窑命名‘种能洞’因我以种能观察宇宙,为配合我宇宙观而命名。”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由此阎锡山在做出尝试的状况下开辟出了此后作为晚年安居之所的种能洞,而种能洞在满足他求静想法的同时,亦杜绝了一应的人际交往。

阎锡山移居阳明山之后,蒋介石曾有几次到此来访,如1950年11月底阎锡山尚且居住在茅屋之际,因家中简陋无可坐之处,蒋介石、宋美龄等便坐在白灰袋上交谈,而在事毕之后蒋介石亦邀请阎锡山下山吃饭等。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除却蒋介石寥寥数次来访之外,接任阎锡山此前“行政院长”职务的陈诚出于某种原因来过一次,而此外便再无台湾当局要员来访。

其间不仅仅是阎锡山隐居深山闭门谢客之因素,亦透着一种“闹市无人问,深山有远亲”的意味。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陈诚

另一方面隐居深山无人问津的阎锡山也乐得其所的开始了深居简出的著述生涯,其间一边研究着上述哲学,而另一边则是在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研究着如何反对我党、如何攻克大陆……其著述《反共的什么与凭什么反共》《怎样收复大陆》仅从字面便可管中窥豹。

值得一提的是,据悉昔年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阎锡山复又向蒋介石建议,令国军飞机伪装成美军飞机轰炸大陆,以令中美双方彻底开战,以此坐收渔翁之利,虽然这一计划并未被蒋介石采纳,但其间险恶用心足见阎锡山贼心不死。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十年时间里,阎锡山每年平均著述30万字左右,放眼整个台湾当局的军政要员之中也实属难得一见,而在此道路上他渐而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1960年5月2日阎锡山突然腹泻不止,翌日复又腿部浮肿严重,待到5月20日便上气不接下气,由此找来台大医生治病。

然而即便如此也是于事无补,因而5月23日阎锡山在被送往台大医院的路上去世,昔年间搅动时事风云的“山西王”由此走向人生终点。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三、守墓人——张日明

陪伴阎锡山人生最后一段光阴的人之中,包含着一位叫做张日明的警卫,而最后时刻的阎锡山便是在他怀中去世。

张日明本是朔州市朔城区西街人,出生于1930年并在15岁之际便投身到了阎锡山的军队当中,然而没过多久军队便打了败仗,由此几经辗转一路奔逃方才在内蒙古地区突出包围。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1947年张日明所在部队到大同驻防并于此后49年5月左右进入绥远,然而此后阎锡山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之际,出于自身信任考虑,从山西老家调来了包括张日明在内一众卫士。

1949年9月张日明正式抵达广州成为阎锡山的警卫,而在11月之际阎锡山自广州撤退台湾时,他复又被带到了台湾。

“我到哪里,就把你们带到哪里。”届时阎锡山曾对张日明等警卫说出如此一句话,不仅令他彼时感动不已,更为他后来一生地追随埋下了伏笔。

抵达台湾那年张日明也只有19岁,次年间便追随阎锡山来到了阳明山,并于此后随他一同开辟出了上述阎锡山故居的现有格局。

1960年阎锡山撒手人寰之后,由于生活上的艰难原有的警卫陆陆续续的开始离开,而张日明亦于1961年下山成婚。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成婚之后的张日明卖过菜、开过五金店等等,艰难地维系着自己的生活,然而在此期间却始终不曾抛却阳明山上的那座坟墓。

然而之所以导致张日明生活拮据,还要回到阎锡山去世之初说起,彼时的他尚且有一份军饷以补贴生活,然而随着阎锡山的去世他也失去了原本保卫阎锡山的工作任务。

因而,张日明接到命令要将他调至其他地方工作,虽说服从命令乃是军人的天职,但是阎锡山昔年间的那句话始终深刻于重情重义的张日明脑海之中,因此他坚决的拒受命令,由此也被断绝了军饷。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如此,成婚之后的张日明既要照顾好家人们的生活,亦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打理阎锡山的墓地。

这样一番状况持续了许多年,直至1985年初张日明眼见四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终于卸下了肩上的重担,由此方才关闭了五金店的生意,回到了阳明山继续守卫着阎锡山的墓地。

即便有时不在墓地居住,张日明亦坚持着每天乘坐公车到山上为阎锡山清扫墓地上香供果,如此几十年如一日。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而后来阎锡山故居区域曾一度被列入了开发建设的范围之中,其间无可避免的便是故居与坟墓遭到破坏。

而值此之际张日明复又为保护阎锡山故居及坟墓而几度奔走,拖着年迈之躯想尽一切办法走尽一切可行之路,因而在他不遗余力地致力之下不仅避免了故居与坟墓的劫数,更在2001年1月5日阎锡山故居、坟墓被列为台北市市定古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而在此后随着漫漫时间推移,张日明老人始终作为“守墓人”坚守在阎锡山的故居与坟墓,其间充分彰显着他的那份情与义。

台湾阎锡山墓地:墓碑朝向山西老家,91岁老侍卫为他守墓61年至今

直至2021年,时年91岁的“老侍卫”已然为阎锡山守墓61年之久,这一事迹所有曾到阎锡山故居到访的人皆知其情。

其间曾有人获悉张日明老人希望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朔州家乡看一看,毕竟每每有人到阳明山之时,张日明老人总要问询故乡的状况,因此便有人希望能够帮助老人回家乡走一趟。

然而这一提议却被张日明老人拒绝,其间是因张日明老人认为他离开了阎锡山的坟墓便无人打理了,交给旁人终归是难以放心。

透过其间复又见得张日明老人之忠肝义胆,而时至今日关于张日明老人的身体近况虽未能获悉,但透过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想来张日明老人依旧在此一程路上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山西   侍卫   台湾   墓地   阳明山   昔年   窑洞   警卫   故居   墓碑   卫士   朝向   蒋介石   坟墓   开辟   老家   红楼   老人   旅游   阎锡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