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李作成这样一位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将军,又是如何一步步从平民走向将军之职的呢?

1953年,李作成生于湖南安化的一个普通农户之家。虽说是农户家庭,但是从其父亲那一代开始就在骨子里面就躺着军人的血液。李作成的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便回到了家乡参与农村建设。

英雄不问出处

从李作成出生时开始,就在父亲的教导下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军人,也从小就将军人的这份骄傲印在了骨子里面。1970年12月,年仅17岁的李作成参军入伍。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作为军人的后裔,从入伍之初,李作成就打定了主意,要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的优秀军人,绝对不能给父亲丢人。因此,从新兵时期开始,李作成无论是军事上的作训,还是日常的政治学习,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很快李作成的努力便得到了军队领导的赏识,赶上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在部队首长的推荐下,李作成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在广西师范大学深造。学成之后的李作成再次返回部队,作为当时部队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李作成备受领导的重视。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血染的功勋

1979年,越南频频侵犯我国的南面疆土。在与美军征战多年之后,越南自认为其军事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于是气焰嚣张到了极点。在反复地退让与协商无果的情况之下,中共中央最终下定决心,对越用兵。战争开始之后李作成所在的八连被编入第41集团军,由中央军委统一调派指挥。

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独立团八连的战士们从东线进入越南战场。狡猾的越军,在我军行军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的封锁线、地雷、暗堡不计其数。凭借地理优势,越军可以说是占尽先机。

2月17日,连队行进至保肯公安屯一带时遇到了敌军,便展开了首次交火。越军将铁丝网设在了茂林之中,同时又在暗处设置了火力点,这使得我军误入其中,成为了敌人的活靶子。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当时总指挥部对于八连下达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在既定的时间穿插通过封锁线。在一次通过封锁线时,敌人的暗哨发现了连队战士的踪迹,于是便立即开火射击。小小的一道铁丝网,配合着敌人的火舌,却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

眼见一个个的战士因为被铁丝网绊倒而死在了敌人的枪下,李作成忍不住冲上前去徒手撑开了满是倒刺的铁丝网。密集的枪声响起,子弹呼啸着从李作成的身边飞过。当全连战士们都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后,李作成才将手松开,这时李作成的双手已经是血肉模糊。

越军见八连的战士们通过了铁丝网封锁线后,便更加疯狂地用机枪扫射。从后面赶上来的李作成,见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在敌人的疯狂射击中倒下,又以最快的速度匍匐着爬到敌人的射击点之下。趁着敌人换弹的空隙,起身用手抓住敌人机枪枪管扯到一边,同时用自己的冲锋枪狠命的射击。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当李作成放开手时,自己的左手已经被滚烫的枪管烧得发黑,并且还伴随着一股皮肉被烧焦的味道。解决完敌人的战士们立刻前来为李作成包扎,看着李作成那被敌人枪管严重烧伤的左手,不少战士打心底对李作成充满了钦佩之情。连指导员谢喜生见李作成受伤的手之后感叹道:"真是拼命三郎啊!"

当天6时40分,部队首长对李作成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敌军阵地。当时我军制定了双线进攻的钳形战略,可敌人凭借着眼前这个山头阵地死死的封锁了我军新进的路线。一旦不能如期到达指定的作战地点,那么从另外一路进行合围的解放军便会被敌人反包围。

接到指挥部的命令之后,全连战士没有一刻停歇,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敌人阵地所在的青山岭。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早有准备的青山岭守军已将原本的密林全部砍去,只留下了一片大约有一公里纵深的开阔地。在这样的地界上,敌人的火力射界不受任何障碍物的阻拦,贸然进攻死伤将会是巨大的。明知前方极度危险,可是李作成依旧决定带领战士们迎着敌人的火力发起了进攻,誓要在规定的时间拿下敌人的阵地。

依照进攻前的战斗部署,连队兵分为两路,趁着天还没亮时向敌人快速发动进攻。当时对面敌人的高地有两处,一处是地势较矮的3号高地,另一处是地势较高的4号高地。在经过与副连长杨息任的一番商量之后,决定由杨息任带领1排攻打3号高地。而李作成则带领2排的战士去啃下4号阵地这块硬骨头。

战斗开始后,李作成带领2排的战士们快速通过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冲到了4号高地的下方。早有准备的敌军将成捆的手榴弹往下扔,一时间硝烟四起,到处都是手榴弹的爆鸣声。一些战士被敌军手榴弹产生的爆片击中后,直接跌下了高地旁的山谷之中。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而由杨息任所带领攻打3号高地的一排,也同样遇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并且副连长杨息任不幸中弹牺牲。李作成万万没有想到,仅一轮进攻就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无奈之下只好让战士们先撤回来,而自己却主动承担起了撤退时的掩护工作。

在这一轮进攻中,全连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战士。与指导员谢喜生商量后,李作成改变了进攻策略。他先将连队中的一些老兵和骨干抽了出来,组成了一支8人的突击队,并亲自担任队长,随后又向团部发出了炮火支援的请求。

8时30分,一番炮火的轰击之后,敌人暂时停住了机枪的扫射。而就在此时,李作成也带领着突击小队的战士们,冲到了敌军阵地下方的射击死角处。还未等敌军缓过神来,突击队的战士们就冲上了敌军阵地,率先敲掉了敌军的机枪火力点。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随后其余的战士们便直接冲了上来,协助突击小队拿下了4号高地。4号高地拿下后,转头便向3号高地展开了进攻。

凭借着居高临下之势,敌军在3号高地上的火力也被压制,早已在山下埋伏好的战士们一拥而上,两面夹击,最终3号高地也被拿下,按时完成了指挥部交予的作战任务。

在入越南作战期间,八连连续作战时长达26天之久,共歼敌294人,俘虏敌军4人。对越反击战结束之后,八连被授予"尖刀英雄连"的称号。连长李作成与牺牲的副连长杨息任均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初心未变——奋战在一线的将军

因为在对越反击战中优秀指挥能力的展现,战争结束后的李作成成为了军区重点培养的对象,一路升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务。并在1998年的时候成为了第41集团军的军长。

同年8月,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此时刚升任集团军军长的李作成,奉命率部参加抗洪救灾工作。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损失,李作成亲自率部转战湖南,湖北等11个城市。

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万余人,排除大小险情140多处,确保了大小堤垸280多公里万无一失。

2008年,已经在“正军”这个位置整整十年的李作成,升任为了成都军区的副司令。而就在这一年,我国再一次遭遇了特大自然灾害。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时年55岁的李作成,亲自率领部队的战士们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面对余震频发,到处是山体滑坡、泥石流泛滥的救灾行动,李作成依旧是像当年在对越反击战中的那般英勇。

8年前六十岁的李作成成为了成都军区的司令员。仅仅两年之后,再度升任陆军司令,并被授予了陆军上将的军衔。后来为了保证能够打造一支现代化陆军,李作成再次转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6年前于解放军“八一大楼”上,李作成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的军衔。

李作成徒手抓敌军机枪管,左手被严重烧伤,指导员:真是拼命三郎

从平民到上将,世间从来没有什么容易的事情,那些在人们看来顺理成章的故事背后,更多的是这些英雄人物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而这一切,身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大多都忽略了。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感谢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给予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人们。感谢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给予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枪管   中央军委   越军   封锁线   越南   军机   铁丝网   指导员   连长   机枪   敌军   高地   烧伤   我军   阵地   军人   左手   战士   敌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