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读沈苇的《植物传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尽管每天都要接触许多的植物,但我们对自己身边的哪怕是一株最平常最普通的植物了解多少,比如苜蓿,比如苹果,比如孜然,比如白杨?而当我们真正地开始与一株植物的前生今世,来龙去脉进行对话的时候,它为我们展示的是否就是一个熟悉而另类的世界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植物传奇》告诉我们,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是世界的一个中心。读懂一株植物,我们就像读懂了上帝和人。本书选择丝绸之路上存在的20余种植物,为我们讲述它们的身世、传说、习性、生态、文化、宗教等,作者通过诗意的想象,多学科和跨文体的叙述方式,充分展示了一株植物的过去时和现在时,让我们在阅读中深入大地,回溯事物的起源,思考今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在吐鲁番的葡萄园,葡萄这种植物承载了一个现实的吐鲁番和死去的吐鲁番,从葡萄到葡萄酒,是一次从肉身到精神的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从葡萄到葡萄酒的演变过程吧,葡萄园如同日月的“后宫”,从葡萄园的浓荫开始,就流淌着绿色的真、绿色的善、绿色的美,从细小青果到蜜汁飞溅到超凡脱俗,这样的过程经历了夏天和秋天,葡萄到酒浆的演变过程,就是从肉身到精神的过程,肉身变成了圣徒的“血”。而从葡萄晾房走出来的葡萄干,无疑就是时光岁月留在大地上的“干尸”。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作者认为吐鲁番的葡萄生存于“生”与“死”的这样一个分野之间,生与死的相互打量——高处的墓地和低处的村庄:“死去的吐鲁番是一种自足的孤寂,是另一个世界的镜子……它将废墟、坟墓、灰烬搬到天空,将死亡一寸一寸搬到天空,而活着的吐鲁番,则是一位殷情的仆从,正源源不断地向那个世界提供热情、水土和养料。这使死去的吐鲁番变成一株生机勃勃的葡萄,在死亡的大荒中继续成长,有着发达的根须和茂密的枝叶。”无数的事实证明,吐鲁番与葡萄的关系,是一种地理与果实的关系,在中国,说到葡萄,第一反应就是吐鲁番,说到吐鲁番,第一反应就想到葡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互文见义的表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那么胡杨呢?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是一种抗干旱,抵御风沙、耐盐碱的植物,而作者认为生长于沙漠边缘的胡杨是“生与死在胡杨林中唇齿相依,是一种同在与混融。”在一座座流动的沙丘上,死去的胡杨长时间地站立着,传说中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可谓是一种自然界的一种信念,是一种英雄之树。每一棵胡杨都是我们的亲人:“柳叶胡杨像一群孩子,枫叶胡杨是成熟的男子,银杏胡杨是一种高贵的女性气质,而长须胡杨呢,则是胡杨家族中的智者。”从生到死,胡杨奔赴一个色彩的巅峰:“秋天的胡杨,它的热烈,壮阔和辉煌可以和荷马史诗,瓦格纳歌剧和贝多芬交响乐媲美,它的狂爱精神向死而生,是对时光的祭献,是一次金色的凯旋。”毫无疑问,对于胡杨的想象力,填补了植物学家面对胡杨想象力的失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天山深处的云杉,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是绿色的植物长城,从想象的角度呢?“它是天山交响乐中错落有致的琴键,天山大合唱中强劲、动人的音符”(作者语)。而夏多布里昂的森林是这样的“森林是人类最初的神殿,是宗教建筑的原型…… 保留了原始的天籁。”天山深处成排的云杉,让人恍入圣殿和教堂,感受着神圣和震颤。云杉生长在雪线之下,是天山植被的保护神,本章中,作者选取亚欧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天然的基因储存库的库尔德宁的云杉,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云杉抗击风霜的顽强精神。而纸上的云杉,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不仅仅是云杉:一株好的植物必定是一首好诗,包括了诗人的前世今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如果没有读过迈克尔·波伦的《植物的欲望》,人们很难想象今天每日吃进嘴里醇香甜蜜、又圆又大的苹果是被经过2000多万年驯化的野苹果,它们原初的味道还有着酸、苦等多种滋味,原初的形状还有长的、扁的多种形状。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的实用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为了得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苹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驯化和培育,于是,苹果的野性逐渐失去,这种演化的过程迈克尔·波伦认为已经走得太远,走到了这个物种在大自然中的适宜点已被危及的地步,这似乎也暗藏着整个地球的某种危机。物种如果失去了野性,文明也就失去了根,物种的反面的苦涩的缺席,甜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新疆大地弥漫着一种烤肉的香味,那是孜然和羊肉联姻后的最佳食品组合。孜然作为新疆第一调料,以最世俗的方式深入西域广袤的民间,烤肉、烤全羊、烤包子、薄皮包子、馕、原始抓饭、维吾尔药茶等等,它进入人们的胃、肠、、血液、神经和大脑。孜然的学名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为伞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产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而新疆的孜然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入古代西域的,为伊朗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仍然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的本色,开着细小的花朵,结出细小而内敛的果实却散发着张扬的奇香。这似乎也暗合了新疆地处偏远却大气磅礴的地域特点,孜然是新疆特有的味道,一种世俗而深沉的文化符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植物不应当有地域性,每一种植物都是大地之子,他们和人相互依存,是地球和谐的共同体。新疆地处中亚腹地,以绵延千里的天山山系为母体,这里存在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些甚至是其基因库的所在地,比如云杉,比如苹果,比如雪莲。而广泛深入生活的植物是白杨、无花果、芦苇、苜蓿、沙枣、玫瑰等等,这些植物古老而年轻,在古老而年轻的丝绸之路上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植物传奇》提供给我们的意义在于:我们与现实的植物和纸上植物相遇,我们随着作者跨越天山南北,用身体和心灵感受到了自然的恩赐和馈赠。通过这本书,我们走进了新疆一个综合的人文视野,作者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20余种植物的前因后果,今生今世。世界上存在的每一种植物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把一株植物看着是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那么人与自然就是一个共同体,植物的消失就意味着人体细胞的死亡,因此,植物的地域性是相对于其生长环境而言,但它们始终都是我们的近邻和亲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码

最后来说说叙述方式,本书的一个明显的叙述特点是每章后面的“植物配图和小志”,作者创造性地将“植物配图和小志”拓展为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开阔了叙述的话语空间,增加了阅读的立体效果。当然,本书多学科、跨文体的写作尝试,对于我们理解、观察一种植物提供了某种启示,是不是也会为我们这些文字爱好者提供某种表达的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吐鲁番   西域   天山   植物   云杉   葡萄园   新疆   丝绸之路   肉身   人与自然   物种   葡萄   神奇   苹果   和谐   过程   密码   精神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