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说什么皇权富贵,谈什么戒律清规,这些都不过如过眼烟云一样随着风儿缓缓飘散,人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将这短短的一生融汇入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无法去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也或者说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掀起一朵惊艳的浪花,或许这才是人存在于世上的意义

谈起人生,总想看看《西游记》,感觉里面的师徒四人像极了不同人的一生,有唐僧的一心向着目标拼力前进。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有悟空这个战天斗地、不服命运的豪杰,也有像猪八戒一样整日开开心心,实则命运坎坷,也有像沙和尚一样的,整日默默无闻却任劳任怨。

他们从来不介意自己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但是他们在意自己的态度,在意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或许人活一世,平平凡凡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沙僧的人生起源

沙和尚的一生说不上平凡,但在《西游记》中他也算不上坎坷,不过曾经的身世确实艰辛,人生的出场也着实难堪。

沙和尚在《西游记》中的首次登场来自流沙河畔,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的大师兄,二师兄和师父,还有之后伴随着他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扁担。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但他的首次出场确实达到了人生巅峰,他的武力值很高,悟空也没能制服他,随后他用很长一段话介绍了自己的来历,他说自己从出生就很不平凡。

晋升之路很顺畅,没有遭遇挫折,很快便被玉皇大帝封为了卷帘大将,后来的命运却开始转折,沙和尚在整理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打碎的一个玉盏。

这时候他的命运迎来了转折,王母娘娘要砍他的头,由此可以看出沙僧平时在天庭也不太受重视,只是任劳任怨地劳动。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在王母面前并没有什么功劳可言,所以他被判了死罪,所幸赤脚大仙求情,将他流放到了流沙河,但他一直记着赤脚大仙的好,由此殊为难得。

但是人生总是这么曲折,他在流沙河里做了妖怪也依旧不能好好活着,依旧有着穿心之苦陪伴着他,所以他踏上了自己的赎罪旅途,也就有了沙僧的西游。

可惜年少之时总感觉沙僧这个人没有什么人生色彩,说人云亦云都算是夸奖他了,后来才发现他其实一生很难,他取经理念坚定和八戒不一样,没有动不动地退出,但他却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但凡到了成年人都会知道,这样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受欢迎,甚至可能会成为受欺负的对象。

并且仔细看来沙和尚在取经队伍里面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像一个透明人物,这就像极了那些不敢出头,不愿出头,没本事出头的人。

但这样的人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获得点自己所希望的东西。可默默无闻又怎能获得多么大的回报呢?这就像他的前半生一样,在其他人眼中留不下多深的印象。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取经途中的沙和尚

路漫漫其修远兮,加入取经队伍的沙僧踏上了自己的赎罪之旅,他在取经的道路上依旧默默无闻甚至平凡得让人容易遗忘。

在路上所说得最多的话,大概就是猪八戒闹着分家产时候的劝诫吧,希望他们一起坚定信念,将取经路走下去。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这样的沙和尚着实让人钦佩,不主动关注他的时候,他所付出的一切都默默无闻,所以沙僧很艰难,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但他确实去做了,他一直挑着行李,在唐僧遇到危险的时候直接冲杀而上,奋力拼搏。

他从来不提报酬,取经路上也一直默默无闻,偶尔出来当个和事佬也就很快地消沉了下去。

在那时的沙僧看来这可能就是一场自我的救赎,虽然自己的前途黯淡,但自己仍然希望向前,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努力,默默无闻,不抱怨,所有的痛苦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扛着。

沙僧在取经的路途中将自己的一切看作是一场修行,在成年人眼中这样的人应该是最辛苦的,整日里不争名利,却干活最勤奋,不偷懒,工作认真,很少说话,却也很不合群。

这样的人最辛苦,但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人生。只不过有些人一直是这样,他们看淡了生活,看淡了过往。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修成正果时的罗汉

沙僧没有成佛,连观音菩萨许诺的官复原职也没有做到,他寄身于佛门后更多地是选择任劳任怨地工作,做着这场修行,完成自己所认为的赎罪,而不是选择获得更高的名利。

唐僧和孙悟空被封了佛,猪八戒为此提出了抗议,而沙和尚选择了默默接受,这让人心疼。有人说他可能看破了世俗。

或许他仅仅是累了,不想再去挣扎些什么了,他看淡了风云变化,懂得了自己对自己的辛勤的救赎。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他在坚持地自我地活着,他没有声嘶力竭地呐喊世界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坚守,选择了寂静无声。

或许在他那里什么都不重要了,没有什么比得上他这一路来的坚持,没有什么比得上他们四人一路前来的经历和艰苦磨难下培养的感情。

他在乎的可能只有过往的岁月峥嵘,不,或许这些他都不会在乎,他在乎的可能仅仅是自我的救赎,所以沙僧总是让历经风霜的人感动。

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难,读懂已是不惑年

因为沙僧透露出来的总是看懂了真相的一种淡然。

就这样,一个前半生顺畅,中途落难成为流沙河里的一个妖精的人,终究在默默无闻中修成了属于自己的正果。

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可以是这样,遇见磨难不放弃自我,保持自己的本心,终究可以修成属于自己的正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托尔斯泰   西游记   唐僧   不惑   任劳任怨   正果   赤脚   流沙   默默无闻   河里   顺畅   悟空   年少   中年   平凡   确实   命运   人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