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降糖标准变了

去年三月份,美国医师协会分析了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后,更新了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以前推荐糖化血红蛋白A1C控制在7%以下(最好6.5%),现有证据发现没有必要,控制在7-8%就可以了。低于6.5的患者还要减少降糖药治疗。

糖尿病降糖标准变了

01

糖化血红蛋白临界值

建议放宽至7%-8%


美国医师学会(ACP)更新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指南,建议可以放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

很多人会问: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降糖标准变了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能反映患者在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目前我国诊断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临界值是6.5%。

而这次美国医师学会(ACP)建议大部分患者的控糖目标放宽到7%-8%之间,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控制在6.5%以下。

因为研究表明,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低于7%,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降糖药。而且也并没有减少视力丧失、晚期肾病、疼痛性神经病变和死亡。

而过量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包括肠胃问题、血糖过低、体重增加,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02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

我们平时自己测的血糖,也被称为“瞬时血糖”,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时刻在变化,可以说,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均不相同。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可以说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能有效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

03

降糖,你必须知道这些

1、早晨测血糖最准确

很多人会选择在下午测血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早晨血糖水平会明显高于下午,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在下午可能会被认为是健康人。

根据人体血糖的变化规律,凌晨3时血糖值为最低,然后血糖逐渐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8时取血,8时以后血糖值会越来越高,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了。


糖尿病降糖标准变了

2、服降糖药有个时间表

➀饭前30分钟服用:主要是磺脲类促分泌剂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此外还有中成药消渴丸等;

➁饭前5~20分钟服用:主要是非磺脲类促分泌剂降糖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这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因此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

➂饭后服用:如二甲双胍等,这类药是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加上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因此适宜在饭后服,以减少不适感;

➃进餐时服用:最好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拜糖平就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倍欣、米格列醇等,其主要作用是促使饭后血糖值下降,若在饭前过早服用或延迟到饭后服用,都会丧失降糖作用。

➄早晨空腹服用:如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由于此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故每日早餐前服药1次即可。

糖尿病降糖标准变了


3、降糖药可保肝护肾

很多人不坚持服用降糖药,是因为担心药物伤肝伤肾。详细看药物说明书会发现,说明书上经常标注:“肝功能不全时慎用”,“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事实上,降糖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肝肾功能不全时慎用”指的是肝肾功能有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该药品,而并非服用该药品容易对我们的肝脏或者肾脏产生损伤。

相反,用好降糖药可以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并且对于防治脂肪肝、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患者对于降糖药伤肝伤肾的忧虑大可不必,降糖药物的作用恰恰是保肝护肾。

4、运动是最省钱的降糖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肌力力量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

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像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等。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


糖尿病降糖标准变了

5、胰岛素不能口服

胰岛素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任何口服给药的方法都必须首先克服唾液和胃肠道消化液对胰岛素的消化作用。

因此,如果胰岛素直接口服肯定会因酶解或化学降解作用而失活,也就是说,胰岛素不能直接口服。

所以,千万记住市场上那些所谓的“口服胰岛素”都是虚假广告。

6、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性

许多人被告知要注射胰岛素时都很恐慌,认为一旦用上,一辈子就离不开了,其实这是讹传。

必须打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的患者,是因为任何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都不佳,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

目前,治疗理念在更新,临床上我们发现早期注射胰岛素可以保护自身胰岛B细胞,会在治疗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 温馨提示

高血糖临床治疗的时候仍然要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比如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脂、冠心病的人群,往往比单纯糖尿病患者控制更严格,所以还必须根据个人情况再进行调整。本文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糖尿病   临界值   血红蛋白   胰岛素   饭前   并发症   美国   血糖   饭后   糖尿病患者   药物   患者   早晨   水平   作用   标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