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七年前的冬天,一对设计师夫妇来到这里,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破旧的工业遗址……七年过去了,遗址变成了院内茂林修竹,池内荷叶田田、屋内高朋满座的“自在空间”。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从上初中起,设计师逯杰就梦想着规划属于自己的空间。当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后,他无法忍受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下决心要找到一处心中的“桃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当时,眼前的苏式建筑虽狼藉一片,但是那颗红星,好像在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就是这里了。”逯杰和同为设计师的妻子程如在2010年的冬天向他们的梦想开始迈进了。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在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打磨下,废弃的工业遗址逐渐变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家,那个红星依然还在,只不过它悄悄地“躲“在茂密花草的后面。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正门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进门之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堵玻璃墙,形成通幽的走廊。竹叶越墙探头,“招摇”着居住在这里的时光。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走廊尽头一拐弯即可看到院内风光。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四栋二至三层的独立建筑组成围合状,将小院围在中央。建筑的名字分别是:“勿舍”“花墅”和“茶事”。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正对着竹林的二层建筑是“勿舍”,取自“可以老去,不曾舍弃“之意。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勿舍”一楼会客厅及工作间。平时夫妇二人在此办公,接待客人。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推开玻璃门,沿楼梯而上就到了二楼的禅房。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伴着光影徘徊,聆听着佛之义理,是否体会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离开二楼禅房,“勿舍”西隔壁独立建筑即是“花墅”。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程如爱花,她把“花墅”变成了花花草草的世界。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墅也是朋友们相聚的地方,一期一会,一日一席,每一刻都当珍惜。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墅”隔壁的独立建筑为“茶事”,总共三层,六个空间。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一楼有两间茶事,都留出天井,让阳光照进,让清风徐来,并置入竹、木,山、石,“方寸之地亦有千岩万壑”。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朋友荐名西茶事为“听风”,只因在这里喝茶听得风雨,赏得四季。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二楼有三个茶事空间,分别为余音、听泉、琴瑟。也许这里,太过“自在得意”,文竹竟顺着花器,枝缠蔓绕,“爬”满窗帘。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三楼名为“清流”,四维通透的空间里可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清流”外面的露台。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下三楼离开“茶事”,对面的三层建筑是“勿舍”器物展厅和家具展厅。一楼展厅里陈列的东西大多都是逯杰程如夫妇四处收集来的旧物件。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在诸多旧物中“藏”着三把花剪。“那是在日本逛集市时偶遇的,因为年代久远,剪刀早已锈迹斑斑,不过依然锋利。这不正契合‘勿舍’之‘可以老去,不舍放弃’之意吗?”没有犹豫,程如从日本老太太手里买下了花剪。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离开了充满温情和故事的器物展厅,上二楼是家具展厅。除少部分收来的旧家具,大部分为夫妇二人原创设计的家具品牌——“勿舍”。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三层是玻璃钢架做顶的“冥想花园”。这是一个交流分享的空间,只有你提前预约,也可以去这里聊天、发呆、读书……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下楼依旧回到小院,池塘前面的竹林是逯杰程如刚来园区时就栽种上的。"竹子喜水但根部不能久泡在水中,所以做了凹槽,形成坡度,让水侵润之后又自然流走。每一种植物都‘个性’,花费了很多心思,交过不少‘学费’,好在现在都郁郁葱葱!”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小院成了“自在空间”的核心,也是全家人最喜欢的地方:春天,听微风吹绿枝叶;夏天,铺上凉席和孩子一起数天上的星星;秋天,观竹叶苍翠依然;冬天,叹世界粉妆玉砌。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人人羡慕设计师夫妇的生活状态,可是他们深知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有泪水也有汗水,有痛苦也有纠结,但是从没有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作为设计师,只有自己做了自己的甲方,既做设计、项目管理,又做装修工人、园艺师,把这些都亲身体验,才能激发真正的潜能,深度的思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真正的设计永远最简单明白,正如人生一样,真实自然的状态才最舒服,能将一切毫无顾忌的释放在自己的空间里,就是最满足的生活。空间名为‘自在’,就是自己要和自己在一起,简单、真实、自然!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在“自在空间”的设计与施工中,材料的选择将原老工业区可利用的老旧材料做为首选,且不断尝试“老料新作,粗料细作”的工艺。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因为有自己的木工作坊,所以找出每种木料的特点,做出最适合的样子,榆木硬,做餐桌,桐木软,做面板。”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这里没有破坏和遗忘,只有保护和传承,斑驳的青砖清晰可见苏式建筑的旧影,岁月的痕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美。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这里有挥洒的阳光、流动的空气和美丽灵性的花草,离不开木润、茶香、竹韵,更离不开对片刻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尊重。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空间内每一件器物、花植、景观,都是它最美的样子,释放着能量和热情,触动着我们的心。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花了7年时间,这对设计师用实践、用行动活出了他们想要的生活,更愿意把所思、所得分享给更多的人。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程如曾去日本研习花艺,每月会定期给朋友们上“自在花艺课”。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一切美德呈现都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感知,于花而言,养护、观察、采集、创造、甚至儿时的记忆参杂其中,沉淀下来便是自己趋于心展于形的一切。”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期间,会准备水果和轻食。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瑜伽课。孩提时代我们是瑜伽的“高手”,现在的我们在寻找孩提时代的自己。“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而空间设计最大的意义是帮助更多人发现自己的内心。”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现在,逯杰程如更喜欢被称为“设计职人”,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打造最自在的生活状态,为信赖他们的人绘制理想的生活空间。

花了七年,这对夫妇把一处遗址变成西安最美院子

这是工作、创作、生活的小院,也是一个喝茶、用餐、卖旧物杂货的空间;这是他们日常的家,也是一套永远未完工的作品。

欢迎设计师投稿,欢迎推荐美的空间,需要空间设计、旧房改造也可以联系我们~朴里稿件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茂林修竹   遗址   夫妇   竹林   红星   禅房   旧物   器物   西安   小院   院子   自在   展厅   设计师   自然   建筑   旅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