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避暑山庄

处暑的时节,我终于来到了承德,不但为了避暑,更为了魂牵多年的避暑山庄。初中开始读课外书,我知道承德有个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童心一直向往,后来多次到北京,无论时间停留长短,我都惦记想去避暑山庄看看或去实地避暑,此时的承德已是秋高气爽,好一番清秋景象。

来到了魂牵已久的承德,我并不急于摸进避暑山庄。先按当年康熙设想的路线,到了木兰围场、乌伦布统古战场,用两整天时间穿林过湖,爬坡踏草,把坝上草原、塞罕坝森林、七星湖、月亮湖饱眼遍足,寻思一代伟大帝皇-----康熙的宏图大略。站在他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场原址,三百多年前的征旗又飘浮眼前、、、、、

时光倒流到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1689年9月7日),清政府全权使臣和沙俄全权使臣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西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流域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康熙每年秋天率领皇孙、贵族、八旗,浩浩荡荡的人马,联盟塞外各民族、各部落在木兰围场秋狝,与其说是捕猎,不如说是每年一度的军事演习。

魂牵避暑山庄

康熙四十二年一月初四(1703年)康熙一纸上谕,掀开了建热河行宫的序幕。

同年英国的白金汉公爵在伦敦建了白金汉宫,五十八年后安妮女皇第一位入住白金汉宫,同年5月俄国彼得大帝建造了彼得堡。后两者都是建筑在城市中央,只有热河行宫建在野外,其规模就无法相提并论了。

热河尽管是在塞北,但它具有了营造江南式园林的所有天然条件。山庄东面的磬锤山。当地人习惯叫捧槌山,就像打磬的锤子一样。这座山实际是一个雄性图腾。山庄西部高山峻岭,东北部森林草原,东南部小桥流水,宛如一大统的大清国版图。

魂牵避暑山庄

从木兰围场回到承德的第三天早上8点半,我缆登山庄东面、海拔596米的磬锤山。黄昏又攀升山庄南面、海拔650米的僧冠山,从不同的角度、高度俯瞰了避暑山庄的全貌。

到了承德的第四天,我才接近避暑山庄,清早趁拥簇的游人未到,我从镶有乾隆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下的大门穿入,这匾额也彰显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景象。

魂牵避暑山庄

穿过"丽正门",1711年夏天康熙皇帝也是从他御题的这个匾额下,信步跨入山庄,揭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印记了大清帝国从强盛走向衰落的每个细节。

进入宫殿区,淡雅朴素的建筑围起一种宁静,却又不失帝宫的威严,与紫禁城的描金绘彩相比,这种素雅更吸引我。这正宫约1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是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在这""主殿里。

魂牵避暑山庄

康熙、乾隆每年夏天有半年时间在此办理政务,接见各民族、部落的首领。康熙共来此19次,乾隆如果从8岁开始算起,共来了49次,累计有22年时间。1793年乾隆在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时因行礼仪上的不合,导致不欢而散。这个马嘎尔尼离开避暑山庄后,细致地画下承德沿途到北京、天津等地形,为几十年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嘉庆、咸丰两位皇帝先后在傍边的"烟波致爽"殿驾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0年,咸丰帝在此朱批了与欧洲列强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通商条约"、"北京条约"和 "天津条约"。导致后一百多年中华民族承受巨大灾难和屈辱的后遗症。

在"四知书屋"的屋檐下,我想起一个人----咸丰皇帝的贴身太监安德海,有时历史不一定全由伟人、大人物勾画。小人物为了一己之私也可浓浓涂鸦几笔。

现在正宫已辟为博物馆,陈列着清代遗留下来的两万余件宫廷文物。似乎还在申诉多位主人的辛酸、秘闻、、、、、、

魂牵避暑山庄

历史总是沉重的,再回首就影响我此行消暑的心情了,我花了四小时总算跨出这厚重的"岫云门"离开宫殿区。坐上电瓶车融入山庄的后山区,跳上"四面云山"亭上喘喘气,透透秋凉,在"古俱亭"饱览外八庙的秋色全貌。

魂牵避暑山庄

拜别了"青枫绿屿",回到湖州区已是午间,稍歇息,我从"芳渚临流"开始抬脚,步过"知鱼矾"转到"入水流云",想象"西岭晨霞"后径直到了"烟雨楼"。烟雨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在9月的秋日我只能遐想水天一色,烟雨凄迷的四月景致。

魂牵避暑山庄

溜过"澄波叠翠"、"清晖亭"后,在"芝径云堤"重蹈"如意湖"。 "芝径云堤"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景。是仿效杭州的苏堤构筑的,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

回转"采菱渡"遇到一群穿着旗袍的上海大妈在留影。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在斜阳的金色下格外绽放。

横过恬静的"无暑清凉"、歇息在"延薰山馆"细细地观看了山庄的介绍录像,一是增加感性了解,二是补充能量。三是歇歇腿脚。我在隔壁的"水芳岩秀"打开书本,这里镜波绕岸,瑶石依栏,水清则芳,山静则秀,原来这也是清帝经常读书的好地方,灵犀三百多年一点通。

身体"充电"后迈向"观莲所",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也喜爱,但早已忘记全文,11岁的乾隆曾在此背诵《爱莲说》竟一字不差,朗朗的童声为寂寂的湖面牵起浩气涟漪。

快步"云帆月舫"流连在"金莲映日",念起了康熙的赞诗:"正色山川秀金莲出五台。塞北无梅竹,炎天映日开。"此时此刻我也感受避暑山庄的意境之美,美之空灵和震撼,直达到心怀万物、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如意洲"逗留两个钟后,我转去"试马埭",这乾隆第二十一景地平如砥、绿草如茵、驰道如弦。康熙、乾隆多次在这厉兵秣马。

魂牵避暑山庄

"文津阁"就在左边,我骤然想起宁波的天一阁。"文津阁"门前的"曲水"就更容易联想王羲之的"曲水流觞"了。继续前行到了"永佑寺"回想杭州的六和塔。

"萍香泮"位于河泉东船坞的西边,乾隆四十二年一四十七年(1703~1708年),为一组庭院建筑,南有面水殿三楹,额为"萍香泮",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此处前俯泉水,水上架木为桥,水中冬有碧藻、夏有青萍。清帝常于此处观赏青萍,微风乍起,萍香袭人,湖中荷花与岸柳鸟鸣互成鸟语花香,恐是江南也难以寻觅的佳景。

魂牵避暑山庄

在"甫田丛樾"看看三百多年无公害的菜园后,在"镜水云岑"、"天宇咸畅"上跨叠石小桥达金山岛。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山上建有江天寺、妙高峰、法海洞、慈寿寺等名胜。这是康熙皇帝醉心于江流天际的壮丽景色,回味南巡时,多次登金山游览的慰藉。

从金山亭下来,西过"冷香亭""月色江声"亭,顿足之际,我随口而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在"月色江声"亭几位民歌爱好者的歌声打断了我背苏轼《赤壁赋》的雅兴。音乐可以流芳百世,曲祠、歌声同样千古流传,康乾盛世各地开始涌现曲艺,在演绎元朝的剧本基础上发扬光大,现在我国还传承十大地方曲艺,几百年来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

徘徊"静寄山房"、"莹心堂"穿出"水心榭"来到"文园狮子林",这无疑是苏州狮子林的翻版。对苏州狮子林情有独钟的乾隆不惜花76300两白银打造这个麻雀占地的园林。

从"阆风涤翠"渡过"水心榭"夕阳的金粉撒在"如意湖",晒出醉人的挽留。我虽然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马不停蹄,足迹整个避暑山庄,也不可能全览康乾72景,留待下次再来避暑。

避暑山庄建于1703年,肇建经康雍乾三朝历时89年完工。用康熙的话说,就是金山发脉,暖流分泉,云壑渟泓,石潭青霭,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

魂牵避暑山庄

我从"远碧鲸横"赶到"云牍松扉"掠过"晴碧亭"再攀上"" ,从得汇门依依不舍地走出避暑山庄。

傍晚6点半当地居民鱼贯而入,在皇家园林展开他们最舒畅、最惬意的健身。

我魂牵的避暑山庄,三百年后成了承德的居民筑起"中国梦"热身的庄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避暑山庄   白金汉宫   热河   围场   咸丰   木兰   乾隆   承德   匾额   金山   如意   条约   北京   山庄   康熙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