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内循环”,导游领队们还好吗?

临近11月,旅游业即将迈入假期后的淡季。针对十一旅游市场恢复,业内有一个明显的论调:6.37亿人次游客和4665.6亿元旅游收入,基本与旅行社无关。


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此解读,“一个去旅行社中心化的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到来”。传统跟团游被颠覆,与此同时,导游和领队们也被这场疫情推到了岔路口。


疫情初期,有许多在海外带团的领队导游冲在第一线,充当人肉快递背回口罩、消毒水,之后便开始了停业在家的漫长假期……“饿死导游,穷死旅行社”,年初的感慨放在现在来看依然扎心。


加入“内循环”,导游领队们还好吗?

读者留言


受到疫情的影响,导游的生意几乎归零。做国内的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长的假期,做出境的现在依然还在失业,很多出境领队地接导游通过做代购、开直播、卖特产维持生计,也有不少人转而瞄准了国内市场。


十一期间,国内旅游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回温。热门目的地的导游排团紧张,景点里摇动的小旗子越来越多,导游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复工。


不过在“僧多粥少”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美好。疫情期间大批旅行社倒闭停业,低价游、“假旅行社”、“假导游”的乱象频发。


最近,一则导游强制游客买玉的新闻引起热议。一游客花费4000多元报团去内蒙古额济纳旗看胡杨林,却被带到购物店强制买玉,带团的女导游称游客买东西才是对她个人工作的认可。游客不满随后将视频上传到网上,结果该导游及其同行却将游客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曝光。


加入“内循环”,导游领队们还好吗?


低价团以及假导游、黑导游的横行,让很多游客对国内跟团游产生抵触,但追根究底,这种乱象不能完全甩锅给导游。


在游客眼里导游是一个光鲜的行业,可实际导游的生存“全靠天”,大多数基层导游的基本工资比较低,只有出团才能有收入;很多导游和旅行社都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于是赚外快变成了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导致国内导游行业收入构成呈现畸形。只有改善导游就业环境和工资收入,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才能从根本提升国内跟团游的品质。


加入“内循环”,导游领队们还好吗?

加入“内循环”,导游领队们还好吗?


微博网友对兰州导游事件的评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转战国内市场,导游行业也是时候迎接一场大洗牌了。旅业链接(Travel Link Daily)曾看到一名出境定制社从业人员在朋友圈感慨,公司转型做国内后的第一个团,请到一位资深本地导游带团,最终收获了客户一众好评,也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发力国内市场。由此可见,遇到一名好导游不仅是游客的幸运,更是旅行社的福气。


根据《2020国庆新跟团复兴报告》显示,与传统大旅行团相比,以私家团、定制团等形式呈现的小型旅行团产品更受欢迎。亲子家庭、熟人出游,消费价格提升,对导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旅行社中心化”不代表旅行社和导游就没生意了。虽然OTA等平台满足了出行、住宿、游览等基本需求,但大众游客对于专业导游的需求量依然是巨大的。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有很多优秀的导游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凭实力成为了网红导游。


来自陕西的张斌就在抖音拥有600万+粉丝,他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90后导游“冰蛋”。在张斌看来,“游客到兵马俑,不是来上课的。导游要寓教于乐,才能‘接地气’。


加入“内循环”,导游领队们还好吗?


据悉,张斌在编写解说词时会嵌入相声段子,外加方言助阵,业余时间他还去博物馆里查阅考古论文、报告,梳理相关历史资料。他的讲解词不仅有趣,而且非常专业。


导游自媒体的目标不在于成为网红,而是用知识引流,像冰蛋一样做文化和旅游的传播者,这就极大地考验了导游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额济纳旗   领队   导游   旅游   低价   旅行团   大众   疫情   国内市场   旅行社   假期   游客   收入   国内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