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治理记


懒汉治理记

在古代那些个懒的人中,著名诗人孟邻是出了名的。就凭一首《游子吟》,就让我们记住了他上千年。可是我们只知道他会作诗,却不知道的懒。他在做官的时候,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因为懒惰被踢出了官僚队伍,可他依然不醒悟。我们来看他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要远游,临行前慈母在为儿子赶制衣服,母亲千针万线地缝是怕儿子迟迟难归,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想是母亲亲手惯出来一个懒惰的儿子吧?懒汉的成长是需要土壤的,现在懒惰的人大有人在。首先懒惰是跟父母的娇惯分不开的,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是容量滋生懒惰的。父母对子女的娇惯是懒惰的温床。加之教育上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就懒得劳动,也懒得思考。手不动,脑子也不动,问题是自然而然更严重了。平时,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适当的参加劳动;同时要在思想上正确引导他们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人生理想,做到劳动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是有用的人。


懒汉治理记

当然也有的人,小时候是勤奋的,但后来,由于家庭变故、人生失意而心灰意冷懒惰起来的。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就是历尽种种艰辛和磨难而消沉懒惰下来的。我二阿公别人笑他一世没有湿过衣背心,就是笑他的懒。搞生产队时,队长安排他喂猪,他不干,因为猪喜欢叫;叫他放牛,他也不干,因为牛喜欢走;他选择了养鱼,因为池塘里三五天不放草,鱼不吵也不闹。就这样,他单身一世。上天的恩赐是不会照顾懒汉的。


懒汉治理记

近几年来,扶贫的力度很大,网上懒汉脱贫记的故事很多。扶贫干部精诚所至,通过既解决生活困难,又是智力扶贫,又是感化扶贫对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扶贫对象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倒是扶出了一批懒汉。前段一个学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贫困户》在网上传开了,孩子同情父亲的辛苦,羡慕伯父是个贫困户。伯父的地都是政府帮他耕种的。有的扶贫户持仗政府的惠民政策好,一年到头都不下地干活了,田土都荒芜多年了。让干部和群众寒心啊!


懒汉治理记

治理懒汉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懒汉治理宜早不宜迟。小懒汉还在塑形期,家长可以软硬兼施,通过具体的劳动和思想教育来治理。对于享受贫困户待遇的大懒汉们,更多的是政府扶贫干部要来硬的,坚决贯彻“扶贫不扶懒汉”的政策理念。一定要雷厉风行地执行这一政策。首先要让扶贫对象回到田间地头去劳动,再给予技术上的指导,然后通过贴心的服务、真诚的关怀去感化他们,让扶贫对象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摆脱贫困对人生和家庭的意义。只有从思想上觉悟到摆脱贫困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从根子上摆脱贫困。治理当代的满汉,可谓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懒汉   阿斗   贫困户   慈母   伯父   懒惰   贫困   儿子   对象   父母   干部   政策   孩子   人生   政府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