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岁月如流沙,缓缓的在指间流淌,也许是某种时空的仰望,也许是一种淡淡的怀旧,怀念民国。民国是一个逝去的年代,亦是一个白衣胜雪的年代;是个天崩地裂、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个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的盛世。从那个年代里,走出了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还有她那美丽动人的人间四月天。

在她的人间四月天里,阳光灿烂,轻风和暖,玉兰绽放,柳树发芽。林徽因留给人们太多的怀念和回忆,在她身上,凝聚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才华和学识,美丽与典雅。她一生向往爱情的真实,珍视人格的高贵,追求精神的自由。岁月的轮回里,她以最美的姿态站立成一道最美的风景,等待天边最后一缕夕阳,把那抹眷恋镶刻在最深的红尘里。

1904年6月16日,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陆家巷,原籍福建闽侯。父林长民,两度留学日本,习政治法律。徽因五岁由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八岁全家移居上海虹口区金益里。诗意江南有着黛瓦白墙,微风细雨,你无须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就可以邂逅一份纯粹的美好。徽因着一袭素衣白裙,站在静静的流年里,如一朵临风绽放的雪白莲花。林家大院里的花叶繁荫,日影浮动,恍惚而细碎得一地斑驳。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美丽如蝶的徽因,才情横溢的徽因,注定做不了平凡的女子,纵然她喜欢茶米油盐的味道,可这风花雪月的柔情却一直对她缠绵不休,所以她被放逐,远离江南,接受更美丽的绽放。1916年,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徽因来到了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这所学校全部用英文授课,聪慧的徽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学成了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可以说,林长民主导了徽因个性的形成和人生的走向,对一个小小的女孩子来说,只有家世流传的书香,才会让她如花容貌的美丽变为绝代风华。事实上,徽因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因为他感到这个女儿特别贴心。

1920年,林长民赴英讲学,16岁的徽因随父去了英国读书。伦敦这座美丽的雾都,总会飘起缠绵悱恻的烟雨,而这位寂寞的东方少女便常常走到窗前,出神的看着街头昏黄的街灯尖影里,匆匆行走的行人似乎没有表情,雨雾里耀眼的街灯把斑马线照得雪白,街也被雨水打湿的郁金香和玉兰浸润得深冷清艳。入夜,一个人静静地听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

伦敦的一个邂逅,徐志摩来到她的身边。这位花季少女明眸皓齿,一双弯弯的笑眼秋水盈盈,她那秀挺的身材,清雅的气质,纯真的微笑,周身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徐志摩看来无不令人怦然心动。也许只有康桥才给得起他们美丽的相逢。他们在康桥的柔波下热情相拥,又在沉默的夜色中挥手道别。他们都因为有了彼此,才有了诗情,才可以写下触动灵魂的诗句,让许多读他们人生的人都甘心做一株招摇的水草,在康桥的柔波里沉迷不醒。

也是那一场邂逅,徐志摩便认定林徽因是他命里的红颜。多年以后,徐志摩重游康桥也许是为了寻梦,写下《再别康桥》,曾经爱过的人,再也不会回来,而他在康河沉默的夜色里,假装风淡云轻地别离。

人似秋鸿来有意,事如春梦了无痕。1921年10月14日,林徽因和父亲乘船离开伦敦回国。阳光照在泰晤士河上,雾慢慢散去,轮船的声声汽笛催动人心,徽因和父亲站在甲板上,不停地向站在岸上的朋友挥手道别,他们即将踏上归国的旅途。唯独没有通知徐志摩。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林徽因决绝的离开,这是徽因父女权衡后的决定,因为这个时候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加之徐志摩无情地辜负了一个为他生养的张幼仪。虽然徐志摩的热情让她着迷,可她不知道,这种热情能够维持多久?蝴蝶是飘浮而美丽的,可是它能飞过惊涛骇浪的沧海吗?她需要选择的是现世安稳,是一生的清白,而不是一首颠簸的诗。

记得在徽因14岁那年,梁启超先生有意安排他的长子思成去拜访林叔长民。梁思成在林叔的书房里,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着稚气的小姑娘走了进来,她梳着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当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这就是徽因。我想梁思成应该对林徽因是一见钟情的。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徽因父女一回到上海,梁启超就派车到码头接待。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传统的力量根系发达,梁林两家是世交,门当户对。也许康桥上的那段故事,倒加快促成了梁林两家这桩婚事,当时的梁思成是松坡图书馆的馆长,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的院落,他便约了林徽因常来相聚。走过康桥,对林徽因而言,也许只是生命顾客中的一个优雅的转身,流年似水,繁华三千,没有谁是谁的永远。但于徐志摩而言,却是一生的沉沦和迷失。男人容易忘掉让他笑过的女人,却会把让他哭过的女人铭记一生。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1924年4月,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新月社成员用英语赶排了他的诗剧《齐德拉》,主角徽因和志摩成了公众的焦点,舞台上美目流波,两情依依,是那样默契和谐。连不懂英语的梁启超都看出了端倪。梁启超意识到徐志摩仍然对林微因存在幻想,便亲自安排梁思成和林徽因赴美国留学。

1924年7月7日,梁林抵达美国康奈尔大学,在美期间,他们主修建筑学。1928年3月21日,梁林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婚后他们赴欧洲游历,考察欧洲的古典建筑,随后回国。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徽因的父女关系,林长民曾说,做一个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一份容易享的福。徽因是他一生的骄傲,他倾注了一生的心血。1925年郭松龄起兵反奉,邀林长民担任政务处长。12月21日郭军节节溃败,与郭同行的林长民中流弹身亡。徽因得此噩耗,泣不成声。父亲逝世,对微因而言就是整个天空的轰然倒塌。她的一切都是父亲赋予的,徽因与父亲之间,既是父女,也是师友,更是知己。年轻气盛的父亲突然撒手人寰,怎能不令人伤心欲绝?每个哭着来到世间的人,带给亲人的是无尽的喜悦;每个微笑离开尘世的人,带给亲人的却是永远的悲痛。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徽因是一个清淡如莲的女子,尽管也渴望一段浪漫美丽的爱情,但让她选择,她要的是现世安稳,她把对徐志摩的那份真情犹如玉壶冰心藏到了灵魂深处。这时候,徽因的内心是寂寞的,她的寂寞缘于她内心的清白。她就像一棵树,安静地伫立在人间,孤独而骄傲。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背起沉重的行囊,继续前行的路。

回国以后,梁林夫妇应聘于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这座白山黑水之间的学校就是梁林开始实现梦想的地方。他们夫妇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教学生涯,他们教过的学生,走出来一批日后建筑界的精英。

1931年,金岳霖在徐志摩的引荐下,敲开了北京布胡同梁家的那扇门,见到了让他一生如痴如醉的林徽因。开始了他20余年的“逐林而居”的生活,梁林一家与老金之间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就自然而然非比寻常。在这个“太太的客厅”里,金岳霖是梁家沙龙中的座上常客。他就住在隔壁的一间小房子里。有一次梁思成从外地回来,徽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听完后沉默不语,一夜辗转无眠。次日,他对微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祝愿你们幸福。”当林徽因把这话告诉金岳霖时,金岳霖回答道:“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这一退,他就终身未娶。他的至情,让人感动。作为一个男人,可以痴情到如金岳霖这般真的是不多,也着实令人酸楚。我们说,真爱无悔,无论你以何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感情,只要付出过真心,拥有过,珍惜过,就是最大的慈悲。

林徽因一生大都生活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但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穷,如她曾困居四川李庄,结核病缠身,可她在乱世里始终从容安适,在颠簸流离中保持着优雅从容,可以说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乱世佳人。在抗战时期,身体文弱、外表文静的林徽因一方面是东奔西走,考察建筑,在菜籽油灯下编写《中国建筑史》,即使经常咳血,也能进入忘我的境界;另一方面,她能在群狼环伺的年代分清方向,明辨是非,在危难时期只有义不受辱,抱定以身殉国一条路,这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民族气节。

建国时,她留守北平,满怀报国热忱,在清华大学任教。后来又参加了设计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工作。生如夏花之灿烂,她一生都在竭尽全力绽放绚烂的光彩。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静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走完了她51岁的生命旅程。她留下来的业绩和风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用恰到好处的情,演绎精彩的人生

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无论在哪里都闪烁着光芒的女人,当然这光芒远不止她的美丽和才情,更多的是她能穿透你的内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情感恰到好处的把控。在她身上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路人,纵算历经颠簸,尝尽苦楚,也无怨悔。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活出人生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抗战时期   玉兰   人生   伦敦   父女   英语   颠簸   恰到好处   中国   安稳   骄傲   父亲   人间   年代   寂寞   美丽   精彩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