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我曾经在城市里看到过一件雕塑,那是一个丰腴的女子。她圆脸短发,下垂的乳房,而肚皮和臀部都用夸张的手法被放大,走样的身材像是一个梨子一般,还有一双短短的腿。雕塑的名称是《母亲》。

看到这件作品时,我特别难过,身边懂艺术的朋友告诉我,这样的设计其实是一种生殖崇拜,女性曾经对于社会而言最大的职责是繁衍,外界赋予了这种职责神圣的光环,好让繁衍变成女性理所应当做的职责。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这些对母亲的歌颂本没有错,但当「母亲」这一名词被过渡神圣化后,其实就变成了对女性的变相剥削。而为了背负上这一美誉,无数女性疲惫不堪,甚至被逼上了生命的绝境。

搏命生男孩的女人

《人间世》中,有一集把视线聚焦在中国的产房。产房是诞生新生命的地方,但在“生”的喜悦背后,却有很多残酷的故事。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38岁的高龄产妇林琴,她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但还是想生一个儿子。但是由于经历过两次剖宫产,胎盘前置,疤痕子宫,胎儿长到子宫肌层。她面临的是大出血的生命危险。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人对死亡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但只有「母亲」这样的身份,会把这个柔弱的女子推向手术台,拿命一搏。

“我们那边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意识在那里面,我们全家希望能生男孩子最好。”

将女人等同于母亲,将母亲等同于生育,这就毁掉一个女青年最好的方式,在中国农村以及很多不发达的地区,女性就是这样被毁掉的,她们在母亲的角色中一辈子沉沦,出不了远门,做不了主,没有自己的生活,永远都在为生孩子以及照顾孩子服务。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在手术的过程中,林琴一边大出血一边紧急输血,整个手术过程流了10000CC的血,相当于体内的血换了三遍。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她失去了子宫。

但她还是幸运的,至少活了下来,25岁的高危产妇吴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还流产过两次产。

同样是拿命博孩子,因为在她的认知里「拥有一个孩子人生才算圆满」,而她却最终失去了生命。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根据2011年11月至12月在新浪网上进行了有关中国女性生育行为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女性(57.89%)报告,在她们不想怀孕时有人劝说其怀孕。

女性在成为母亲这件事上,并没有太多「自主选择」的权力。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中国的家庭始终还留有大家庭的传统,娘家父母与公婆都不认为怀孕是小夫妻的私事,并都积极加入到劝说大军中。

被构建的母性

生还没完,拥有了孩子后「母亲」这一身份才正式上线。

开奶,喂奶,换尿布,为了孩子这些吃喝拉撒睡的事,母亲几乎一年内都没法好好睡觉。这种没法睡觉还伴随着高强度运动,不论是凌晨几点,母亲都会在孩子的啼哭中爬起来,有时候抱着哄,有时候轻轻拍,有时候唱歌,有时候喂奶。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一大套运动做下来,孩子总算是睡着了,母亲却疲惫不堪,而且并不是一次就够了,每晚反复进行,碰上孩子生病去医院,更是整晚都要操心。

母亲似乎永远都在紧张的状态中,因为她们下了如此大的决心,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正确’。

她们不能提高音量对孩子说话,不能表现出自己不舒服,不能在孩子面前哭泣,她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应该是永远都充满幸福感和愉悦感的。当她们有时忍不住这样做了之后,就会开始困惑,产生自我怀疑、内疚、自责甚至抑郁。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在神圣的母亲背后,通常都有一群手忙脚乱,不知道下一步要作什么的妈妈。她们会陷入到理想的落差中,会深陷孤独,会觉得自己正在丧失自我。

而一旦当这种情绪化展现出来后,周围的「宝宝亲友团」又会齐刷刷地在旁边说,「你怎么能这么当妈呢,你这样对宝宝不好」……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很少有人去指责父亲的不作为,因为在他们眼里,母亲就是无私的,是坚强的,是不求回报的。这种长久歌颂,让母亲被塑造成一种扭曲的形象,女性则困在这种角色中难以自拔。

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其实妈妈和爸爸,就像是平等的称呼,而母亲,父亲,则在长久的社会体系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比如母亲是无私的,父亲是严厉的,我们从小在课本中学习的就是这样的。

这成为了一种固化印象,变成一种理所应当。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美国诗人、作家Adrienne Rich 曾提出过“制度化母性”的概念,指出「母性」这一词,并非生物学中所谓的本能,而是社会构建出的一套话语体系。

她在书《女人所生》(《of woman born》)中说道:传统的母性思想要求女人的“天性”,而不是智慧;要求自我忘却,而不是自我意识;要求依靠他人,而不是创造自我。

基于这种言论看来,「母亲」其实是基于父权社会存在的必要,将母亲的职责扩大化,神圣化,这样男性就能去做其他的事。

后来,那些一直「向前冲」的母亲,很多都生病了,这种病还在扩展。如若能把女性从「母亲」的神坛救下,多一些关怀,同理心,那或许产后抑郁的情况就会少很多了。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走出母亲的困境

由智联招聘与联合国妇女署共同主办的2019“她世界她力量”中国女性领导力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的《2019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上升通道依然狭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女性仅有18.7%。究其原因,生育带给女性的负担依然是企业将女性拒之门外的核心原因。

在母亲的角色面前,无数女性面临「自我的缺失」。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比起万人歌颂伟大母亲的母亲节,我更喜欢过三八妇女节。因为这个节日并不是为了歌颂女性晋升为母亲,而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这是社会对女性的肯定,而得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发挥自我的价值,是人存在于社会的这套体系下所需要生存的养分,是在我们受到高等教育后内心深处的渴望。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男性也可以加入到做家务的行列;

父亲同样是照顾孩子重要的角色;

父母只有同时陪伴,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对孩子才是更正向的引导。

历经百年的抗争,如今这个时代女性已经享有很多的权利,「丧偶式的带娃方式」也在改变。

报告显示,在性别观念的认同度比较上,围绕“男性和女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可以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女人要外出工作,有自己的事业”这两个话题,女性调研对象认同度分别达到92.1%和96.6%,男性对此的认同度也达到92.0%和80.1%,反映出传统上以男性为主的观念正在被颠覆,不仅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并付诸行动,男性也开始认同两性均等的社会家庭贡献机会。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95后新生代力量正在为当代中国职场实现性别平等带来巨大推动力量。

我相信重要的不是宣扬女权,而是给女性选择的权力,我要做一个「辣妈」,或者我可以做「父亲的协助者」,有了多样的选择,女性才不会再被剥削中度过一生。

而鼓励女性能够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发挥自我优势,其实是维护家庭的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你想啊,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每天闷在家里带孩子,不见世界,很少交流,压抑人的天性,再温柔的女人也会变得不可爱,变得莫名暴躁。

别用无私一词,包装疲惫不堪的母亲

拥有自我的母亲,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即便不完美,却很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母亲   产房   母性   疲惫不堪   子宫   中国   无私   职责   角色   父亲   男性   自我   生命   孩子   女性   社会   女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