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无私的丰碑

古人云:“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的母亲赵体富,一位识字不多,没出过远门的家庭妇女,餐风露宿,路行800里,从重庆渝西长江边的朱沱古镇出发,前往川北南充看望女儿。一路上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

母亲 无私的丰碑

作者一家 前排左二作者母亲(摄于1963年)

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在一个寒冬的日子,我家突然接到川北南充里坝小学发来的电报称:“罗安吾老师,因接送学生而骨折,需人护理”。这一消息让全家人十分着急。那时,我父亲、大哥都在上班,小的几姊妹又在读书,唯有母亲可前往。可是,母亲去谈何容易!要乘船、乘车,要过重庆、南充两座城市,还得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见到大姐。我大姐南充师院毕业后,分配在南充里坝一个山区小学教书,这小学老师都是当地人,仅有我大姐一人留校驻守,母亲平时就十分担忧。母亲还是毅然决定前往。“嘴是江湖,脚是路”。这是母亲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她就要付诸实践了。说真的,那时候,不说识字,就是年轻人外出也十分困难。1963年,正遇三年自然灾害后,物资匮乏,一律凭票供应,就连出差,探亲访友,上餐馆吃饭有钱还不行,要粮票外,还得要当地政府的外出证明,对没见过世面的母亲来说,是多大的困难呀!然而,母女之情胜过一切,她决定孤身前往。

母亲 无私的丰碑

作者一家 后排左二作者母亲(摄于1965年)

为了平安顺利到达目的地,教书的大哥罗安琴请了半天假回家,在镇上开好证明,办好粮票,这两样是必备之物。为防意外,大哥还在笔记本的首页贴上证明,写上去川北里坝的行进路线,让好心人给我母亲指点方向。父亲也想得周到,连夜同我三哥罗安才一道,用麦面、红苕干做成干粮,好让母亲在路上吃。临行之夜,大家为母亲出行准备衣服、收拾洗漱用具,准备出行。

母亲 无私的丰碑

作者母亲、二哥、幺妹摄于上海 (1967年)

天刚亮,母亲背着沉重的背篼,踏上去川北的路……

第一天,母亲没费多大的功夫,乘船在天黑时,就到了重庆牛角沱长途汽车站。那时,晚上没有去南充的汽车,当晚只好住下。车站附近旅社极少,早已客满。经好心人帮助,她才住上了一家地下室澡堂旅社。这里,潮湿昏暗。洗澡人多,人来人往十分嘈杂。那时候,一般家庭都没有厕所和洗澡的地方,纷纷到浴室洗澡。母亲被安排在女浴室外的大通铺上住下,这通铺已住了20多人。一天行程,母亲也饥肠辘辘。她拿出苕粑、面饼,倒上开水,充饥过夜。母亲一吃,却引来了同住的一双双饥饿的目光,特别是几个小孩,拉着他妈妈的手,哭喊着:“我饿,我要吃。”这哭喊声震撼着我母亲的心。此刻,一股强烈的同情感油然而生。母亲拿出干粮,请大家共同分享。灾荒年辰,一块干粮会救一条人命。这一夜,我的母亲感到十分欣慰。

母亲 无私的丰碑

作者大姐 摄于南充(1968年)

第二天清晨,母亲乘上了去南充的长途汽车。那时交通落后,公路弯道多,路面烂,车颠簸得十分厉害。不久,母亲倾肠倒肚呕吐,晕车厉害,昏沉沉地行进在去川北的道路上。在昏睡中一阵阵叫喊声惊动了整个车的人。原来,是车后座的一位孕妇痛苦的喊叫着,母亲不顾晕车,立即上前探望情况。一看,不行了,小孩快要出生了。要司机立即开到附近医院,司机将车开到了一个乡镇医院。这位孕妇没有亲人一道,我母亲毫不犹豫,主动下车陪同。刚入院不久,在医生帮助下,这名妇女顺利地产下了一名女孩。产妇需要营养,母亲拿出准备送给大姐的白糖、鸡蛋给了这位产妇。她又将自己的衣服拿来包婴儿。医护人员还以为我母亲是产妇的母亲。就这样,母亲默默无闻地陪伴产妇,产妇也很感动。三天后,产妇的家人从遂宁赶到医院后,我母亲才离开产妇,又踏上了看望女儿的道路。

母亲 无私的丰碑

作者同大姐、二哥合影 (1976年)

事虽已过50余载,我母亲那朴实无华的品德,深深地注入我的脑海中。母亲,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为我们全家人树立了一块无私的丰碑。

作者系重庆市市散文学会会员

2017.8.5.于江津四面山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南充   通铺   母亲   家庭妇女   粮票   丰碑   旅社   干粮   产妇   重庆   好心人   大姐   无私   大哥   小学   医院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