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女子都有才女的称号,但是只有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用词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悲欢,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但除此之外,李清照又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她很早的就有男女平等的思想,向世人展示女性的情感世界,也让女性在爱国作家当中有了一席之地,她热爱祖国,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千百年来,她是很多女性心中的典范,也影响着无数女性文学的创作。

出身名门

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不用为了生活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同时她的父母都是有才学的人,她的父亲精通经史,母亲也学习过诗书,所以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据说李清照在抓周的时候在十多样物品当中,选择了毛笔,可见,李清照自小就展现出来了才女的风范。李清照仅仅17岁的时候就写了两篇非常有名的词,仅仅凭借着这两篇作品,她就名声大震,受到很多人的称赞,而这两篇词都是表达了她的相思之情,而诉说情感的对象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

嫁给赵明诚

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李清照和赵明诚第一次见面是在灯会上,两个人都对彼此有好感,后来赵明诚用灯谜来表达自己对于李清照的情感,他的父亲向李家提亲,两家人门当户对,李清照和赵明诚看起来也非常登对,在精神上也彼此欣赏,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婚后生活过得非常幸福。赵明诚喜好金石,在他的影响下,李清照也喜欢上了金石,两个人经常省吃俭用,把钱攒下来买金石典籍。他们在山东青州居住时,是两个人感情最浓的一段时间,那也是赵明诚事业最为顺利的一段时期,后来赵明诚被调到其他地方工作,李清照就经常写词来诉说自己的相思之苦,《醉花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1127年三月,赵明诚的母亲去世,赵明诚回到家乡为母亲守孝,之后就被调到了江宁工作,赵明诚在江宁时碰巧遇到江宁发生叛乱,身为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在发生叛乱后第一时间逃走了,因为此时赵明诚受到了朝廷的责罚,李清照也觉得赵明诚的做法不妥,因此与他产生了隔阂。后来北宋的局势愈加艰难,赵明诚和李清照一起向江西逃亡,在逃亡的过程当中,赵明诚去世了

结识张汝州

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赵明诚的去世,让李清照的内心非常悲痛,再加上国家也陷入了艰难的处境,李清照觉得非常孤单无助,《声声慢》就是李清照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孤苦无依的李清照遇到了张汝州,张汝州在李清照面前表现得非常温柔、体贴,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李清照还没有从失去丈夫的悲痛当中走出来,没有决定要不要和张汝州在一起,张汝州就凭借自己官家的身份迎娶了李清照。结婚之后,张汝州完全变了一个模样,举止粗俗,对待李清照也没有了从前的体贴温柔,原来他迎娶李清照只是为了赵明诚收藏的金石,知道这个真相之后李清照内心非常悲痛,但是她果断的决定断绝和张汝州的关系,为了能够解除和张汝州的婚姻关系,李清照把张汝州告上了公堂,李清照成功的和张汝州结束了婚姻关系,但是她却因此进入了牢房,因为在那个时候男性的地位比较高,妻子把自己的丈夫告上公堂被认为是失德的行为,也要被处罚,李清照欣然接受了。

千古第一才女,用笔书写人生悲欢,李清照为何与众不同?

第二次的婚姻虽然很不顺利,但是并没有给李清照太大的打击,她很快的从痛苦的情绪当中走出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家大事上,在那之后她又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题八咏楼》。总结李清照一生的作品,可以看出来她的风格发生了几次变化,刚开始的作品能够展现出她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多以生活与情感为主,中期的作品很多都与朝廷国家有关,虽然是出自女子之手,但是诗词当中的豪情一点不输于男子,到了晚年时期,李清照的风格与辛弃疾的作品较为相像,人们感到惊讶的同时也会被她的才华震惊。

结语

相比于其他才女,李清照的过人之处可能就是她心系国家,不会被生活情感困住,她会看的更高看的更远,让她自己的人生充满更多有趣的事物

参考文献:宋代词人李清照生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才女   青州   公堂   汝州   爱国   叛乱   悲欢   金石   朝廷   悲痛   千古   与众不同   丈夫   母亲   女性   情感   人生   国家   作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