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保卫战——基辅会战,造成苏联红军50个师被全部消灭,近70万士兵成为德军的俘虏,其惨烈程度前所未有。然而苏联的军事实力不是向来都在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吗?为何会遭遇如此的惨败呢?这场会战又对苏德战场的形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基辅会战

在了解基辅会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让德国在欧洲无往不利,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闪电战”,这其中有什么神奇之处。“闪电战”顾名思义,就是如同闪电一样快速和迅猛,具体方法是一边通过空军进行压制,另一边通过地面武装部队的猛烈火力迅速推进战线,在地方国家的战争机器还没运转之前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战术使得德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拿下波兰、丹麦、荷兰、比利时与法国,非常威猛。而此次德国为了针对苏联,也特意制定了四个月内占领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制定了四个月内占领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秉承着“闪电战”的原则,德国与苏联之间战争很快便被打响。由于之前苏联与德国之间签署了《苏德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虽然知道这份条约的有效时间不会长久,德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对它发起进攻,这是苏联所没有料到的。再加上德国的“闪电战”火力之凶猛,攻击之迅速,一时间苏联在边境的一系列战斗都节节败退。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苏德两国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在西部防线上的战争惨败消息不断传开,不得不让全世界产生一种消极的想法:这个陆上大国可能会像法国一样难以逃避亡国的命运。尤其是这场在基辅爆发的战役,在后来的历史上被称为最大的包围战,这场战争因为有七十万的苏联军队被俘虏而震惊世界。那德军是如何做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击败苏联这么多人的呢?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基辅会战七十万的苏联军队被俘虏

首先,是苏联对守住基辅的“决心”。

其实在1941年7月初,明斯克战役的结束,苏联西部方面军的力量就已经所剩无几了,德军在此时稳稳占据优势,作为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岌岌可危。再加上西南方面军的部署由于西方面军的战败而被打乱,指挥西南方面军的元帅向苏联中央表达放弃基辅的请求,但是却遭到了苏联最高领袖的坚决反对。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明斯克战役

基辅作为一个原料与农产品丰富的地区,紧邻苏联省会莫斯科,能为莫斯科提供补给的同时也吸引了德军的目光,如果此时放弃基辅,那么它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莫斯科,一旦莫斯科被占领就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失败,国破家亡的结局肉眼可见。同时基辅也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只有手握基辅、列宁格勒、莫斯科才能让英美相信自己不会像法国那样举白旗,才能为他们源源不断得提供原料与武器的援助,才有可能获得对德军的最后胜利。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基辅

即便知道这场战争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是红军西南方面军依旧选择听从军令,坚守基辅,这无异于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争取时间,但是这便是军人的职责,与国土共存亡。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虽然这场战役的确起到了拖延德军脚步的作用,但是苏联中央政府这种明知打不过却硬要坚守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是将士兵们的生命视作草芥的表现,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军心不稳。好在苏联后来及时从这场战役中吸取了教训,否则这场苏德之间的战役可能就不会以苏联的胜利收场了。

其次便是“不许撤退,不许投降”的命令。

1941年7月初,德国的军队以包围之势发起进攻,它们的装甲部队配合着空中部队和其他兵种,不费吹灰之力便接连攻打下了别尔基切夫、沃伦斯基以及新密罗波尔。此时摆在德军面前的,便是基辅这道“大餐”。其实这个时候,德国的三路军队中,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团距离莫斯科仅300公里,如果此时德军对莫斯科出手,可能战争会就此结束了。然而这时,希特勒却在自己独特的战争经济学的指导下,决定先去消灭乌克兰的苏联西南集团军。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希特勒

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将领古德里安认为这么做不够稳妥,他向德国政府建议直接攻占莫斯科,却被执政的纳粹党果断地拒绝了。无可奈何下,他只得让自己的装甲军团撤离前去援助南方的军队一起围攻基辅。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古德里安

此时,驻守基辅的苏联西南集团军其实已经没有了获胜的可能,在德军两个方面军的包围下已经无路可逃,他们只有全军撤退才有一线生机,然而提出这个建议的战事总指挥布琼尼元帅却很快被中央政府以“怯战”的罪名撤职,苏联中央给出强制命令:不许任何人撤退,不许任何人投降,向德军进攻。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布琼尼

苏军新上任的铁木辛哥元帅代替了原来布琼尼元帅的位置,然而面对德国“双保险”的铁桶合围,他们内圈的精锐步兵与外圈的装甲兵团,想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下想要逃脱尚本就已经极为困难,更别说发动反击了。

如今的基辅已经是一片死地,绝无生机,只要德军切断苏联军队的补给,那么用不着几天,这支百万大军就将不攻自破。铁木辛哥元帅也曾向莫斯科的领导人请示,但是得到的只有继续防守的命令。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铁木辛哥

9月14日,德军逐渐开始进攻,德军的两支军队在洛赫维察会师,这下就给使苏联军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德军所形成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将苏联的百万大军分割开来,一时之间苏军的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一些被分割得较小的部队想要突破德军的包围圈,却被无情地打了回来。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9月16日,两军之间的交火更加频繁,德军借助火力的优势向苏军进攻,相比起来苏军与德军的火力相差了不止一个层次,他们缺乏大量的坦克与火炮,苏联军队的伤亡人数也因此而不断增加,伤亡惨重。

面对日益增长的伤亡人数,苏联中央终于顶不住压力,终于在第二天的早晨发出了撤退的指令。然而,这个指令还是来得太晚了,在德军环环的包围之势中,想要逃脱岂是易事。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将军在乱军中被击毙,参谋长图尔皮科夫将军也战死沙场,基辅包围圈内到处都是尸体,说是人间地狱也不为过。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基尔波诺斯

9月26日,苏联军队有组织地抵抗全部结束,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战争以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全灭和德军的胜利结束。德国人成功攻下了基辅,并在基辅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屠杀。这其中不仅包括苏联军队的士兵与将领,甚至还有着许多的犹太平民,德军的这种不人道的行为令人发指。

最后,便是苏联战术上的胜利以及战略上的失败了。

在基辅战役之前苏联全国就已经遭到了几场战争的失败,本身就已人心惶惶,尤其莫斯科更是加雪上加霜,德国在攻下了基辅后下一个目标不用说必然是它,再加上之前的战役无一胜利,一时间士气低迷,就连苏联高层都心惊胆战,对国家的未来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给莫斯科的人们影响更加巨大,甚至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人们对国家的不信任转而到街头去宣泄,大街上出现了抢劫、打砸等不法行为频频发生。

终于,苏联高层顶不住压力,终于低下了它那颗高傲的头颅,承认了自己在基辅会战中的决策失误导致了这次战役的失败,他们总结了在此次会战中所学到的经验教训,认真备战。在这以后苏联彻底摆脱了“不顾一切坚守”的思想,懂得了避其锋芒。

基辅会战损耗了当时苏联军队接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光被俘虏的就有六七十万人,他们的结局自然是被德军毫不留情地杀死,这也是苏联在苏德战争中最为屈辱的一场战争。德军在取得基辅会战的胜利后顺势占领了粮食与矿产丰富的克里米亚,为军队后面的作战提供了补给。

基辅会战: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苏联红军50个师被消灭

此次战争胜利的消息给德国国内纳粹提供了极大的信心,他们将这场会战叫做“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包围战”。然而这场空前绝后的保卫战能给德军带来之后的胜利吗?

当时的纳粹德国不知道,当时的苏联也不知道,或许只有此次在战场上的士兵才能隐约感受到,这场耗时一个多月时间的战争打下来,德军已经将攻占莫斯科的最好机会放走了。这场会战为莫斯科争取了一个月的备战时间;这场会战消耗了德军的大量补给;这场会战将使决战的时间延长到冬天,到那时,寒冬降临,便是苏联反攻的最佳时刻。这场战争中死去的战士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牺牲将会换来苏联在苏德之战中的胜利。

有的时候,做出对的选择要比获得胜利更重要,例如田忌赛马,当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对上别人的上等马从而失败的时候,实际上它就已经获得了胜利,这便是好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德军放弃莫斯科而去选择攻打基辅的时候,败局就已经注定了,而苏联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是因为在此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知耻而后勇,方能百战不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基辅   苏联   明斯克   包围   莫斯科   闪电战   方面军   空前绝后   德国   德军   元帅   装甲   红军   战役   军队   人类   战争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