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所谓的中世纪,就是欧洲在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之间的大约一千年的历史。在这千年中,西欧国家的文化被基督教会垄断,历史也是如此。中世纪的西欧史学失去了古典时代的人文主义和求真精神,沦为了神学的附庸。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东罗马的文化和历史学受到宗教的冲击较少,很好地保存了古典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条件。本文就以时间为脉络,主要介绍东罗马的史学成就。

一,古典史学的继承

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罗马帝国的新历史。到了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东罗马的历史也就开始了。由于东罗马之都在拜占庭,人们也将其称作拜占庭帝国。东罗马核心区域地跨欧亚两洲,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西方世界的交通、贸易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东罗马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经济的繁荣也为文化的繁荣,包括史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东罗马帝国

在文化方面,东罗马帝国有“希腊帝国”之称,因为东罗马文化保留、继承了大量的希腊文化。在东罗马时代,希腊语十分盛行,甚至成为了官方语言。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拜占庭的史学就能够更多继承希腊史学的优良传统,以延续古典时代的人文主义风格。但东罗马也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文化又受到了教会的束缚和摧残。如4世纪后期,教会摧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著名的女数学家希帕提娅也遭到杀害。罗马史学就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曲折地发展。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民法大全

东罗马第一位史家是攸内匹阿斯(约345—420),他续写了3世纪希腊史学家得克西配斯的《编年史》,续写多达14卷。可惜的是他的《编年史》如今已经散佚,只剩下了片段。

5世纪时期,帝国的财库律师左息马斯以得克西配斯的《西徐亚史》和攸内匹阿斯的《编年史》为材料,写下了《新历史》。此书主要宗旨在于反对基督教,抨击君士坦丁,认为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基督教的产生有关。因为左息马斯是帝国的财政官,因而他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帝国的经济资料,这是十分具有价值的。《新历史》的出现也证明了当时的东罗马文化氛围还相对宽松

6世纪时期,属于查士丁尼时代。该时期,东罗马版图迅速扩张,国力达到了顶峰,文化进入繁荣阶段,史学也复兴了起来。该时期的史学大多是书写查士丁尼时代的事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普洛科匹阿斯的《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秘史》《哥特战争史》等。《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主要叙述查士丁尼的丰功伟绩,而《秘史》则主要揭露查士丁尼荒淫无比的私生活,两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普洛科匹阿斯的著作立意模仿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继承其历史的垂训作用,并且用希腊文写成。但是他的著作出现了有闻必录,疏于考证的情况,使得其著作不完全是信史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查士丁尼大帝 拜占庭镶嵌画

6世纪另外一位重要的史学家是西莫加达,他著有《历史》八卷。他的历史也是继承希罗多德文化史的传统,除了记载本国的历史之外,还记载了周边国家的风俗文化情况,其中也涉及到了中国。在马可波罗之前,许多人就是通过西莫加达的著作了解中国。


二,基督教会影响下的东罗马史学

总体而言,东罗马前期的史学较多继承了希腊的传统,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但是随着基督教在东罗马的正统地位不断强化,东罗马的史学也在6世纪后进入了教会史学阶段。

东罗马的第一位教会史学家是伊发格里阿斯,他致力于续约攸西比乌斯等人的教会史。攸西比乌斯是罗马帝国后期的教会史学家,被称为“教会史学之父”,他的《编年史》主要是为基督教的正统地位辩护。作为攸西比乌斯的继承者,伊发格里阿斯的《教会史》也阐释了相似的内容。 之后,东罗马又出现了以弗所的12卷《教会史》、马拉拉斯的《编年表》、《巴斯卡尔编年史》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往往是粗制滥造,甚至没有尊重基本的史实。和西欧国家编年史以教会为中心不同的是,东罗马的编年史是以国家为中心,这反映了东罗马的政权高于教权。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7世纪之后,由于阿拉伯帝国冲击,东罗马的政治和经济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该时期的东征教会加紧兼并土地,聚敛钱财,引发了社会的普遍不满,由此引发了“圣像破坏运动”。运动期间,教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个时代的教会史学家们继续写作,出现了提奥芬尼(著有《编年史》)、尼斯福鲁斯(著有《皇帝摩里斯统治时代及其后简史》)两位重要的人物。两人都是教会人士,都反对“圣像破坏运动”,最终遭到了流放,甚至处死。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圣像破坏运动

9世纪时期,教会史学家有哈马托罗斯和福提斯。哈马托罗斯的《编年史》内容始自洪荒时代,止于公元842年,对东罗马的政治、文化、宗教有较为详实的记载。他的《编年史》在东正教世界具有很大的影响,俄罗斯的《往年纪事》就是在其影响下出现的著作。福提斯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他博览群书,在公务之余编撰了一本《群书摘要》,辑录了280种古籍,对罗马文化的保存具有很大的贡献。

总体而言,7世纪到9世纪的东罗马史学已经失去了古典史学的光辉,笼罩在了教会史学的阴影之下。特别是9世纪,张广智认为“拜占庭的9世纪总体上是一个历史编纂贫乏的世纪”。

三,东罗马史学的复兴

867年,巴西儿篡位自立,建立了马其顿王朝(867—1056),在巴西尔一世和二世的带领的下,东罗马帝国走向了复兴,经济文化重新繁荣了起来。史学领域也同样如此,马其顿王朝的皇帝热衷于写作,对史学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利奥六世著有《高级官员手册》。10世纪的君士坦丁七世著有《帝国行政论》和《主题论》,他还命令仁西阿斯写下了记载东罗马9世纪历史的《帝国史》。皇帝的带头写作对史家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巴西尔二世

10世纪开始,东罗马的史学迎来了复兴。10世纪的史学代表人物是副主祭利奥,他写的10卷《历史》记载了959年至975年的帝国历史,对帝国的法律制度、远征战役、宮廷政变有详细的记载;11世纪的史学代表人物是普塞罗斯,他被称为“所有拜占庭史家当中最有才干的人”。他具有完整的哲学思维,有严谨的治史精神,他的《编年史》《十四皇帝列传》突破了中世纪史学的神学范式,具有浓烈的希腊古典文风和人文主义色彩。普塞罗斯的出现标志着东罗马史学发展到了顶峰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拜占庭博物馆

12世纪,东罗马史学的辉煌继续延续,出现了著名的女作家——康尼娜。她是一个政客,曾策划自己的丈夫当上皇帝,失败后被贬入修道院。在修道院中,她利用自己雄厚的文史基础完成了丈夫的遗作《亚历克塞皇帝政事记》,该著作主要歌颂她父亲事迹。由于许多事件是她亲身经历过,因而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1204年,来自于西欧的“十字军”攻陷了拜占庭这座千年古城,东罗马帝国从此走向了衰亡。此后的史学成为了东罗马的挽歌,如阿科密那塔在《拜占庭帝国史,1081—1206》记载了“十字军”洗劫拜占庭的悲惨事件;乔吉阿斯・帕溪米尔的《迈克尔和安德洛奈卡・佩略罗加斯两帝本纪》记载了帝国在1255年到1309年江河日下的历史;最后,精通神学、史学、哲学的格雷戈阿斯的《拜占庭史》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终曲。《拜占庭史》从1204年开始写起,可以说就是东罗马帝国的衰亡史。从此之后,拜占庭的史学就和帝国灭亡一起画上了句号

东罗马史学:在中世纪的欧洲独树一帜,是欧洲史学发展的桥梁

君士坦丁堡


结语

在西欧国家的史学沦为神学附庸的时候,拜占庭史学依然能够继承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传统,在中世纪可谓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了。东罗马的史学家更多关心政治事件,关注世俗生活,而写作的人也大多数世俗之人,如左息马斯、 普塞罗斯等人曾经是律师,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和写作技巧,这就让他们的著作水平明显高于西欧同时期的史学著作。在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许多东罗马的史学著作和其他典籍一起传入了意大利,涌入了西欧,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知识条件。拜占庭的文化上接希腊罗马,下启西欧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发展史的桥梁。而东罗马的史学,也同样是欧洲史学史上的桥梁。

推荐阅读

辉煌的希腊史学: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是西方史学的开端

从模仿起家的罗马史学:在希腊史学的光辉下再创古典史学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罗马   史学   拜占庭   西欧   基督教   东罗马帝国   世纪   希腊   编年史   罗马帝国   帝国   欧洲   教会   桥梁   著作   文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