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武大郎)墓中的悬棺之谜


武植(武大郎)墓中的悬棺之谜

2019 年10月29日,我观光游览了位于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的武植(武大郎)墓, 武植(武大郎)墓中的棺材是悬棺下葬,这种下葬方式,可谓在冀中平原上实属少见,让人感到新鲜。

武植,童名武大郎。武植(武大郎)中年考取进士,在异地山东阳谷县任县令, 晚年告老还乡,死后葬在清河县城东约4公里的武家那村。据介绍,武植(武大郎)墓于1946年被挖掘,当时是砖砌圆形丘墓,而且还是悬棺下葬。20世纪90年代武植(武大郎)后人集资修建“武植祠”,并且按着此前悬棺之方法, 重新下葬。

我今日观光游览“武植祠”,亲眼目睹了武植(武大郎)墓。应该说,武植(武大郎)如此下葬方式,在冀中平原实为少见。守墓人,即武植(武大郎)第25代孙——武XX 打开墓道门,墓道为发圈式过道,进深约4米,里面再有一道门,被称之为第二道门,第二道门一般不轻易打开,只有在家族同祭或重要人物来访时方可开启。第二道门里面有一很深、很大的圆井,悬棺被吊在这直径足有3米的深井里,井口上横着两根粗粗的圆木,用作悬吊棺材。因为棺材下在井里,来人被挡在这第二道门之外,一般平视不到棺材。再看井上方是一个穹窿,穹窿上面才是黄土掩埋。武植(武大郎)后人怕下雨渗漏,最上面裸露的地方还用水泥做了加固。来人进到放置悬棺的第二道门前,虽不能进到里面一看究竟,但是,窗子上留有两个拳头大小的圆孔,并且还罩上了玻璃,来人可透过玻璃圆孔透视里面的情况。我出于好奇,便询问守墓人,悬棺吊在井里,井里是否有水?守墓人告诉说,水井里过去有水,现在井里已经没有水了。因为现在清河地下水已经降到了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以下,所以现在井里没有水了。即使是现在水井里没有水,我进到墓道仍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于是,我再询问守墓人,武植为何采用悬棺方式入葬?守墓人告诉说,就我国下葬方式而言,有水葬、土葬、火葬、天葬、悬葬等,悬棺下葬是武植祖籍山西老家的习俗,武植虽然来到了平原,仍不忘记家乡人的入葬习俗, 故此,采用了悬棺下葬方式……

我观光游览了武植墓,武植墓给我留下了诸多悬念和思考,主要是武植(武大郎)这样一位刚直不阿,为官清廉,相貌堂堂,身高1.8 米的顶天立地之男人,怎么在施耐庵笔下竟然变成了如此一个被世人耻笑的、龌龊的矮子了呢?是施耐庵仇官?还是另有其他别的什么原因?实在是让人猜不透,也搞不清楚。再就是潘金莲聪明贤惠,贤妻良母,又怎么被描写成了一个不知廉耻,卑鄙下流的荡妇了呢?还有……

我带着诸多疑问,离开了武植(武大郎)墓,离开了清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悬棺   阳谷县   冀中   时方   清河县   水井   清河   穹窿   墓道   圆孔   道门   棺材   来人   平原   方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