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随着旅行经历的增多,我对旅行意义的认知也在变化,在事先做的功课之外了解到的当地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及渊源,这种意外收获带来的愉悦要远大于单纯的的山水游历。

此次东兴之行便又是如此,就象不久前去拉萨让我认识了根敦群培,看到他一生跌宕曲折的经历简直就是当时西藏复杂社会历史的缩影。这次到东兴我意外“结识”了李受彤,知道了他是我国两广与越南边界勘定的功臣,知道了他对当时的大清国不辱使命,知道了他可谓功在千秋的作为太值得后人敬仰!

东兴是位于我国广西中越边境的一座边陲小城,隶属于防城,对面是越南的芒街,此时去宁静而清悠。最初是因为知道这里有清朝立的界碑,便想来看看,没想到更深地了解到藏在界碑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1885年6月,中法战争结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中法战争却爆发在中越边境,这,就是自古以来弱肉强食的世界规则。清政府同法国签订了《中国越南条约》,清廷撤回镇南关(现友谊关)外驻军。1886年11月,双方派员谈判中越边界问题。在北仑河畔,时任钦州知州的李受同随同钦差清廷外交官邓承修一起,面对横蛮悖理,以武力要挟的法方代表毫不妥协,据理力争,寸土不让,先后往返六次几经周折,于1890年4月,最终由李受彤与法使签订《广东越南第一图界约》,约定以沿江沿海划界,成功收复已被法国侵占的我白龙尾、江平一带领土。之后,李受彤带人,历尽艰辛,在大清国钦州边界200多公里范围进行勘界立碑。

现在我们去旅游参观这些界碑很容易,可是如果想象一下那个时候,没有路没有交通工具全得靠双脚丈量,又不象现在有吊桩用的机械设备,那么老大的石碑可是怎样立的呀?那可是二百公里荒无人烟蛇虫猛兽出没的荒效野岭啊!实在难以想象!难以想象!

李受彤带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完成这样一项不辱使命、不负民族、居功至伟、利在千秋的艰巨任务!他在勘界途中写的一首诗生动再现了立碑过程中遇到的危险和不易:

“苦闻飒飒复萧萧,万木经霜尚不凋。樵径枯骸存虎迹,菁丛毒疠幻红腰。巉岩涉历高千仞,黎阮兴亡阅三朝。人与草丛同露宿,怪它彻夜尽喓喓。”

总共三十三块界碑全部为李受彤亲书。上面刻着六个苍劲的凝缩着民族荣辱和历史沧桑的红色大字:大清国钦州界。

现今东兴境内有八块这样的大清界碑,此次去得以谒见位于北仑河口竹山村的1号碑和东兴口岸旁边的5号碑。1号界碑所在处也是我国海岸线和沿边公路的起点。

站在碑前不免生出一个疑问:不是国界吗?怎么写的是“钦州界”?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才恍然大悟,看来我生出的疑问不无道理。据作者猜想,这正是李受彤智勇兼备聪明过人之处。再回过头看李受彤夜宿荒野时写的另外一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似悟出李受彤胸埋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足以让我等后人深思其中潜意:这里只是钦州界。

“熊颠猱迹亦知愁,岭峻风寒况值秋。履险何妨同坦道,梯椽从不羡高楼。现年顽证三生石,指掌图分五大洲。喜是牵萝扪壁处,刺泉时得饮清流。”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他所做的功至千秋却鲜为人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两广   千秋   竹山   钦州   东兴   界碑   不辱使命   历尽艰辛   越南   清廷   历史事件   法国   鲜为人知   难以想象   边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