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带文豪”?一日作诗2000首?!

不久前的高考,不知道有没有让大家回忆起高中时期被语文800字作文支配的恐惧……

明明在微博抬杠时大家都是当代文豪,写个正经小作文却能让人疯狂掉发。但近期,一位走红的14岁“神童”少女却告诉你:别蹭,只有你是学渣!

这位名叫岑怡诺的女孩号称是全球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拥有惊世才华,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荣誉多到令人发指。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网友给她算了一笔账,一天2000首诗,一天24小时,总共1440分钟,不吃不喝不睡的话,平均43秒一首诗。这样算下来,乾隆存世诗作43000余首,她22天可以写完。陆游9300余首,5天可以写完。全唐诗共900卷49000余首,她只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此外她的头衔数都数不清,小小年纪已经是多个品牌的创始人。还拥有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院院长助理、中国国际新闻网绍兴运营中心副主编这类高大上的头衔。

然而网上根本查不到所谓“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注册信息,能查到的只是它的注册地在香港,并未在内地备案。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却发现网站根本打不开。

综合所有信息,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所谓的“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就是一个山寨的媒体组织。 岑怡诺在这个组织里挂上了国际新闻副主任的职务,跟小孩子过家家没两样。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小学生的癌症研究?

而就在前几日,一则“6年级小学生凭借癌症研究获奖”的消息登上热搜,又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媒体爆料,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获奖项目学生陈某父母陈勇彬与杨翠萍,均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与陈某获奖课题所属领域相同。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从陈某提交的实验记录看,他开始研究时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需要上网查,可以说连基本的知识点都不具备,更谈不上知识框架,创新研究自然无从谈起。但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他就拿出了网友口中“达到专业硕士甚至博士水准”的研究成果,这违背客观规律,很难让人信服。

果不其然,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称,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通报承认,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喝茶“抗肿瘤”?

继“6年级小学生凭借癌症研究获奖”事件后,更多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研究进入大众视野,网友们惊讶地发现,“高大上”的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奖,项目简介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两名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由于这种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而且还要解刨大量的裸鼠取其内脏,网友普遍质疑小学生难以胜任。

7月16日,有媒体曝光她们的父亲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针对网络质疑,李红良院长坚定的称不存在任何违规情况。

大家可能有些印象,李红良近年在网络上是存在争议的,2017年就有相关人士刊物披露李红良论文涉嫌造假。2018年和2019年也相继传出科学家饶毅教授实名举报李红良涉嫌论文造假的事件。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但就在李红良回应不久,武汉科协于17日上午称,经过调查证实,小学生是具备独立完成能力的。该实验想法由李某怡在参加学校的科技节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向科学老师提出,并在科学老师的建议下联系到从事肿瘤实验技术工作的医院实验技术员作为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厘清了实验思路并进行了对比观察实验。

“神童”背后,可能有个“神父”……

从社交平台对官方回应的态度上看,许多网友对这份声明并不买账,那么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乘风破浪的“神童”?

事实上,“学二代”利用父辈的资源,在做研究、发论文等领域“乘风破浪”的情况并不鲜见。早前媒体还报道过,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滥用学术权力和学术资源,将之作为自留地,为身边人服务。

一位博士曾撞见导师孩子在父母实验室里摆pose录视频,又拿着导师带的硕士博士的论文去挂名发表。一名高中生的一等奖作品,竟然用到了国家大科学装置,获奖的同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发文。在不断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很多科研设备即便是机构内的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够申请使用,这些“学二代”却能想用就用。普通家庭的孩子奋斗多少年才能接触的资源、获得的成果,在“学二代”这里却不费吹灰之力。

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取消,高考加分项目也大幅“瘦身”,但是各类赛事获奖、论文发表等经历,仍然能够作为校内评优、升学、出国留学等的加分项,令评审者高看一眼,一些家长也因此无所不用其极地为子女“镀金”。

不管是弄虚作假,还是滥用公共资源为身边人谋福利,都违背了规则,破坏了公平,必须以严格资格审查、规范评审程序、加大公开透明度等方式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

当然,问题的另一面是,想弄清楚在比赛中有没有弄虚作假并不困难,但类似“成果”却屡屡通过层层审核获奖,恐怕就不光是规则执行严格不严格的问题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某些赛事已经变成了圈内人共谋的游戏,完全丢失了举办的初衷。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2019年还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竞赛白名单第一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已经被剔除出了名单。北京市则在2018年就取消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加分。

国家的未来掌握在一代代年轻人的手中,我们期待神童的出现,但我们不能允许神童背后有所谓的“神父”与“神通”,任何一个健康社会也不能容忍这些“神通”兴风作浪,公平正义不容践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神童   云南省   加分   乘风破浪   文豪   神父   研究人员   杂志社   癌症   全国青少年   小学生   院长   项目   网友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