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北京的簋街、武汉的户部巷、成都的宽窄巷子……似乎每座城市都能觅得一处独具城市特色的街区,合肥也不例外。

在合肥新站区磨店职教城,有这样一条街,再现了民国时期的风情,也留存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岁月痕迹,大学生们在这里挥洒飞扬的青春,吃货们在这里遍尝酸甜苦辣……

街”的由来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谈及“黉街”,不少人犯了难:第一个字到底念啥?在合肥,前有宁国路罍街,后有磨店黉街,用古风古韵的生僻字来命名的街还真不少。

《后汉书·仇览传》有载,“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黉,是古代对学校的称谓。取其意,以“黉”字命名坐落在磨店职教城的文化街区,恰到好处,也彰显出这条街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黉街周边有19座高校“生长”在这方自带青春气息的土地,这条街上活跃着一个个青春靓丽的身影。十几万在校师生是黉街的消费主体,也为黉街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这里,就是年轻人的主场。

一朝入黉门,从此是“新”人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之于学子们,为什么会有“磁场”般的吸引力?这要从一道门说起。

黉门,学宫之门,借指学宫,今指学校。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们生在古代,不管来自哪所高校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黉门学子。时至今日,黉门、黉宫这样的雅称也没有失去生命力。黉街,就有这样一座大开的黉门,迎八方学子。

除了匾额上“黉街”两个鎏金大字,黉门就是“红门”,鲜艳的中国红显现出一派喜庆、祥和。黉门的主体建筑呈斗状,被八根粗大的方柱托起,层层叠加的斗拱秩序井然。整体建筑格外闳雅。一排排石狮子上方正对着黉门的顶端,大大的“黉门”两字镶嵌其中,象征着中华文字历史、科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这座高大巍峨的黉门作为黉街的东大门入口,既有着“一朝入黉门,从此是‘新’(站区)人”的寓意,也寄托着对到来的莘莘学子能够学有所成的美好祝愿。

“罍+村”是家乡的味道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美食占据了黉街的“半壁江山”。

50多家餐饮店齐聚黉街,将安徽及全国的特色美食汇聚于此。在环形的美食街,除了外围的一些品牌餐饮店,内圈的“罍+村”小吃群也一定不能错过。在这个极具安徽特色的村落文化民俗小吃集中地,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合肥的乡土风情。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走进村子,就仿佛像走进了一个大大的农家院。露天的院子里摆着一张张方木桌,一条条长木板凳上坐满了食客。灰瓦屋顶,木头搭建的档口里,琳琅满目的菜品,芳香扑鼻。被端上来的一碗碗二十埠猪头汤、淮南牛肉汤、庄墓圆子,拿着边走边吃的下塘烧饼……地地道道安徽的特色小吃都是“家乡的味道”。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罍+村”有父辈的青春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吃饱喝足,在“罍+村”里走一走,别样的情景街就藏在一户人家中。

屋外的青砖墙刷着“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这些老一辈耳熟能详的标语,仿佛将人带到那段激情奋斗的岁月。

门外墙壁上挂满簸箕、水壶、脸盆、煤油灯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满满都是年代感。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推开斑驳老旧的木门,屋子里是几十年前农村家里的摆设。厨房里的灶台、碗橱柜、簸箕、担水的木桶;堂屋里老旧的黑白电视机、缝纫机;贴着毛主席语录的电话;算盘、瓷缸、水壶、脸盆……这些消失在如今的生活中的老物件是父辈们的回忆,也是80后的童年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走出情景街,罍+村里依旧热热闹闹,欢声笑语不断。而这间留存着改革开放时期记忆的屋子,在这片烟火气息中轻轻诉说着,这是老一辈的艰苦奋斗换来的幸福生活……

“罍+村”是家乡的味道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离开“罍+村”,清一色的青砖建筑,“高级灰”里透着浓浓的民国风。黉街参考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再现了磨店清末民初时期的市井风情。

从一扇复古的红色圆形木门进入内街,你会看到民国风与现代风的“混搭”:红砖的洋房,青砖的民国风建筑,西洋风的文艺街铺……众多诸如电影院、餐厅、酒吧等业态的入驻,为黉街增添几分商业气息。在这儿,你可以看场电影,或者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约上三两好友上上网,喝喝茶,饿了就去小吃街……可以说,黉街是打发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在民国风的建筑门前摆放的铁质或藤质的桌椅上坐一坐,显得休闲又有格调;去水街上那挂着红灯笼的长廊里走一走,有种来到江南水乡的既视感。

连接黉街楼与楼之间的过道是满满的复古怀旧风。奖状、讲台、课桌椅,是否让你想起青春年少的课堂?

浓厚的科教文化气息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黉街是罍街的2.0升级版,也是合肥唯一的科教文化特色街区。因为有着这样的定位,黉街处处充满着科教人文的气息。

保罗的口袋,这家风靡合肥文艺青年社交圈的书店,是书店、咖啡馆、酒吧的结合体,温馨而又小资。庐州书院是黉街里另一个书香萦绕的世界,一本书、一个安静的下午,你会在这片读书之地享受慢下来的好时光。

在街区西边的科教人文主题公园,有一处“学海书山”。错落有致的几块片石,代表山峦和河流。高山流水之间有一尊诗人李白的雕像,一副昂首视群山的姿态。这正是李白诗句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南广场上,四把分别写着“状元”、“榜眼”、“探花”、“秀才”字样的石椅,路过的人们都要上去坐一坐,都想沾染一点儿古人的文化气息。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还有一面锻铜浮雕墙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描绘着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与应天书院。再往北走,一幅幅展开的画卷书写着合肥数字歌谣,一人巷、二郎庙、三孝口、四牌楼……以数字开头的大小街巷,将合肥这座千年古城连成一体。了解一座城,就从了解它的地名开始。

黉街:流淌着“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走完了黉街

会发现黉街的魅力所在

尽管它与声名鹊起的罍街一脉相承

但它并不是罍街的复制粘贴

它是合肥这座城的缩影

黉街的存在

正如它古雅的名字一般

带着合肥的历史底蕴、地域文化、民俗记忆

吸引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驻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科教   记忆   文脉   簸箕   青砖   莘莘学子   合肥   安徽   街区   书院   民国   小吃   气息   青春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