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村里每幢建成超过五十年的老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过近几十年,中国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兴建了许多崭新的楼群。据说我们这个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村庄,如今连三十年以上的房子都看不到了。

五十年来,土房变瓦房,瓦房变楼房,现在又开始拆迁盖更高的楼房。在乡下,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更多的时候代表着财富和面子。

日子在翻新,房子在翻新,和老房子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写在墙上的标语。

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标语是时代的纪录,在时光的变迁中,标语在不断更新。以前村里都是土房,标语不多,因为土坯不结实,风吹雨淋容易脱落,刷上去的标语,没几年就残缺不齐了,只剩下一些笔画和标点符号。在一些雨水淋不到的地方,或者屋檐下,还有一些红色的标语,最熟悉的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

我刚识字的时候,村里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有了新面貌。村里靠大街的南北两排房子,不少墙上都刷了一些标语,有“分田到户就是“实行土地改革,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村看村,户看户,联产承包齐致富”“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这些内容,估计十有八九的人都不懂。

我们村小学在村子东头,1984年左右,学校盖了一排腰子墙的瓦房,一个四四方方的青砖院子。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四周的墙上写满了标语。南大门的左侧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四个现代化”,右侧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左侧是“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镶着红边的白字,每个都有一米多高,离几里路都看得到,很醒目。

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村里的标语,一般都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同步的。几年后,计划生育成了农村工作首要任务,很多墙上都刷上了“计划生育好”“计划生育是国家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也有一些是破除重男轻女思想的,像“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或者“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那时农业机械化还没实行,干农活没有一个壮男丁,是真不行。在乡下人眼里,生男生女很不一样。生一堆女儿的人家,在村里抬不起头,很多人为了生一个男孩,不惜奔走远方,生下后再回来接受罚款。黄宏和宋丹丹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和现实生活比,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这样真实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关于计划生育的标语,墙上刷的最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新,有红漆写的,也有白石灰刷的。“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一胎上环,二胎结扎,坚持杜绝三胎”“计划生育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再后来,标语更加直接并具有恐吓性,“该流不流,扒房牵牛”或者“宁愿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生”。千难万难,计划生育第一难,几十年后,仍然有当年“出逃”的人家,至今没有回来过。据说,已经在他乡落户安家了。

我们村北队有一户人家,当年逃计划生育,全家带着细软趁天黑跑了。第二天,村干部指挥两辆拖拉机,把铁索拴在屋梁上,把房子拉倒了。多年以后,那家人带着一群孩子回来,面对一堆长了一人多高的荒草,抹了一会眼泪,走了。从此,不再进村。

计划生育风潮在1995年之后,渐渐平息,为了谋生活,村里的大量青壮男女都进城打工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发展经济,见识了城市人的生活,乡村的生育观念,一下子改变了很多,生男生女不再需要教育,而且即使放开生育,也极少有人愿意生两胎以上的子女。

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发展经济,成了全国城乡从上到下的主流思想,关于经济和土地政策的标语成了主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振兴市场经济。”“办工厂,办企业,发展美丽乡村”,村里的标语刷了很多。可是,这些标语只闪现了几年,因为,开始了社会主义“姓社姓资”的讨论。

乡镇企业停办了,标语也在雨水中慢慢浸染消退了。乡镇企业火红的那几年,我们村部办还办了一个翻砂厂,据说生产的杠铃片,还出口到了欧洲。

上级不给办了,只能停产,翻砂厂的工具被在厂里上班的村民分了,厂房也荒废了。那条“安全生产,力争第一”的标语,也随着房子塌掉,消失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结束了中国姓社姓资的争论,墙上的标语刷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刷在村里最显眼的位置。

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农民工大潮来了,农民进城,村里的年轻人少了,村里热火朝天的生活,渐渐变得冷清,只有春节前后,村庄才有人丁兴旺的模样。

实行分田到户很多年,群众大会也很少召开,村民渐渐失去了集体生活的机会。有了电视机,很多政策都在电视上播放,墙上的标语越来越少了。倒是一些卖化肥种子农药的广告和各电信运营商的套餐,刷遍了村庄最漂亮的墙。

和以前不一样,现在位置好的一面墙,刷一年广告,据说可以收入好几百块呢。广告算不是算新一代的标语呢?这个真不好说。新一代的孩子,大约会从认识那些斗大的字开始自己的人生。

墙上的标语一代代

于继勇 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现供职安徽广播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创作工作。其任总导演和撰稿的六集大型高清纪录片《淮河六章》获得2014“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人文类评委会特别奖。工作之余,读书码字仍是最大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上环   标语   墙上   土房   翻砂   瓦房   毛泽东思想   新一代   乡镇企业   纪录片   村里   计划生育   中国   村庄   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