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风曳影中国扇

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中国扇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扇子在中国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相传禹舜时代已有晋朝崔豹《古今注》曾记载“舜作五扇”。

扇子不仅有纳凉的实际意义,到了文人手中,又有了新的天地。一把绘有名家书画的折扇,可供随时把玩,可与他人共赏,风雅的话题自然也就随之而来。当然它也是台上最好的道具。一挥,武动乾坤;一划,身姿婀娜;一摇,峰回路转,妙趣横生。无论是戏曲、舞蹈还是曲艺,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扇子的美好寓意

扇子,是中国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历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面题诗作画,言情托志。

在古代,扇子有时被看作是官职的象征,大概是因为古代官员多为文人出身,而文人又常随身携带一把扇子,在各种场合中常持扇揖让。三国时诸葛亮手执羽扇运筹帷幄,其神态悠闲自若,后来人们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征。

宋之前的女性与扇诗画古代女子最中意一枚枚圆形有柄的团扇,把它视为儿女情长、美好的定情之物,既可作信物,又可述衷肠。美好寓意的赋予,谱写了很多浪漫的故事。心灵手巧的西施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越国大夫范蠡,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

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它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魏晋时期这种寓意仍然被继承着。

风情万种的中国古扇

中国扇,造型百变,风格多样。再加上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羽扇

以孔雀、鹤、雕、鹅、雉等鸟禽类羽毛编织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仅为纳凉、装饰、舞蹈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18至19世纪,中国出口西方国家的羽扇,原料珍贵、工艺精湛,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羽扇扇柄一般多用竹、木,高档者则用兽骨角、玉石、象牙为柄,柄尾或穿丝缕,或坠流苏。羽扇风势柔和,清凉爽身,既是夏令解暑驱蚊的佳品,又可供人们作装饰之用。

纸折扇

纸折扇为最普及。纸折扇是以细长的木料制成众多的扇骨,然后将扇骨叠起,其下端头部以钉铰固定,其余则展开为半圆形,上裱糊以纸,作扇面,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

纸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折扇骨,大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内容有山水花鸟、书法诗词,可谓无所不包,雅俗共赏!

象牙扇

象牙质地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制扇的名贵用料。在清代,象牙不仅常常被制成扇骨,而且被用来制成一把完整的扇子。

真丝扇

真丝扇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真丝扇用真丝绸缎面料制作而成,做成扇面色泽优雅而沉静,光泽内蕴,有一种温文的气质,它不但可以用于观赏收藏,也是馈赠友人之佳品。

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

绫绢扇

绫绢扇是宫扇的一种,是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扇面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色泽光亮,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绫绢扇,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用绢糊面,彩带沿边。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贴花等作扇面装饰。

一柄古扇,两种画面,清风袭来,暗香浮动。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小小的扇子,历经千年,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也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成为了人们手中倍加讨喜的雅玩清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中国   白檀   绢扇   檀香扇   扇骨   团扇   羽扇   扇面   折扇   扇子   真丝   寓意   象牙   文人   象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