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在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既便利了交通,也装点了山河,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安徽山川众多,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穿境而过,世代以来,能工巧匠逢山开路,遇水建桥,留下了大量古桥,有的迄今保存完好,有的仍在发挥作用,他们不仅服务当地百姓,也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在这场洪涝灾害中,多处文物古迹接连受灾,多地古桥墩毁桥塌,让人扼腕。

//

安徽黄山市镇海桥

01·

安徽黄山市镇海桥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俗称 嫁女桥,又称屯溪老大桥

■ 年代 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 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置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

位于安徽省的镇海桥,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长度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是安徽省现存的长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桥之一,也是黄山市中心城区最古老的明代石桥,被许多人称为“安徽第一桥”。

关于它的修建过程有一段传奇佳话,是一位明代富商戴时亮为嫁女独资建造,所以此桥又有“嫁女桥”之名。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古镇,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通道。

它于明朝嘉靖15年(1536年)初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

1934年5月,郁达夫来到屯溪,曾在新安江边夜泊,他“斜倚着枕头,合着船舶上的雨韵”留下脍炙人口的绝句: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7月7日,镇海桥也未抵御住滚滚洪水的侵袭,轰然坍塌。桥上的老构件被洪水裹挟着离去,只剩下几个桥墩。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安徽宣城市乐成桥

02·

安徽宣城市乐成桥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俗称 南河桥,又称三溪大桥

■ 年代 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 级别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置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徽水、抱麟溪、玉溪三流汇聚处

乐成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清初被洪水冲毁,康熙年间由众人集资重建。它是11孔石拱桥,长约150米,宽约6米,高约9米,是宣城境内现存最大的古桥,也是皖南第二大石拱桥,曾是旌德通往太平和泾县的交通要道。200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康熙年间进士,曾先后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河南巡抚的汪灏督修河工来到旌德,见到这座大桥赞叹不已,曾作诗道:

“高人志达阻,长梁驾清浔。七十二丈虹,蛟龙不敢侵”。

最先出现损坏的是4号桥墩处,由于洪水不断冲击,最后造成桥体大面积垮塌。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江西婺源彩虹桥

03·

江西婺源彩虹桥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俗称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 年代 建于南宋(1127-1279年)

■ 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置 江西省婺源清华镇

婺源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其名取自唐诗: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彩虹桥全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设计最为科学的古廊桥之一,被誉为“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

7月8日,洪水淹至彩虹桥面,受洪水巨大冲击,上游顺势由洪水冲下大树直接撞击桥面上的砖木结构,彩虹桥东端引桥至二号桥墩的桥面(两廊一亭)被冲毁。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湖南马头溪风雨桥

04·

湖南马头溪风雨桥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 年代 明末清初年间

■ 位置 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韭菜垭村

风雨桥因其廊亭可遮风挡雨而得名,是建在溪沟河流之上的一种桥。多为木质构造,远看似屋,靠近瞧却是桥,桥面的两侧安装有板凳和护栏。

风雨桥既可以供行人无阻碍顺利过河,又可以避风雨,歇歇脚。

根据2010年湖南交通文化遗产普查统计,湖南境内现存廊桥及风雨桥300余座,主要分布在湘西南地区的古驿道及湘中茶马古道上,马头溪风雨桥便是其中之一。

6月13日上午,在凶猛的洪水中,马头溪风雨桥轰然垮塌,随后被冲走,只剩下桥墩。

它们既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文明本身,赢过了时光,却败给了洪水

这些充满魅力的桥梁

都是被一代代人辛苦守护的古迹

目睹它们被洪水冲垮的那一刻

让人既痛惜,又无奈

许多历史古迹既是地标

也是藏在人们心里的“朋友”

是民族的文化印迹

洪水冲不走历史和故事

也正是这种超越存在的连锁

才使我们的文化流传至今

希望洪灾尽快过去

我们期盼着它们恢复如初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旌德   新安江   洪水   宣城市   婺源   石拱桥   见证者   黄山   安徽省   桥墩   彩虹桥   桥面   马头   湖南   安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