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做为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傍依着母亲河而驻扎生息的人们难以计数,风陵渡、蒲津渡、禹王渡、茅津渡......在那数不清的渡口里,吴王渡也曾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今,日新月异的变化,吴王渡口早失去了作用,吴王村也没了昔日的繁华,而且自从新村建成后,古村更日渐萧条,只留故土难离的老人坚守着曾经的岁月。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在一片破败的村舍中,82岁高龄的崔永平老人的家比较显眼,“门当”高悬,嫌“户对”碍事拆了放在门后。老人家的这座院落建于道光24年,至今有多少年?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这是一座北方农村典型的四合院,坐北朝南,粗壮的檩条、笔直的房椽、细致的木雕,记录着当年主人的殷实。但崔大爷说,他这不算啥,村里另外一家那才是大户才叫气派。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以前大户人家的安保措施很到位,图中光亮处的铁网还是以前的留下的,俗称天网。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听大爷的顺口溜“大车门一关48间,四合院子带穿廊,马坊有客厅,场院披sa房”,朋友你能明白吗?经大爷解释,sa房类似于今天的亭或棚子,主要作用是防止刚收回来未来得及碾打的小麦受淋,但是不清楚是哪个字,只能以拼音代之。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也许平时村里人稀交流少,老人话匣子打开收不住:现在光景多好,以前不敢想。就说收麦,先前割麦晒麦碾麦翻场扬麦......不蜕几层皮,麦子就进不了粮仓;看看现如今,收割麦比过年都幸福。还有这打电话都能看到人(视频),那时日本人办良民证照相还得蒙块黑布,照相机多稀罕哪,这会手机能照相连小娃娃都会。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生活好了,以前60岁就是老汉,还不多见,现在60岁看着多年轻......其实,崔大爷除了耳朵有点背,其它莫麻达,他带着孙子给买的助听器,交流起来很顺畅。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外面艳阳高照,老人的门洞里凉风习习,大爷抽一口几十年不离手的旱烟袋,惬意无比。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烟雾缭绕里,大爷侃侃而谈,儿女孝顺,都搬到新村后要接他们老两口过去,但几十年在老房子住惯了,舍不得,房子莫人住就没人气,会烂的更快,再说,娃娃们有个人的生活,胳膊腿利索能动弹就不和娃娃们在一块搅稀稠。多么明智的老人。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靠墙的自行车是大爷专属,后座跨个筐,崔大爷没事就或骑或推,村里村外转悠,遇到鲜嫩的野菜就割几把回来,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现在,大爷四世同堂,里孙外孙共8个,“最大的重孙子都十几啦。碰到好时候,要多活几年,把以前吃的苦都补回来,要长寿,吃饭七分饱、平时多走路,常吃野菜不得病。”呵呵,得到秘笈,写完这篇,先走走路锻炼锻炼,朋友们,约起哟!

饭吃七分饱 平时多走路 82岁农村大爷住着道光年间的老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吴王   大爷   故土难离   旱烟袋   檩条   重孙   道光   渡口   野菜   大户   村里   新村   儿女   年间   四合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