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在天台县的北部,雄踞着一座穿越千年的历史古村­— —上卢村,古称山口上卢村。宋翰林学士卢琏公于公元1018年为避权贵隐居天台,开村繁衍形成。上卢地处台岳山口要道,曾经立市,来往商贾颇多。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多喜欢耕读经商传家,文化底蕴深厚。村内至今遗迹颇多,仍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乌漏畔,国道边,上卢村牌坊赫然入目,旁立石碑,里面刻有《上卢村牌坊记》和乐助者名单以及善款数额。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任凭外界如何变迁,多年来,上卢的巷子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变,两侧依旧是低矮的房子,悠悠的老街,昔日古宅遗韵,正传颂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据传,这是历史上“三百六十行”古巷之一,也是天台山“唐诗之路”古驿站之一。在清朝康熙年间立过市日,当时商铺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在民国时,还叫过“上卢街”。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走进狭长、深幽的古巷,石墙黛瓦、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祠堂,保留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构筑起一道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每一道古墙都承载着厚重深邃的历史积淀,每一块青石都见证了千年人文景观的变迁,龙泉井、四勿居、五世同堂、吾爱吾庐等古迹都娓娓诉说着上卢古韵……

上卢宗祠

刚迈入古巷就能看见卢氏宗祠。宗祠正中是开村祖宗卢琏公像。卢琏公是北宋翰林学士,公元1018年来此开村隐居,至今刚好1000周年。据统计,天台山口卢氏一脉,自琏公开始,已历四十六世,在全省各地达五万人之众(其中东阳卢宅等地就有二万人左右,天台山口上卢村三百一十户一千多人),可谓瓜瓞绵绵,生生不息。韩国也有卢氏三十多万人,与上卢的卢氏是嫡亲叔伯关系,同为文纪公的后代。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怀德堂(五世同堂)

看到这门当户就可以感受到主人当年的显赫身世,看到这“五世同堂”匾额眼前自然会呈现出一个大家庭团聚的欢乐场面。此院主人卢之亮在康熙年间曾官拜从六品翰林院编撰,告老还乡后不久就离开人间,撇下一群子孙,重担全部落在妻子卢汪氏肩上。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卢之亮虽曾为官,清正廉明,堂堂正正只靠俸禄养家,没有多少积蓄,回乡盖了宅院后,养活一大家几十口人,时常都捉襟见肘。幸好卢汪氏精明能干,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种地经商读书事无大小都必亲自顾问,所以子孙也格外孝顺,一个个都有出息。卢汪氏虽贵为官太,但从不摆架,凭着一颗朴素善良的心也赢得了邻里的尊重,与邻里友善相处,互帮互助,传为佳话。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康熙丙申年间,卢汪氏八十八高龄,喜得重孙,五代八十八人齐聚一堂为卢汪氏做寿,老太太看到家业在自己手中兴旺发达,子孙贤惠孝敬,心中高兴,就立了“五世同堂”这块牌匾。

雕梁画栋

踏进斑驳的老房,楼体虽破旧,但雕梁依然,画栋出彩,带着岁月的沧桑感翩若惊鸿。曾经,它是卢氏繁荣的证明,而今,它静默的伫着,守住曾经的繁荣与如今的肃静。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屋内横梁上画有彩色图画或雕塑,这些图案虽年代久远,历经百年风雨,依旧艳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同时反映出古老民间工匠技艺,见证卢氏之繁华。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放生池

巷子路口西北角是一口放生池,别看这放生池面积不大,它与村东北的上星池、下星池为同一水系;如果把乌漏溪比作天河,那么放生池、上星池、下星池就是明亮的星星。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龙泉井

东行进入另一条巷子,路边一口古井,此井命名“龙泉井”,顾名思义自然与龙有关。相传建于南宁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了,井水与龙穿潭水系一脉相通,有龙穿潭青龙守护,所以才能够遇旱不枯,遇涝不溢。村民们还保留了一个习俗,每年立夏子时喝此井水,可免除蚊虫叮咬,防止瘟疫。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当然这只是传说,事实上,此井确实是上卢村民世代的饮用水,虽然井不深,但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眼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依然还有年老村民愿意相信传说,来此取水。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1632年4月16日第三次游天台山后,4月18日住在这里不太远的新昌班竹驿站,4月28日又去温州雁荡山第三次旅游,途径上卢村边的台越古道,这日天气又闷又热,就进村讨水喝,一位老太太正好在打水,顺便给徐霞客一瓢井水,徐霞客喝完神清气爽,连连夸赞好水。

四勿居

龙泉井神奇,四勿居就更有来历了。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卢姓村民不堪困死贫寒家中,毅然出走外地,先是出卖苦力,几经辗转,后来搭上了一个徽帮生意团伙,跟着打杂帮忙,因为其人生性聪明,头脑灵活,办事牢靠,所以深得老大信任。老大生意做的大,他也因此学得做生意的本事,深谙生意路道,跟着老大混,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可是好景不长,老大因为酗酒误了官府生意,险些丢了性命,自此以后老大就变得喜怒无常,生意也一落千丈,无聊烦恼时还经常去烟花柳巷寻欢作乐,败落后竟还起了打劫偷盗邪念,最后终被官府法办。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离开老大后,这位卢姓村民凭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开始自己做生意,终于获得成功。回乡盖了一栋房子,房子落成,专门请乡里秀才写了一块匾额:“四勿居”;“四勿”语出孔子的《论语》,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时主人是以老大的失败为镜子,意在告诫下一代人凡是酗酒、好色、贪财、易怒者不能居住此屋;后代人也恪守祖训,代代相传,所以我们还可以看到目前的“四勿居”

三醒楼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村民卢满仓凭着身好力气和种田好把式,为人忠厚老实,勤俭持家,赚得一份殷实家业。子女都送去读书识字,小日子过得让人十分羡慕。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有一年大旱,盛夏高温,眼见长势喜人的水稻即将枯死,卢满仓急忙召集家里所有劳力,架起水车,把乌漏溪仅有的潭水车起灌溉,辛苦多天,谁知次日去田里发现水都流到下丘卢二狗田里,仔细查看水缺发现是动了手脚,气的他立马找卢二狗理论,争执之下失手推了卢二狗,没想到这一倒竟成了瘸子。卢满仓是个憨厚老实人,看二狗瘸了,心中惭愧,所以送钱送粮看病很是主动积极。

转眼要过年了,他买了二斤肉,磨了十斤白面,趁着夜色无人之时悄悄给二狗送去,二狗家门已关,油灯还亮着,隔着门缝正好听到二狗两口子商量过年再到卢满仓家敲一笔,原来二狗的根本没有受伤,瘸子是装的。当下气的卢满仓火冒三丈,直接进屋顺手操起门后的锄头把二狗真打瘸了。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这一打,卢满仓吃了官司,赔了钱自己也气病了。家庭重担压在儿子卢学礼的身上。这个卢学礼识字懂理,总结父亲失败的原因后,为人更加谦和,办事谨慎细心,后来在县衙当差役,深得赏识,破格重用,重新把家业发扬光大。重修屋宇庭院后,题匾“三醒楼”,意在万事都应反复警醒自己,不可鲁莽行事。同时正门题写“和气迎祥”四字,侧门题写“谦益”二字,并立下家规,世世代代必须遵循,“遇事先警醒,和气生财迎祥、谦虚收益无穷“的法则。

聚星楼(吾爱吾卢)

山口地处台州绍兴交界,清乾隆年间,这里很是热闹,乃各路商贾聚集之地。台州商人北上爱在山口宿夜,次日一早登关岭会感觉轻松;绍兴商人下了关岭也爱在山口停脚,所以山口多有民宿客栈。有一家卢姓客栈因主人热情好客,又烧得一手好菜,生意特别好,一般有头有脸的商人都爱找他。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这一日商人们整整一桌齐聚卢家,大家喝得高兴,其中一位周姓老板略通文墨,说今天是南北群星聚会,提议将客栈取名“聚星楼”,大家一致叫好,周老板就马上讨来纸笔,趁着酒兴写下了“聚星楼”三个大字;自此这家客栈就叫“聚星楼”,生意越发的好。

有一次周老板带了一个伙计又住聚星楼,伙计放马的时候不小心踩坏了一个花坛,聚星楼下人说了一句,伙计自持周老板和卢老板的关系,当场辱骂了这位下人,并故意又踢翻一个花坛。周老板知道后,严厉责罚了伙计,并要求伙计向这位下人道歉,如数赔了损失。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又过一月,周老板聚起了一桌商人,专门在聚星楼摆酒,说起上月伙计打坏花坛的事,深感惭愧,说自己不配为星,提议更名聚星楼。大家见周老板说不配为星,也感觉自身更加不配,齐声要周老板出主意。其实周老板是有备而来,取出带来的牌匾,只见写着“吾爱吾庐”四个大字。周老板看着大伙有点不解,就笑着解释道:“大家四海飘零,到此就如到家,卢老板待我们也如家人,所以我们每个家人都要爱惜自己的家”。一句话说出了真情,感动了卢老板,自此“吾爱吾庐”牌匾就替换了聚星楼。

乐善堂

据传,明朝战乱,胡太医不得不远离京都,逃到南方避难。到天台山口(今上卢村)时,他已重病缠身,卧床不起。同行的都走了,胡太医则留在卢乐善家中。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卢乐善心地善良,勤快诚实。在卢的精心照顾下,胡太医重病化小,小病化了。过不了多久,胡太医身体已康复。后来胡太医开了医馆,卢乐善也跟着他学医。

再后来清军四起,声势浩大。胡太医深知难逃厄运,就早早离开天台山口(今上卢村),又一次踏上逃难征途。走之前,胡太医把医馆送给了卢乐善,而且还给了他一笔钱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胡太医走后,卢乐善把医馆打理得有条不紊。医馆的名声也越做越大。而卢乐善的善心善行,助人为乐的精神也被人们流传了下来。

古 村 里 的 老 手 艺

村中三十六行手艺齐全,享有盛名,目前正规划在古民居里重新设计展示体验活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沙沙的锯木声、哗哗的刨板声此起彼伏在街头巷尾回响,让遗忘在时光里老手艺守住乡愁古韵,焕发新生。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历史的回味与文化的传承在村庄的建设过程中永远是春风化雨、代代相传的,只有通过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既塑形,又铸魂”,才能让拥有千年历史的山口上卢在传承中迸发出新的生机。

「古村」里仁为美 千年古村--天台白鹤上卢


古巷悠悠,岁月深

明清古居,遗韵存

传统手艺,守乡愁

千年古村,现华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天台   卢氏   山口   龙泉   聚星   宗祠   家业   白鹤   伙计   太医   客栈   村民   年间   千年   生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