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人们说,陕塬的乡愁,就是童年戴过的虎头帽;母亲坑头的纺花车,牛圈里晃动的马灯;杏树下晃悠的秋千,这儿时的一幕幕过往,都藏在陕塬幽深的窑院里,它被时光尘封为一坛陈酿的酒。

天井窑院

从三门峡出发,向西开车一小时,就会看到中国独一无二的地下村落,它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地坑院又叫“天井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并且这里年降水量少,为这种居住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它是中国民居中最有特色的生土建筑,见证了人类原始“穴居”的演变历史,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地坑的建造成本非常低,对于过去贫穷的村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这里的老百姓讲究“一片地顶一片天”,地坑院利用自然地形挖掘而成的下沉式建筑,它是在平地上挖出6—7米深的方形土坑,然后在坑的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所以说老祖宗非常有智慧,给后代人考虑得很全面,地坑院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是对它最精髓的总结。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在今天的这片黄土地上,依然存在着1万多座地坑院,历史最长的已有200多年,住过六代人以上。它是黄土高原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后代建筑师参考建筑案例的典范。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如今的地坑院,大多被改造成了旅游景点,每年的冬季以及夏季都会有主题灯会,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品牌;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余人次,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让当地人通过发展旅游业富了起来。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低头一看,村民们居然都住在地坑里!

据说又快到陕州的夏季灯会了,要不大家相约一把?去传说中的地坑村落打个卡,了解一下当地建筑特色与民族文化,我们不见不散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黄土高原   穿靴戴帽   生土   土坑   天井   灯会   村落   夏季   地下   多年   形式   智慧   特色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