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大佛光寺(2)

盛唐的殿宇,你还好吧!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五台县佛光寺,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他们确认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遗存的确切日子,十分容易被记住,1937年7月5日,两天后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在这之前,中日两国的建筑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要看宋辽之前的建筑实体,只有到日本。梁思成也曾无奈的承认,"唐代建筑遗物的实例,除去几座砖塔而外,差不多可以说没有"。

尽管常识告诉梁思成,佛塔本是佛寺的一部分,但现存的佛塔“不是巍然‘独’存,就是与他脚下的殿宇在年代上有着一千二三百岁的差别。”

造成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建筑作为骨干的梁柱一向以木料为主。木料会腐朽。另外,列位太祖太宗们改朝换代时,除了杀人之外,还很爱放火…

然而,对梁思成来说,找到一座保存至二十世纪的唐代木结构寺庙,或许就是他执着的信仰之一。

千年前的启示,千年后的追寻。

敦煌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中“大佛光之寺”,便成为了梁思成夫妇发现佛光寺的“旅行指南”。


五台县,大佛光寺(2)

大佛光寺山门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东大殿匾额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东大殿内局部(按梁思成测量时所在位置拍摄)


五台县,大佛光寺(2)

1937年7月东大殿内部,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就学术而言,能证明佛光寺始建于唐代是一回事,而要证明佛光寺的建筑就是唐代的建筑,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梁思成、林徽因住在佛光寺,对东大殿测量时,终于找到了东大殿是唐代建筑的确凿证据。

女弟子宁公遇。

是林徽因在大梁上看见了女弟子宁公遇几个字。


五台县,大佛光寺(2)

1937年7月5日,图片来源网络

林徽因依稀记得在山门前的经幢上看见过这个名字。

林徽因再次登梯去看经幢。果然看到了“女弟子宁公遇”的名字,开列在诸位僧尼的名字之前,并被称为“佛殿主”。经幢上镌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五台县,大佛光寺(2)

1937年7月5日,图片来源网络


五台县,大佛光寺(2)

2021年5月10日14点拍摄

大殿的施主是个女的!

而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珍稀古寺建筑的,也是个女人,谁又能说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生活在真实的时间里。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景物和记忆完全交织在一起,才能体验到时间是在我们的真实生活里。

眼前的丁香花是娇艳的,气味是清新脱俗,时间是逆行着的,从己逝去的林微因,又一点点的投射向更久远、更久远的宁公遇……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五台县,大佛光寺(2)


五台县,大佛光寺(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佛光寺   梁柱   莫高窟   卢沟桥   殿宇   殿内   木料   佛塔   山门   唐代   久远   弟子   发现   时间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