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当太阳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60年才会出现一次这样的“金碧交辉”奇观。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金马坊


“金马碧鸡坊”于文革中曾被拆毁,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旧址按原有风格重建的。就像南昌的滕王阁一样,中国现有的许多古建筑,都是后来的复制品。往往动乱和灾难,毁灭的总是那些最美好的东西。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碧鸡坊


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的古建筑,还有昆明的东寺塔和西寺塔。西寺塔今在东寺街南段西侧,是一座高约30米共计13层的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砖间有梵文,每层四方券洞中刻佛像一座。东寺塔在书林街,比西寺塔略高。两塔一西一东,遥遥相对,在现代化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得古朴苍劲。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东寺塔


相传,东寺塔宝顶的四只“金鸡”,早年在冬春风多季节,还会“喔喔”啼叫,声闻远近。原来,这四只金鸡为铜皮做成,每只高约2米,口角噙有一枚两头有孔的铜管,内有金属簧片,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当劲风吹进鸡嘴内的铜管,经鸡腹腔内回旋振荡,便发出悦耳的鸣叫,可见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西寺塔


除了游览金马碧鸡坊、东寺塔和西寺塔外,匆忙之间还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06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大多数军事教官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毕业回国的,军事训练基本搬用了日本军校“尚武”的教育内容。云南讲武堂叫得最响亮的是,被称之为百名将军的摇篮。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云南陆军讲武堂


其中,国民党著名将领李烈钧、何应钦、曾泽生、龙云、卢汉等;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周保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都出自于云南的讲武堂;另外,李范奭担任过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武海秋担任过越南临时政府主席。这些人物举足轻重,叱咤风云,甚至影响着国家命运的走向。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云南陆军讲武堂


毛泽东有句名言:“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某种程度说,历史的形成和进展,文武之人也起到非凡的作用。武将打天下,文人治天下,这是一种定律。而总结历史,传承文化,非武人所能,非文人莫属。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昆明的清代名士、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的昆明人孙髯翁,他所作的180字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就高度概括了昆明城历史上的自然风貌。

其中上联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其大意是:东边的金马山像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似蠕动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同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不辜负飘香的稻谷,波光的浪涛,月盛夏的荷花,春风中的杨柳。

昆明 乌龟状的花城(下)——云南人文历史之风范之一


至于下联的内容,接下来将在大理古城人文历史叙述中进行介绍。权且作为一点悬念。(文图均为作者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昆明   云南   梵文   金鸡   花城   金马   全国人大   历史   铜管   月亮   委员长   日本   元帅   倒影   杨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