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多彩的紫山!

啊,多彩的紫山!

紫山村位于永泰县西南角的洑口乡,村部海拔900多米,是永泰最高的一个行政村,且地处永泰、仙游、德化交界处,村里人基本会讲三种福建主方言(福州方言、闽南方言、莆仙方言),这里曾居住过18姓先民,现以杨、李姓为主,人口800多人。

紫山村既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近代还是红色热土,加上翠绿的崇山峻岭、波涛起伏的林海、湛蓝的天空,清鲜的空气,以及满山遍野的飞禽走兽,构成紫山丰富多彩的世界。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和生态村。

紫山是黄色的。这里保留着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村里主要姓氏杨家祖先在北宋(1043年)为避乱来此安居,他们同时带来了杨家传统文化,其中建越王殿和掘水井是典型文化传承。据杨家后人杨新厚介绍:越王殿是杨家历代供奉的神灵祖殿,杨家每在一方安居是必须建造的配套设施。最古老的越王殿在浙江绍兴的龙山,是藏龙卧虎之地,后改为“府山”,为官府所在,杨家到福建安居福州南台,故福州也有“越王台”,后避乱紫山,同样建了“越王殿”,这是根的延伸,也是告诉后人不忘祖恩。而紫山“龙山堂”祖厝边有三口并连的方井,也蕴涵深厚的文化内涵:杨家迁徙哪里,除了盖房就是挖井当做头等大事,水井其义有三:一、日饮井水,寓意饮水思源,不忘祖恩;二、井水之长,寓意人丁兴旺,富贵绵远;三、井水之清,寓意为人清正,为官廉明。除外,龙山堂、越王殿的建筑设计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的体现;李家的“继美堂”的二进式、巨木扛梁、四柱扛井和巡按大埕、八卦大埕、御史旗杆埕、下马坡无不是传统文化的杰作。

紫山还有全县最具特色、最丰富的山歌文化。由于山高路远,自古以来山里人靠山歌传情,依山歌娱乐。这里的山歌既有福州调,又有莆仙腔,更有闽南语,所以山歌也是多彩的。内容上教化诗、劳作诗、爱情诗、生活诗十分丰富。近年来,小学退休老师杨良和以古稀之年完成了30万字《紫山村志》和整理了20万字200多首《戴云山歌》以及创作洑口地方人物小说《虎尊传奇》,这是紫山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

紫山是白色的。紫山原名“纸山”,盖因满山竹林婆娑,在经济繁荣、文化强盛的宋代南国,利用当地资源为国家、社会生产大量的纸张,由于厂房多,遍山晒纸,故称“纸山”。进入现代,土造纸己经落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或许由于高山多雾、紫气环绕的原故,“纸山”就自然变成寓意更美好的名字一一“紫山”了。

紫山是红色的。紫山的红色是出了名的,红的悲壮,红的深沉。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遭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于1935年5月被追转移到永泰、德化、仙游交界的紫山。当时由于遭到国民党保安团的包围袭击,省军区领导叛变,只有省委书记钟循仁、省苏维埃主席杨道明等7人冲出重围,流落乡间。后红军女战士俞玉兰继续革命,坚持到解放。钟循仁、杨道明出家下漈寺、闇亭寺至终老。到了1942年一1949年,闽中游击队在黄国璋、林汝南、毛票带领下继续隐蔽在紫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其中当地革命者杨信铨、杨银树、杨起梅、杨铨庭、杨文隆先后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紫山这片炽热的土地,紫山更紫了。

紫山是绿色的。紫山总面积33100亩,现有国家生态林26000亩,毛竹2600亩,有机茶1000亩,还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一一红豆杉、柳杉等原始林木,树龄大多超过500年。在紫山,满目望去,郁郁葱葱,绿色苍茫。这绿的海洋给当地山民为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生养的乳汁,现在村民们加大发展绿色农业,栽种了有机农作物、无污染茶叶,还进行了林下养殖:土鸡、山羊、藏香猪等。正由于老祖宗留下这片绿色祖业,紫山人凭借大自然赐于的青山绿水正打造成越来越吸引人金山银山。绿色,是紫山人的未来,是紫山的主色调。

紫山是蓝色的。紫山远离都市,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达95%,空气特别清新,毫无污染的痕迹。正缘于此,紫山一年四季的天大都是蓝色的,蓝天白云,紫气东来是紫山高层次的色彩。

紫山,多彩的紫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苏维埃   仙游   水井   德化   永泰   龙山   山人   井水   福州   山歌   寓意   山村   方言   传统文化   多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