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国道318川藏南线,一直都是让众多旅客和无数老司机心神往之的“伊甸园”。通麦天险,作为川藏线上最危险的一个路段,又被称为“通天坟场”。这个位于波密县城和八一镇之间的路段,曾经却让无数自驾游车主心中一颤,甚至为安全起见放弃这段奇险风光。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2016年4月13日,通麦路段正式通车,意味着国道318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通麦天险变通途,举世闻名的通麦“卡脖子”路段成为历史。20公里路缩短至5公里,用时也由曾经的3小时缩短至十来分钟。那么,行驶在这段路上就真的可以毫无顾虑了吗?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通麦天险为何让众多车主望而却步。

这里有中国第二大泥石流群,遇上雨天,惊险程度可想而知。一边是汩汩向前的帕隆藏布江,另一边是时常有石头滚下的山体,脚下是颠簸不平的硬路,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回头弯,不说对于驾驶员,对于车子来说,都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通麦路段自建成通车后,已经发生上千起车毁人亡的事故。作为川藏公路上著名的咽喉工程,通麦大桥“历经三代”,见证了“天险”畅通的整个过程。在通麦天险路段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

第一代通麦大桥于上世纪50年代修建。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贡湖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后,原有的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冲毁,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第二代通麦大桥建于2000年12月,这是一座用于临时保通的双塔双跨式悬索桥。出于安全考虑,限重20吨,由武警部队坚守此处,确保一次只过一车,车辆排队等着过桥的情况十分常见。

2003年7月21日,来自北京的骑行者经过通麦天险时被飞石砸中头部,不治身亡。2013年8月2日23时,通麦大桥坍塌,造成一辆货车坠河,至少四人坠江失踪。2015年1月26日上午因钢架结构错位致交通中断,车辆一律暂停通行。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第三代通麦特大桥于2015年11月29日起正式通车,主跨度达到256米,单塔高59.5米,中心桥面高出江面60米,为单塔单跨悬索桥,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桥宽12米,设计基准使用年限100年。至此,通麦路段摆脱“天险”称号。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如今,通麦路段临江一侧已安上加固的护栏,但回望老路,依然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目前该路段有隧道正在施工,未来,波密至林芝将有5条隧道,人们不再能有机会走险峻的老路。

是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通麦一带属于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南部地带,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叉地带,地质复杂而活跃,极容易有不稳定地质现象的出现。整治改建只是大大减少了路线的危险级别,若说完全无风险,却也是不可能的。司机驾驶在这条路上,仍要集中精神,注意时刻关注路况。

川藏线上的“坟场”,通麦“卡脖子”路段真的已经毫无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墨脱   武警部队   路段   林芝   印度洋   悬索桥   波密   川藏   天险   坟场   老路   山体   西藏   大桥   车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