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归来

周华鹏

井冈山归来

世界上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而称为英雄山,革命山,与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独有井冈山!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一直是我向往的革命圣地。每一次来到江西,一定沿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足迹,登上巍巍井冈山,寻找初心和信仰。

井冈山,红旗漫卷,名扬天下。山麓前朱德亲笔题写“天下第一山”的石碑格外醒目,五个大字遒劲有力。从地理上看,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似一根扁担,一头挑着湖南,一头挑着江西。这里,山高路远,森林茂密,险峻陡峭,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地势险要。最高海拔1843米。井冈山的中心城镇茨坪,四面群山环抱,物产丰富,自给自足。著名的黄洋界五大哨口,分布在大井,小井,上井,下井,中井。现在是井冈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走进绿树掩映的宾馆,推开窗户,只见满目青山翠竹,山风习习,流水潺潺,空气清新,访佛置身于一个森林公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翻开《毛泽东选集》,重读一遍《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了浴血罗霄,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中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地域选择至关重要。一是有党组织,群众基础好,二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有回旋余地。三是有饭吃,有革命队伍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孙子兵法》写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地形条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井冈山,正好弥补了红军数量少,武器差,物资缺的不足。当时,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走进罗霄山脉中断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要当红色的山大王。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农民起义军也来到井冈山,朱毛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虽然地势险要,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加上国民党的封锁,重兵压境,“八月失败",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生存都成问题,主要是山上无粮。经济困难日趋严重,甚至连盐巴,红米饭,南瓜汤都不能保证。所以才有家喻户晓的《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是到山下挑粮上山。每个红军战士下山挑粮可挑三四十斤左右。《留守井冈山》《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文章这样描述:山上很冷,我们没有棉衣棉裤,穿着单衣,赤脚穿草鞋。晚上睡觉,铺间烧一堆火,身上盖些稻草。"经费拮据。据毛泽东给湖南省委的报告谈到给养问题:士兵谚语“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每天每个人五分大洋的伙食钱,时常难乎为继。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冬天许多士兵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红军每天吃南瓜度日充饥。流行歌曲《红米饭南瓜汤》,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官兵平等,同甘共苦。“支部建在连上”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证红军艰难百战而不溃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成为游击战战争的思想精髓。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红军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晚上办公,根据地用油十分紧张,按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可以点三根灯芯,为节省用油,他只点一根灯芯。井冈山上的山大王为袁文才,王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领导农民自卫军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改编。当时工农革命军中有人提议,解除袁王的武装,干脆把他们解决,几十条枪,包围缴械。毛泽东不同意说,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绿林好汉消灭掉。不是几十个人,几十条枪的问题,这个是政策问题。要积极争取改造他们,让他们成为真正的革命武装。毛泽东还很大方送给袁文才100条枪。后来,他们英勇骁战,为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可惜不幸被错杀,令人扼腕叹息。解放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给予客观公正评价。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确实是至理名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观看井冈山斗争的情景剧,特别是博物馆用声光电,上千件文物陈列等形式,再现如火如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岁月,歌颂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一张当年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的照片,时代久远,让人驻足,照片的背后记录了一个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事件。

乘坐汽车,盘山而上,前往黄洋界。吟诵毛泽东主席的光辉诗篇《西江月,井冈山》,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气磅礴。沿着蜿蜒的山路,高路入云端。车在林海穿梭,似在青山顶上行。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超过70%,拥有多种植物,稀有动物,现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来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黄洋界。哨口海拔1343米,峰峦起伏,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白茫茫的云雾。好似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名黄洋界。走进红军工事遗址和红军营房,参观炮台,欣赏黄洋界瀑布云,美不胜收,留恋忘返。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大树,传说是朱毛红军挑粮歇歇脚的地方。“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正是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真实写照。站在瞭望台,远眺井冈山诸峰,我们最熟悉最值钱的五指峰,正是1990 年版一百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五指峰巍峨险峻。连绵不绝。以五指峰为背景,我拍一张照片,留下难忘的瞬间。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如今,井冈山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今天的井冈山人民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实现了整体脱贫奔小康,在新农村建设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井冈山时期,条件十分艰苦,从红军将领到普通士兵,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凝聚起坚强的战斗力,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样依靠艰苦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井冈山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末来的,就是井冈山精神。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井冈山,是党旗国旗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作为后来人,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松涛阵阵,莾莾群山,“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这一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近5万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57万余人。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沧海横流,人间正道;抚今追昔,慷慨万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重温党的光荣历史。读懂了井冈山,就读懂了中国革命,读懂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小康生活,更加坚定高举旗帜跟党走的信念。

壮哉,井冈山!


井冈山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井冈山   罗霄山   中国共产党   山大王   险要   江西   湖南   根据地   地势   南瓜   米饭   红军   政权   时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