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歌声


流淌的歌声

周华鹏

年轻时候,谁没有一本手抄歌本?谁没有属于自己的青春? 有人说,没有抄歌本的青春期是不完整的。读懂了抄歌本,就读懂了人生第一春;读懂了抄歌本,就找到了怀春少女、钟情少男的青春密码。我读师范学校时就拥有自己的歌本。


抄歌本,称之为“学生的自媒体”,“青春之歌”,那年我从大山里考进田东师范学校,一切都是新鲜的。到校的第一天,就去商店购买笔记本。读师范时的许多笔记本,大多遗失丢掉了,唯独我的抄歌本,如影随形,保留至今。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一共四大本。今天在右江河畔,打开尘封的抄歌本,历久弥新,耳边又响起流淌的歌声,帶我回到美丽的青葱岁月。诗言志,歌咏言。翻开抄歌本,留下时代的印记,社会的变迁。十五至十七岁,人生芳华,情窦初开。一是购置歌本。八十年代初,物质还不够丰富,笔记本来来回回就这么几本。我省吃俭用,选购最有品质的笔记本。当时,家里给的月零花钱,都是通过邮局汇票。每月五元,八元不等。一汇到学校,老师就写在公告栏上,每天打饭路过的同学,都要在这里留恋地张望。我选择的笔记本,堪称“豪华"。精挑细选,歌本有硬皮本,较皮装的大开本笔记,拿得出手,有点档次。二是认真抄歌。凭着对歌唱的热爱,白天记,晚上抄,见缝扎针。只要拿到一首好歌,同学间互相传抄。课间,抢着教室里的脚踏风琴,自弹自唱,顿时,教学楼就传出悠扬的琴声。到一首歌接一首歌的抄写,从歌谱歌词,到演唱歌手,作词作曲,一一作笔记。三年师范记了一百多首歌。选歌的题材内容,和当年的流行的风格紧紧相连。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少林少林》,《牧羊曲》,《龙的传人》《一剪梅》《上海滩》《万里长城永不倒》《那年我十七岁》《熊猫咪咪》《妈妈的吻》巜九州方园》《校园的早晨》《我爱米兰》《往事只能回味》等一大串歌曲。对台湾校园歌曲更是情有独钟。如《踏浪》《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小路上》《花纸伞》等,在同学间传唱。三是剪贴。周末,我们离开校园,到街上去寻找歌碟,照片,杂志。每次出门,都大有所获。回来后,小心奕奕,把歌单粘贴到抄歌本上,整整齐齐。印刷品,记谱准确,字迹淸晰,美观。比手抄,上一个档次。如《万水千山总是情》《万里长城永不倒》《草原牧歌》《血疑》等,都是拍成照片的歌。四是同学代抄。请同班同学帮忙,代抄歌本。同学既抄自己喜爱的歌,又帮同学再抄一遍,偶尔还随手画一个插图,图文并茂。歌本留下同学清秀的笔迹,又留下同学的同窗情。在班上,我算是比较前卫了,据说当年是全校第一个拥有双卡收录机的师范生。几盘磁带,按下播音健,空气里就弥漫着流行歌曲的美妙旋律。跟着学唱几句,甚至录几段音乐,都成了故事。看着自己现在写得一首好字,离不开当年刻苦抄歌打下的功底。以前没有电脑,写家信,写情书,寄明信片,平常通信全靠手写的钢笔字,跑到邮局贴一张八分邮票寄出。在学校时还担任校学生会干部,少不了出墙板报,编写新闻稿,刻印钢版,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行。写一手好字,是师范生的基本功。记得有一本《辽宁青年》杂志,封三经常刊登一两首流行歌,我经常光顾学校图书室,工工整整地抄录。

岁月如歌。歌声飘过三十年,依然耳熟能详,往日的经历,历历在目,好象发生在昨天。如果说,一首诗代表一种意境,一首歌见证一段情,一个抄歌本就可以见证一个时代。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青春用来奋斗,也用来怀念。歌声与微笑,一路前行。

流淌的歌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万里长城   歌声   歌本   少林   手抄   师范生   师范学校   流行歌曲   当年   岁月   同学   青春   笔记本   校园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