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传奇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每年6月份,四面八方的水果商涌入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让这个大山中的偏僻小镇热闹异常。水果商远道而来,只为抢购蜂糖李,令人难以想象的繁忙将持续一个月。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六马镇▲

蜂糖李产业在这里崛起,是在2007年左右。短短十多年,这个贵州乡村生长的水果新品种像一匹黑马,迅速成为李子王国中的耀眼新贵。随着价格一路飙升,它成了六马镇村民的财富之树:2010年产值上千万元,2014年超过亿元,今年达到了5亿元。

果商只为“李”狂,小镇一房难求

6月16日,天刚亮,六马镇果园村的吴小开与妻子便挑着塑料桶来到离家不远处的果园,开始采摘变黄成熟的蜂糖李。十几年前,他们种了13亩600多株蜂糖李。

3个多小时后,他们摘了3桶蜂糖李,送到离家约2公里远的水果交易市场。刚摆好李子,重庆的王老板就来到摊前。

“好多钱一斤?”

 “45块。”吴小开夫妇同时回答。

 “25块卖不卖?”王老板问。

 “你看嘛,果子又大又黄,不卖。”吴小开说得很有底气。

经过一番杀价,最终,吴小开夫妇以每斤35元的价格卖给了王老板。经称量,3桶蜂糖李共126斤,总共卖了4410元。

王老板已经收了上千斤李子,每年蜂糖李成熟的季节,他都会来六马收购。他透露,收购的蜂糖李会连夜送到重庆的超市和精品水果店,到了那里每斤卖70—100元。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这个占地4亩的交易市场4年前建成投用,虽说周围没几户人家,置身其中却喧闹异常。到处摆满了一篮篮或一桶桶的蜂糖李,来自贵阳、重庆、成都等地的水果商们与果农们讨价还价。不时有一辆辆大小货车满载着蜂糖李驶出市场。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3公里外,在六马镇政府所在地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水果市场。果农们沿街道两侧一字排开摆满蜂糖李,同样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果商。街道两侧,分布着10来家李子合作社的店铺,也是门庭若市。各家合作社除了帮果农找销路外,还要联系物流公司,把接到的网络订单、散客订单通过快递及时发货。

来自贵阳三桥的水果商贩杨维学穿梭其间,不停在摊前验看蜂糖李,与果农砍价。他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一周,已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向北京、长沙、贵阳等地发货上万斤,价格在每市斤70—100元之间。杨维学说,“果大、味甜、口感好,省内外的消费者都喜欢。”此外,一些实力雄厚的水果商,则亲自到果农的李子园,以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估价,交了定金后买下果农的整片果子,自己雇人采摘后运走。

每天,大量蜂糖李从六马镇启程,最终通过空运、陆运等方式送到各省市的水果市场。六马镇政法委书记韦自平说,“六马李子太火了,催生了餐饮住宿业,紧张时一房难求!”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六马还有一种四月李,6月初便成熟,时间比蜂糖李要早两周。每年进入6月份,大量从省内外赶来的水果商便聚集六马,收购完四月李后收购蜂糖李,许多果商一住旅社就是一个月左右,因此给六马镇的餐饮、住宿业带来不小压力。

2017年,六马镇有旅社16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如今,在镇政府引导下,中心街道的群众新建6家农家旅社、餐饮店,使床位增加到460张,接待压力有所缓解。

前世今生

老树与新种嫁接蜂糖李的前世今生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蜂糖李是从2010年开始火起来的。

那个时候,一到上市季节,便被从省内外奔赴这里的果商们抢购一空,当地人感叹“想吃都吃不到”。

打帮河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六马一带流传,很久以前,在打帮河畔一个叫磨夜的地方,生长着一棵“李树王”,有一人合抱那么大。树上住了一窝蜜蜂,蜂巢里的蜜汁常年顺树而下倒灌在李树根部,久而久之,吸收了蜂蜜的“李树王”结出的李子竟然和蜂蜜一样甜。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在夹道乡磨夜组,确有这样一棵老树,只是解放前就枯死了。

韦自平说,老树枯死后,它的树根周围又长出许多树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马弄袍等村的村民走亲访友途经老树旁,纷纷将这些李树苗拔回家种植在房前屋后。李树挂果后,如油桐大小,这种李子一直被当地人称为“桐壳李”。

除了弄袍村,烂田(现果园村)等村村民的房前屋后,同样也有这种桐壳李。然而,随着树龄增长,从磨夜引种的桐壳李开始老化,挂果率越来越低,一些人家甚至将李树砍掉。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2003年左右,六马人开始打起桐壳李的主意,用老母树的直生苗种植。但由于老母树能提供的直生苗有限,有人开始用嫁接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几年过去大获成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新品种结出的果子和桐壳李差不多大小,但一颗颗黄灿灿的,都有一个深深的可爱的“股沟”,一口咬下去,比桐壳李还甜,真的甜如蜂蜜!重要的是,这个新品种,从栽种到挂果,周期短,只要3年时间,而且,正好比当地刚刚种植成功的四月李晚成熟两到三周时间,可以形成错峰上市。


“蜂糖李”迅速走红,今年产地收购价达到30元每斤


2006年,安顺市农科院组织镇宁自治县农业局、六马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当地高接观察鉴定。经过2006年至2009年的观察鉴定和2009至2014的区域试验,发现蜂糖李的农艺性状在同一年份的不同地块间,或在同一地块的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其遗传性稳定。

桐壳李完成浴火重生并化蛹成蝶后,于2007年左右渐渐开始向周围村寨蔓延。到了2010年,这种李中新贵渐渐在省内外名声大振。

贵阳三桥的果商杨维学做了20年的水果生意,他可谓是第一个批发蜂糖李的人,见证了桐壳李到蜂糖李的蝶变。

2001年端午后的一天,他途经弄袍村时,第一次看到村民用马驮到六马街上出售的桐壳李。感觉口感与众不同后,杨维学以每市斤0.80元的价格现场收购了村民们的上千斤李子。运到贵阳三桥水果批发市场后,以每市斤3.50元的价格很快被抢购一空。从此,杨维学便与六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维学说,桐壳李老化后,产量本来就少,到了2008年左右,他发现桐壳李渐渐被现在的蜂糖李取代,而且,收购价越来越高。他说,2008年,每市斤的收购价为8元左右,2012年上涨到12元至15元每斤,至2016年后,便飙升到20元至35元每斤,今年收购价最高达到50元每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老树   母树   李树   贵阳   小开   果农   收购价   李子   旅社   重庆   新品种   果园   果子   蜂蜜   产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