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北接314国道,南通315国道,全长522千米。

从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横穿整个死亡之海。

近二十年的奋战不休,上万人的前赴后继。

才换来“沙海变油田,大漠变通途”的惊天壮举。

无水、干旱、流沙……

一个个难关横亘眼前。

但中国基建,不惧挑战,也从未失败。

一个一个攻克,一点一点修建,就如移山的愚公,用信念和执着,修建了一条蜿蜒的沙漠绿腰带—塔里木沙漠公路。

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公路。

那修建一条这样的公路到底有多困难呢?

我们的工程师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呢?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修建一条公路又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呢?

大家好,我是爱聊科普的周老师!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修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如果你也喜欢我的作品,记得关注我。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会被称为“死亡之海”呢。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年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昼夜温差能够达到40摄氏度。

最重要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危险性比静止的沙漠高N倍,号称“进得来出不去”。

百年前,经验丰富的西方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探险失败后称其为死亡之海。

可想而知,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之恶劣,征服之困难。

既然如此,我国为什么还要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其中修建一条公路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以前,我国石油缺乏严重,而上世界七八十年代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惊人的石油储量。

因此,修建塔里木沙漠公路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开发和运输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

其次,便是为了带动靠近沙漠边缘城镇的发展,以及为“一带一路”布局谋划。

新疆地广人稀,而沙漠环境恶劣,制约着当地城镇发展,修建一条公路,联通沿线城镇,带动当地发展。

从前,古丝绸之路环绕塔里木盆地,带动了当地繁荣;新时代重启“一带一路”,修建塔里木公路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那么,在如此危险的沙漠修建公路难度有多大?

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李白曾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蜀道再难,还有路可寻。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修建公路,却是无路可寻,只能凭空建造。

修建公路,前期需要准备材料,但沙漠环境恶劣,材料运输不进去。

想必小伙伴也知道,路基稳定、路面平整是公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流动性沙漠,风沙四处飞走,保障路基稳定、路面平整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者,风沙治理也是在沙漠修建公路必须考虑的一环。

但塔克拉玛干沙漠降雨量和蒸发量之间相差百倍,固沙保水也是近乎异想天开。

因此,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修建一条公路简直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难度之大,常人想都不敢想。

但中国的工程师从来不愿做常人,只要对国家、人民有利,千难万险都阻挡不住他们征服的心。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战胜这些近乎不可能战胜的困难的呢?

1991年,专家们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全面考察后,撰写了《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

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报告指出公路修建所需解决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分别为增强沙基稳定和防治风沙危害。

因此前期选择修建线路时就综合了考虑到地形、气候条件、风沙运动规律等条件。

准备工作完成后,1993年,第一条由轮台到民丰的塔里木公路开始修建。

在施工中,材料运输困难,工程师们就地取材,采用强基薄面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材料输送。

那么何为强基薄面呢?

专家发现松散的沙子虽然抗压性很弱,踩上去就会凹陷,但固定的沙子抗压性却很强。

于是他们就将散落的沙子堆成路基的样子,然后用工业布包上,再振动压实。

这样子修建出来的路基抗压性比普通路面强,高于国家标准1.5倍以上。

路基抗压性大大超出标准,表面只需要薄薄地铺上一层砂砾,就能有效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

但沙漠流动性强,固定的路基不动,不长时间修好的路面就会被黄沙吞没,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于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工程师独创了世界领先的固沙技术。

芦苇方格和芦苇栅栏。

他们将当地盛产的芦苇扎成一个个方格,再用这些草方格将沙面分成一个个小方格,并在方格外侧树立芦苇并排制成的栅栏阻挡风沙。

这样的方式能够短时间固定沙面并锁住水分,之后再加固三四年,就能栽种胡杨红柳等耐旱植物。

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2003年,国家投资2.2亿建设沙漠公路绿化工程。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栽种了1800万防护树苗,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公顷,成功在沙漠中建设出了一条绿化带。

风沙再也不能侵蚀施工人员顶着炎炎烈日和茫茫风沙修建的公路。

汽车在该公路上行驶可以保持100km/h,最高可以达到180km/h。

此外,为了维护得来不易的绿化带,还在公路沿线安装了世界先进的滴漏浇灌技术,以保证植物存活率。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经验不断累积,一条公路已经不够用了。

2007年,我国又开始修建第二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2017年,第三条公路的修建也提上日程。

中国被世界冠以“基建狂魔”的称号,

穿越死亡之海,世界最长流动沙漠公路,中国才是真的基建狂魔

一系列在外国人眼中看来不可能做到的工程,都在我国专家们的不懈钻研中一一解决。

“天堑变通途”的青藏高原铁路,破解了世纪难题—冻土、高原、生态;

世界之最三峡大坝,也攻克了许多世界级难题;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中国高铁……

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国基建能力排在世界首位。

当然,基建能力提升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水平的提升。

而有了一项项伟大基础工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必将一片光明。

好了,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记得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塔里木盆地   塔克拉玛干   基建   塔里木   中国   沙漠   公路   世界   路基   方格   芦苇   风沙   路面   最长   困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