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2018年11月30日零时起,网易博客运营正式停止。

2019年5月9日,新浪博客也宣布相册功能即将下线。

我是新浪博客的老用户,自2007年3月31日开通以来,我已使用了十多年,虽不是名博,但也有数十万访问量。新浪博客不仅保存了我大量文章和图片,还留下了不少写作乐趣和美好回忆,还成为我的小型资料库,我的科研成果、摄影作品和各种文章都在哪里。但如今却要给我哪些珍贵的图文“搬家”,费事不说,也觉得博客越来越不好用了,似乎也预言着我的博客也将寿终正寝。难道,博客时代就要远去?

博客(Blogger),又叫网络日志,是使用2007-03-31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通常是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纷纷加入博客阵营,由此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主要有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中国博客网,腾讯博客,博客中国等。

没写过博客的青春是不是不够完整?80后当年最时髦、可以显摆的事之一,写博客,以及关注某某名人、牛人的博客。2006年,网易将博客定位为“杀手级”应用,上线之后短短3年时间,网易博客就积累了9000万注册用户。从2006年到2009年,是中国博客最辉煌的时代。那些年,国内博客网站里诞生了大批优秀的博客和博主,比如韩寒,博客总阅读量破亿,再如老徐(徐静蕾)的博客也使这位电影明星一时风头无两。

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博客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当时国内博客使用人数过亿,同期网民总人数4.57亿人,约合每4个人中就有1人用博客。当年博客的爆发势头,完全不亚于近几年蜂拥而起的自媒体。然而短短两三年后,博客的使用率从2011年的62.1%降至19.3%,总用户规模仅为1.22亿人,早已从当年的爆红产品沦为小众应用。自媒体先驱干不过“两微一抖”,他们不仅带走流量,还带走优质内容。

新浪微博是2009年8月推出的一个微型博客服务类的社交网站。新浪微博具有转发功能、关注功能、评论功能等。具有门槛低、随时随地、快速传播、实时搜索、分享到新浪微博、用户排行等特色功能。2012 年 12 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 5 亿,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有5000万粉丝的姚晨成为“微博女王”,也成为最有话题影响力的演员,而老徐的博客已于2010年6月21日停更。

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然而,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尤其到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出现,博客发展的机会更小了。诚然,博客是Web2.0的产物,是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为了延长其生命周期,博客只好以低俗内容吸引眼球。在加强网络治理和内容审核之后,博客已成为综合网站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缺少运维投入的博客干脆只用机器审核,我在新浪博客上轻易因为文章有敏感内容无法上传,这叫我怎么用?

网易博客之后,会是谁?博客还有前途呈?有人说,博客的死是必然的;有人说,只要有价值就有前途,博客依然是长内容UGC生产方式所不可或缺的;有人断然,有前途,但没有钱途。确实,从商业的角度讲,博客几乎没有前途;但从个人角度来讲,博客是塑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发表自己独立观点、沉淀知识素养的最佳平台。我认为在知识传播和知识经济中,博客应该有一席之地。

尽管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我认为还是有许多人在桌面工作;尽管人们进入了碎片片传播,但深度长文还是有需求的。难道博客不能认真研发一下新产品新功能吗?其实桌面互联网还是有其生存空间的,比如网上复杂的设计,精美的游戏,还有网上授课,PC机观看效果更好。我还是认为博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起死回生,还是可以通过升级换代找到发展机会。但博客有一点要清楚,只靠简单维持是绝对走不下去的。

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博客的变体——视频博客(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简称vlog),也称为“视频网络日志”,也是博客的一类,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写其个人网志,上载与网友分享。Vlog多为记录作者的个人生活日常,主题非常广泛,可以是参加大型活动的记录,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琐事的集合。这是个人网络日志的历史进化,也意味着博客发展进入多元化的新生代。

博客,作为互联网的一种人类文明记载形式一直在不断进化中,先是衍生出播客、微博,进而借助短视频的东风,演变到Vlog——年轻人观察、体验、记录世界的一种流行创作方式, 制作者们手持设备拍摄,边走边拍,后期通过剪辑、配乐,进而完成了一个小型的“纪录片”。同时借助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起来,目前西瓜视频推出“万元月薪”计划,扶持vlog创作者变现。Vlog能否成为抖音快手那样的现象级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从博客到Vlog——看互联网的传宗接代

不管怎么说,Vlog不是博客,视频也取代不了文字。博客要走出困境必须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既要摈弃Web2.0思维,也不能套用移动产品思路。现有很多大v在深耕专业领域,在写特定领域的博客,不过变换了形式,变成了知识付费。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博客在知识传播上的优势,精力设计一种新的付费产品。细分领域,聚集专家,采用付费模式和智能社交,打造一个数字出版的新产品和新平台,这或许才是博客的涅磐之路。

或许我们应该以全新的思维来做博客,不是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产品来开发,而是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来打造。专业、付费和IP开发应该成为新型博客的三大特征:首先博客作者队伍应该由专家和精英组成;其次要有付费模式,让知识有价,让博客优质内容可以变现。最后,仅靠单一产品单一模式很难实现盈利,而优质内容和专业知识就是IP,可以进行IP开发。新型博客应该成为IP开发和版权交易平台。

互联网产品的繁衍,不是一个完了接一下,而是一个没完又接一个。像领英,简书、知乎上的很多个人专栏实际上也是博客的变形,它们分别在各个细分市场各领风骚。博客的内容深度和意见领袖还是有市场的,只是缺少合适的链接入口和粉丝聚集平台。总之,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媒介生态的变化,新产品层出不穷,老产品也会蜕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另,我的新浪博客要搬家,有什么好去处介绍给我吗?

主要参考资料:

《博客的死,是必然!》

《Vlog火了,但Vlog到底是什么?》

《弹指一挥十春秋——看新浪谭天的博客》

推荐阅读:

新媒体运营之一:连接一切

新媒体运营之二:内容驱动

新媒体运营之三:产品思维

中国新媒体发展一年回顾与研判

我国短视频的发展与未来(上)

我国短视频的发展与未来(中)

我国短视频的发展与未来(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传宗接代   博客   网易   新浪   中国   网络日志   新产品   功能   媒体   知识   时代   内容   旅游   文章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