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文┃拾荒杂谈

(本文由拾荒杂谈原创,欢迎署名转载)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又逢一年端午日,除却固有的赛龙舟、插艾草、饮雄黄酒以及戴五彩绳外,最让人难以割舍的自然是中国人骨子里面对食物的本质追求——食粽子。

在现代,估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对一个节日最大的庆祝就是能在临近期间吃上特有的节日食物,如元宵吃汤圆、清明品艾团、端午食粽子、中秋分月饼以及除夕包饺子

在这几个主流节日食物当中,粽子以其特殊的味道和口感成为了每年最具争议的节日食物,没有之一。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从互联网兴起之时,关于粽子口味之间的相争就从未停止过,争议群体主要分成两派——“北派”甜粽子为尊,“南派”咸粽子永远滴神!双方就自己经常吃到且喜欢吃的口味进行了数场大规模之间的“辩论”。

从去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南派”咸粽子似乎成为了主流,而全国最出名的粽子产地——浙江嘉兴,也以五芳斋咸粽子为主打产品。

这么一看,历来占据文化主流的北方在粽子口味上面逐渐处于下风,且在人口流入南方的大背景之下,这种劣势无疑会变得更为明显。

难道甜粽子真的不是很好吃?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对于口味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打包票进行全面赞同和全面否定。月饼历来都是甜为主,近些年不也出来了咸鸭蛋版本且备受追捧?

食物没有不好吃,只有不能吃,如若真不好吃,自然也不会流传至今。所以近些年的投票数据只能作为占比很小的参考,真正谁是主流还得从历史发展、制作以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估。

粽子的口味由来

粽子出现的历史很早,有些相关专家通过推断大致认证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种食物,却并无相关实际佐证来证明。而真正有明文记载的时间则是在汉朝。

汉朝食的粽子多是以民间居多,未曾成为官方认证的节日食物,故在用料方面也非常单一。据相关文献记载,汉朝的粽子其形已趋近于三角形,但是其制作方法却是只以碱水浸泡后煮成,为“碱水粽”,这种粽子的粽叶受到碱水的侵蚀,致使煮成后的粽子通体金黄,芳香异常,但口感一般。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碱水粽

粽子真正成为官方指定食物的时间则是在晋朝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粽子的用料开启了质的飞跃。

先是顶替了西晋一统大半个北方的北魏政权,这个政权是典型的鲜卑汉化,因学汉早期文化以甜食为贵,故北魏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在做粽子的时候普遍往里面添加红枣和板栗,这就是最早有记录的“甜粽子”。

北魏的这种做法对其后面的几个王朝影响颇深。北周出自于北魏,在民族主体上一脉相承,故也以甜食为主。隋朝脱胎于北周,皇室主流都带有些许鲜卑血统,且一直生活在北方,故隋朝的粽子用料和北魏时期相差不大。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到了盛唐时期,因李唐又和北周以及隋朝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遂在粽子上也是以甜食为主。唐朝时期不仅在里面填充甜食,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唐朝贵族在品粽子的时候还要在上面加上一层蜂蜜,粽子的清香夹杂着蜂蜜的花甜味,让身为老饕的李唐贵族都忍不住说一句“撩咋咧!”

经过北魏、隋以及唐三个朝代的奠基,其后的宋元明时期也一并以甜粽子为主。为了丰富这种食物,宋元明三个朝代都做出了不同内容的改进。

宋朝贵族喜食蜜饯,遂往粽子里首次加入了蜜饯;

元朝改进了粽叶,用清香更加的箬叶取代了早期的菰叶。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明朝则做得更为彻底,不仅在里面加入了红豆、豆沙、蜜枣等甜食,还将箬叶改成了随处可见的芦苇叶,让粽子制作更为方便。而明朝改进的甜粽子也成为今天北方甜粽子的普遍制作方法。

兴许是吃了千余年甜粽子的国人已经不满足单纯的口味,又或者是生活水平有了些许的提高,到了清朝时期,有些家境优渥的文人开始对甜粽子进行了“升级”:他们将里面原先的甜食统统去除,重新添加肉食,如火腿肉、红烧肉、猪油等。有的还将形状相改,就形成了各种各样咸粽子的早期雏形。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不过因为肉食的增加,注定了咸粽子只能是中上层人士的狂欢食物,直到步入近现代,百姓的生活逐渐优渥,这种“改头换面”的咸粽子才逐渐流行。

粽子的制作方法

从粽子的口味历史来看,甜粽子已经占据了千余年的端午口味主流,似乎甜粽子才是永远滴神?

也不一定,因为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没条件尝试的东西现在也敢于尝试,更何况甜粽子和咸粽子的制作多变也不是一个等级。

甜粽子的流行地区主要在北方,制作方法以及用料和古制流传下来的也都差不多,都是以糯米为主,辅以蜜枣、花生、红蜜豆等各种甜属性的果豆食物。吃之前还要蘸着糖,亦或者在上面撒上一层糖。这是绝大部分北方甜粽子的吃法和用料。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咸粽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在南方地区,制作方法以及用料极为丰富,虽然大部分的主料依旧是糯米,但在辅料和形状上,南方几乎是一地一个样。

广东是咸粽子的主流之地,这里的咸粽子以五花肉、咸鸭蛋为主,再配以少量的花生。

西南地区的咸粽子则偏向于腊味填充,有用腊肉,也有用腊肠的。

而江浙湘赣地区的咸粽子比较偏向于甜咸碱俱存,粽子里不仅有猪油、鲜肉等咸食,有的个别地区也会辅以豆类和花生。当然这些地区的咸食填充并不是什么亮点,最大的特点在于粽子的形状非常多变,相较于北方甜粽子占据主流的三角形,南方的咸粽子的形状可就五花八门了。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苏南地区的小脚粽、秤砣粽;西南地区的枕头粽;还有各地都有的“奇形怪状粽”等。

从上面的粽子口味历史以及制作用料特点不难看出咸粽子和甜粽子的优缺点在什么地方:

甜粽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及相对较广,但制作单一,口味单一,没什么大的花样;

咸粽子历史形成时间很短,只有三百余年,且在近现代以前普及面积很小。但在制作花样以及用料种类上面完胜甜粽子,口味也比较多变,能适用非常多的人群。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小脚粽

从目前分布以及未来发展来看,北方的甜粽子多在北方以及东部中华宗主国旧附属范围内传播,偏向于传统,未来走向也几乎不变。南方咸粽子多在南方以及侨民分布多的东南亚地区常见,着重于变化创新,不断吸引新的受众。

所以结果很明显,论传统,论正宗,“北派”甜粽子为至尊;论受众,论口味创新,“南派”咸粽子执牛耳。要说谁才是“永远滴神”?这个还是要看侧重于哪个方面!

至于读者自己嘛,我是北方人,我为甜粽子代言!(不代表咸粽子不好吃,只是笔者吃惯了甜粽子)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间的百年相争,谁才是永远滴神?

黄米粽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自己喜欢的口味粽子,看看哪种口味占据上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优渥   粽子   西南地区   碱水   北周   隋朝   北魏   甜食   制作方法   口味   节日   食物   时期   主流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