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楔子:

常有朋友问,三线是什么?半个多世纪前的三线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所写的三线,常被人误以为三线城市,其实我这里所说,所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以“备战”为目的的工业战略大转移——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已经过去五十多年,当年众多的对国家有着战略意义的工厂,从东北三省、东部沿海,搬进了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深山,当年的建设者多以年近古稀甚至走远,但“三线”却成为我们这些随父辈走进深山的三线子弟身上,刻骨铭心的记忆。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代号5521·北方厂纪实

辽宁的三线子弹厂我们前边写过两篇,其一为:国营新兴机械厂(军工代号931),位于桓仁县铧尖子;其二为:国营风光机械厂(军工代号5501),位于盖县卧龙泉。

下面,请随我们的脚步,一同走进辽西,去寻找我们记录的25家三线枪弹厂,也是我们写的第3个辽宁子弹厂的前世今生。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线寻厂:辽东朝阳凤凰山下,大凌河畔的“北方”

没到过东北,没到过辽宁的人,还真无法了解,辽西的一个城市能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

诗经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而辽西这个城市的名字就叫朝阳。

名为“朝阳”自然少不了“高岗”,朝阳城东有山,叫凤凰山;更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凤凰山在清朝之前古称龙山,而朝阳市的古称,甚至至今的别称亦为“龙城”。

就在这个亦龙亦凤,龙凤相融的山脚城边有条大凌河,古称白浪河。曾有唐代边塞诗云“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讲的是戍边之苦,相思之情。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其实,何止是唐代,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凌河畔依然发生着一段让人百味杂陈的故事。

朝阳市南郊,大凌河北岸有众多以“北方”冠名的地方:首钢北方机械、北方重工、北方小区、北方小学、北方幼儿园……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相传是曾经的军工厂,而具体细节,却鲜有人知。

他的前身就是同在大凌河畔的,我们所寻找的三线高射机枪子弹厂——代号5521,国营北方机械厂。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线思源:从大凌河到青龙河,过向东军谷,鹰嘴山下寻旧址

自朝阳向西南方向,沿大凌河逆流而上,行约一百五十余里,有龙源湖。大凌河一分为二,向南者继续称为大凌河,向北者则称为大凌河西支。

沿南侧大凌河继续向西南而行,,约150余里,可至一乡镇:杨杖子。

此地有一个三线军工厂——国营向东化工厂(475厂),现杨杖子镇在此地建设有红色记忆“向东军谷”。曾有向东三线子弟嘱托我务必记录之,因连续写《远去的炮声》《曲线弹道》《三线寻弹》而耽误, 在此特别致以歉意,编者小老头不会忘记三线子弟的嘱托,留些时日一定专辑记录。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过杨杖子“向东军谷”继续前行,至老宽线转向北行,继续前行30余里,有村庄属刀尔登镇下辖三道梁子村(原来归杨杖子公社管辖)。

过三道梁子村再转向东,有乡间小路直指鹰咀山。

路随山势而建,在山谷中蜿蜒,佟杖子、郭杖子、候杖子、七铺炕、东庄等村庄散落在长达十余里的S形山间谷地中,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营北方机械厂旧址所在,至今此地仍有北方水泥,为当年北方机械厂撤离大山时对当地的支援馈赠。

让我们惊奇的是,至今在某些导航地图上,依然标记这个北方机械厂,这应该感谢对老厂关注的网友,让我们至今依然顺利地导航至此。

那么这个厂当年具体生产什么?又经历了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回眸历史,重返公元1970,去聆听来自那个时代的号角声。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线建设:代号5521,鹰咀山下枪弹厂建厂那些事

北方机械厂全称为:国营北方机械厂,更准确地说这仅仅是一个对外的厂名。

与其他三线厂一样,它还有另外两个厂名:

第一厂名:辽西高机弹厂,这个厂名在设计规划和项目资料上出现得比较多,一般人员是看不到的;代号厂名则是:国营第五五二一厂,这是五机部(后来的兵器工业部)授予的工厂代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号5521。

北方机械厂旧址很多自媒体的朋友都实地探访过,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的目的,归根结底让世人更多的了解了“深藏深山人不知”的三线厂。作为曾经的三线子弟,对这些朋友们对失落在大山里三线厂的关注,甚为感激。

鉴于更多的人记录的只有这个厂自身,下面我们姑且对北方机械厂更多的历史细节,做些补遗: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一、 创建背景:公元1970,三线建设第二次高峰

北方机械厂始建于公元1970年,在之前的公元1969年3月发生了珍宝岛保卫战,公元1969年8月13日又制造了铁列克提事件,甚至恼羞成怒地准备联合美国,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给我们来一次“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面对强敌,当年我们迫不得已,继1964年三线建设高峰后,提出“要准备打仗”的口号而再次加强三线建设。

同期建设的三线工程比较大的有:位于河南王屋山下,济源531火炮工程;位于山西晋南中条山下,运城地区541坦克工程;位于河北太行山上,井陉542装甲车工程。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二、第二指挥部的背后:703工程指挥部与辽西713工程

北方机械厂的创建并不是孤立的,他最初有个名字:703工程第二指挥部。

因为建设初期他并不属于辽宁省,而是直接隶属于五机部,他的领导机构为:703工程指挥部。

703工程指挥部负责建设生产常规武器为主的“辽西基地”。当年的北方机械厂的通讯地址就是:辽宁省朝阳地区703工程指挥部二工地。

在1970年与北方机械同期建设的辽西三线军工厂有:向东化工(475厂)、东华厂(5502厂)、锦华厂(5503厂)、凌华机械厂(5506厂)、锦山厂(5553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神秘的三线军工厂的703工程,当年还有一条代号为“713工程”的神秘战备铁路线——“辽西支线”,也就是后来称为“魏塔线”的铁路,现在依然有火车慢悠悠的行驶在群山中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代号5521规划庞大的三线子弹厂,落地年产千万发

当年的辽西军工厂能合起来称之为“辽西基地”,5521北方厂自然不会等同于一般省份的小三线子弹厂,他的初期设计规模是及其庞大的。

来自相关资料显示,1970年5521北方厂最初的设计年产规划为:

14.5毫米高射机枪穿甲燃烧弹4000万发;56式7.62毫米冲锋(手)枪弹7000万发;64式7.62毫米微声手枪弹1000万发;按现有规模建设一条23毫米航弹生产线;硬质合金60吨;人造金刚石1.5万克拉;包装木箱配套生产。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后来随着国内国际形式的变化,上级对规划产品不断进行调整,经历了7次修改后,最终落地的产品仅为:“14.5毫米高射机枪弹年产量2500万发,第一期先按1000万发配备设备,硬质合金年产量15吨”。

从上边的三点来看,5521北方厂所经历的折射出那一个时期三线厂共同的发展曲线。

这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那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几件大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

下面单独说一下5521北方厂与老东家121厂的关系,也许大家会明白为什么有如此的变化。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线回首:牡丹江一二一厂的搬迁与凌源五五二一的新建

在三线建设历史上,1970年上马的项目来源于:1969年11月,我国常规兵器领导小组以适应“大打”的需要为目标,制定了兵器工业1970年至1972年发展规划。

当时重点是北方的厂南迁,“辽西基地”中有四个厂在前期规划中均为黑龙江内迁厂,而凌源的北方机械厂(国营第五五二一厂)就是牡丹江北方工具厂(国营第一二一厂)的内迁厂。

始建于1946年,原厂址吉林省延吉县东盛涌村,于1950年迁址于牡丹江,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也算是新中国老牌的军工厂了。

因此在初期的规划中,只有比121厂更强,才能体现出当年“要准备打仗”的决心。

后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1970年6月,原定国营第一二一全迁改为新建。这就意味着,5521北方厂与121厂开始分开,后面仅仅以121厂的备份厂存在,因此规模和产量都大大缩水。

当年很多三线厂也有着停建、缓建、调整的过程,这成了很多三线建设者心中说不清道不出的酸楚。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凌源北方厂·旧址

三线厂历程:鹰咀山下铸弹年与曲折的搬迁

写三线厂至今有200余家,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每个三线厂都是一本厚厚的家国发展史,北方机械厂的历史一样的跌宕起伏。下面我们就简单盘点下,这个厂从牡丹江到凌源,再到朝阳的那些往事。

(以下内容可能对猎奇者有点如嚼蜡,但要记录三线厂,必不可少!)

国营一二一厂接上级通知,派员赴辽西凌源县刀尔登公社侯杖子小队踏勘新厂址。

七〇三工程指挥部决定成立七〇三工程朝阳地区指挥部第二工地指挥部(一二一厂工地)。

上级通知工厂由原计划国营一二一厂全迁改为新建。

接上级通知由原五机部直辖,改为主管部负责工厂规划、产品计划、技术工艺,除此之外,由辽宁省工办对工厂实施全面领导。

试制出14.5毫米高射机枪穿甲燃烧弹100发,基本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入、当年打响”.

上级文件通知,决定将原定搬迁辽西的四个工厂改为新建。

辽宁省工办通知,确定工厂代号为国营五五二一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北方机械厂。

试制14.5毫米穿甲燃烧弹880发,10月11日辽西大地上打响第一颗北方厂的子弹。

工厂基本建设集中施工工程结束,基建队伍撤出。

14.5毫米穿燃弹通过转厂工艺鉴定,转入批量生产。

根据上级要求"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确定五五二一厂一九八0年没有军品生产任务,军品生产线暂时封存,开始加速“军转民”工作。

考察“朝阳农校”、西大营子“辽宁省水利学校”、“交通部大修厂”、“农业研究所”、“朝阳商校”等地,准备寻址搬迁。

第二种军品14.5毫米高射机枪穿甲燃烧曳光弹通过鉴定,准予生产。

五机部撤销之前与五五0二厂合并方案,批准五五二一厂迁建到朝阳方案,军品不予搬迁,封存。

工厂集中全力进行搬迁朝阳收尾工作,23日成为首钢北方机械厂。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鹰咀山下·大山里凌源北方厂好人好马上三线

后记:用一段文字去记录父辈的历史,写给后人不该忘记的备忘

关于5521厂成为首钢北方机械厂后的日子,已经走出我们三线备忘的范围。后来的日子,无非是改制、分流、下岗、破产这些厂矿子弟自己都经历过,一定都有着自己苦不堪言的故事。

当年的三线子弟大多已经年过半百甚至步入花甲之年,当我们站在城市中去回望曾经的童年——那段属于我们父辈的奋斗史时,心底总是五味杂陈,有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酸楚。

当年我们的父辈被称之为“好人好马”,也算是时代的骄子了,如今“好人好马”渐渐老去,甚至有些已经远行。在没有烽火与号角声的日子里,他们所走过的历程,又有多少人会记得,回去理解?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线备忘·趁我们未老去

很多网上朋友在问我,三线厂已经是陈年往事,那些故事并不精彩,现在社会人谁还关心这些?你为什么这么执迷不悟、食古不化非要记录?

说这是三线情结也罢,说我是老厂情怀亦可,其实我只是想趁我们还未老,尚能记住,还能动笔,写给三线后人们一份不该忘记的备忘。

代号5521·解密方案:从朝阳到凌源,鲜为人知的辽西三线军工往事

三线备忘·讲述我们父辈的三线厂

—=相关链接=—

解密档案·代号5501:辽东盖县山里卧龙泉,废弃的三线军工厂

寻枪(廿四):5506凌华厂,棺材山下最大的冲锋枪厂626下的蛋·

桓仁城西军工往事,遗失在老秃顶子山下的三线子弹往事


1、三线子弟可搜索【代号xxxx】格式查找三线备忘所写三线厂

2、欢迎三线子弟与三线前辈的关注,让我们共同找回曾经的三线记忆

3、期盼您的留言,任何只言片语,都是对我们子弟童年的追忆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辽西   朝阳   代号   指挥部   牡丹江   厂名   机枪   辽宁   鲜为人知   军工   子弟   子弹   公元   机械厂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