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最近几年,我们团队一直在做县域的定制游、自驾游、深度游的资源挖掘、产品升级和运营推广(也就是政府说的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在贵州落地2年多。随着时间的跨度拉长,发现人才问题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对比了贵州和广西、广东县级城市的当地人才水准后,体会更深。

先抛出终极问题: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产业基础和人才关系

想要发展乡村,一定要有一点产业基础;而想要发展产业,乡村只能选择农业相关,但没有了能跟上时代最基础步伐的人才,怎么发展产业?

我们常见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都是山区,本来可用土地面积就小,只能发展一些有特色的产业,更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来操作,但是事实上呢?年轻人或能干的人几乎都走了,留下的人做农业基本套路就是拿补助,靠扶贫政策。由于不懂市场,不懂经营,没有任何渠道了解基本的商业常识,在他们的心里,也许每天喝酒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对比最近刚去的广西大新县,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规模化的甘蔗地,马上就可以明白:这里的基础产业已经有了,有走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再和遇到的当地三农团队沟通,立刻就发现了和贵州的人才能力,几乎就是大学新生和小学生的距离;再问他们的经历,都有过闯荡广东等地的工作经验和从事农业商品全流程的创业经历。他们都曾经离开过家乡,闯荡后再次回来从事三农工作,目前核心工作就是帮助当地人的农业生产。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只有这样的人才团队存在,乡村产业发展才有可能。

扶贫政策和农业补贴

这个好像是个敏感问题,不好多说。从我们在贵州的贫困乡村看到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实现真正的脱贫,还早。反而是农业补贴的政策,如果利用好了,是有机会落实到产业脱贫上的。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但是,怎么做好呢?

比如,贵州的喀斯特山区,南部的河谷地区温度较高,可以栽种很多附加值较高的水果。但是,一样的问题是,经营团队如果缺乏商业经验,拿到了补贴后,可能会对投产后的经营和销售没有概念。最近的真实案例就是,贵州今年有些地区洪水泛滥,冲毁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百香果基地,让这个扶贫项目一夜回到解放前。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当我们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买保险了吗?有保险可以得到赔偿,重新再来啊。不幸的是,他们没买。至于原因,我只能猜测:风险意识不够,对保险没有概念。

在很多地区,农业补贴就像前几年的能源汽车和最近的芯片制造一样,成了一个普遍现象:目的不再是好好经营,而是拿到,为了去拿而开始编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个故事;有点想法的人都会变得更加绝望,所以在贵州乡村,嗜酒会变得比较普遍,一醉解千愁。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对乡村嗜酒这个现象的总结,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城镇化和外来人返乡政策

随着乡村城镇化的推进,贵州很多县城的商品房也开始了炒作,从2000-3000到了5000-6000。很多人都开始住在了县城的商品房中,乡村的房子开始荒废。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而很多大城市的人,尤其是年纪稍大的,则开始有了一些反向流动的苗头:想去乡村找第二个家。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曾经有一个朋友算过这么一笔账,如果他拿100万投资乡村,有两个选项:1是可以在县城买2套商品房,2是在乡村建两套民宿小院。因为他本身就是优秀的设计师,他更想做两套高品质的乡村小院,有自己的花园,背靠青山绿水,家人度假或者招待朋友都好。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但是事实的结果就是:他买商品房,可以贷款,可以抵押,100万资金还可以继续周转;一旦做了民宿,100万资金就死了!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可以让外来人依靠这个物业做资金周转,尤其是在贵州。

嘴上一直在说要美丽乡村,要振兴乡村,要发展乡村民宿,发展乡村康养,吸引大城市的人去体验乡村生活,不出台这些基本政策,怎么可能有改变呢?

难道是期望大城市的人去县城买商品房来发展乡村吗?

失血的贵州乡村,靠什么激发动力?

在贵州这两年,经常看到来自于浙江、广东等地的客商,来到贵州投资一些产业项目,比如最近就遇到了一个投资吊瓜项目的宁波商人,在平塘当地投资了数百万做起了吊瓜种植基地。当我们偶然遇到他时,是一种很奇特的反应:他看我们像遇到了外星人,我们看他也像看到了希望之星。为什么呢?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吊瓜,看着像小西瓜

规模化的吊瓜种植起来后,他想发展观光农业,自然需要农家乐配合;农家乐投资改造了,肯定需要更多来源的客人;客人来了之后,也许会喜欢上他们这个地方,是不是会喜欢他们的民宿呢?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当地完全看不到有人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为这些问题做准备。会去思考准备的,都是外来的,比如这个宁波商人。他的到来,激发了原住民这个村寨,至少到目前为止,带动了很多人:参与他的吊瓜项目工作,参与他投资扩建的农家乐。至于下一步的民宿,已经开始筹备。

在广西大新,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案例:

一位退休的女性,在乡村租下了一片农地做成了她最爱的花园和果园。因为她自己有以前的社会资源,以及基本的商业经验,很快这片地获得了收成,销售情况也很好,今年她打算扩大和更新产品。

这样的案例,其实会吸引大量的北方人前往南方生活,就像巴马已经吸引了很多候鸟式养老度假的一大批人群。

失血的贵州乡村,严重匮乏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在哪里?

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个回归田园生活的梦想!

只是,谁来满足这个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贵州   乡村   外来人   人才   广西   广东   匮乏   商品房   县城   团队   政策   产业   基础   地区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