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在今年举办的秘鲁文化巡展中,一个在广州、天津等地博物馆展出的“面带微笑的男子陶瓶”曾引发热议,很遗憾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展览里它没有出现,其个中缘由自不必细说。这只来自遥远的南美大陆的陶瓶,其所处的时代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别看锃光瓦亮,却已有超过1500年历史。它就是和我国“两晋南北朝”同时代的“莫切文化”。虽然他们没有文字,考古学家却通过大量出土文物推测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却又暴力频仍的文明,展出的文物也是此次展览数量最多的。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本图来自博物馆官网

莫切文化(Moche culture)”又称为“莫奇卡文化”,因其发源地为莫切河流域而得名,从公元250年至750年(或800年)左右,其出现早于印加文化千年,一直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是这一地区最辉煌的文化之一,被誉为安第斯地区“古典语言盛开的花朵”。根据考古发现,大致可分为北部莫切和南部莫切两个区域,以做工精湛的手工艺品而闻名,特别是陶器和金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艺术风格。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莫切时期陶器多达数万件,制作手法写实,图案造型丰富多彩,成为探知莫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不仅于此,莫切文化还能修建宏伟的巨石建筑。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莫切文化中的月亮神庙

看着展柜里那些或呆萌或庄重,有的又略带恐怖、费解的陶器,不由得令人思考:在遥远的南美大陆,一千多年前的人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大羊驼形陶瓶

莫切艺术展现出卓越的自然主义雕塑风格,其丰富多彩的主题和叙述性特点,是美洲独一无二的。它沿袭了查文文化中马镫壶嘴的风格,考古学家们通过壶嘴的变化来确定器物的年代。早期的莫切陶器有很高的雕塑性,不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类,还有拟人化的动植物、宗教祭祀仪式场景。不仅有祭司、武士、战俘等人物,也有鱼、蛇、猴、鸟等动物;更有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祭祀、农耕、冶金等生活场面。后期莫切陶器上的纹饰越来越精致,但主题也逐渐减少,以纤细线条穿起复杂的图案。这些陶器上的画作描绘了莫切人日常生活、习俗活动的各个方面,复原了他们的物质文明、信仰体系和社会生活。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海神驾船形陶瓶

比如这个由利马博物馆收藏的“跑步者细纹陶瓶”。莫切人为何举办跑步比赛,目前尚未完全解读出原因。瓶身上还画有蜂鸟,在莫切文化中蜂鸟与太阳神相关,可能比赛也是为了崇拜太阳。这倒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原本是为了平息各个城邦间的战争,祭祀宙斯。冥冥间两个文明倒也有相似相通之处。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位于希腊奥林匹亚的古代运动会场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动物在莫切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形象在陶器上频频出现,造型生动又充满创意,包括豚鼠、羊驼、美洲豹和各种鱼类等,都是当时莫切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也有少量其他地区的动物例如巨嘴鸟、猴子等。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莫切人与丛林地区有一定的贸易往来,这些“进口动物”是上流社会人的宠物。这些陶器得益于莫切人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也能体现出这些动物与莫切人的神话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皱脸神肖像陶瓶

这只“神鹫形陶瓶”由秘鲁中央储备银行博物馆收藏,高20.8厘米,宽11.6厘米,厚19.1厘米。安第斯神鹫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之一,双翼展开约3.3米,在传统安第斯神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只陶瓶表现出神鹫颈部的肉垂、白色羽领和头顶梳子状肉冠,用两块分开的模具制成,叫“二元压模法”,是莫切文化最有特色的制陶技艺之一。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这只“悬尾猴形陶瓶”由拉鲁克博物馆收藏,高18.6厘米,宽17厘米,厚14.1厘米。陶器上塑造的猴子正从树上往下爬,推测是生活于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伶猴,是莫切人饲养的宠物。陶器底色为黄白色,纹饰线条为深红色,是莫切陶器中常见的色彩搭配。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这只“蜥蜴形陶瓶”由利马博物馆收藏,高17.1厘米,宽12厘米,厚9厘米。陶器上塑造了一只准备跳跃的蜥蜴,其背面镶有海菊蛤贝壳。安第斯地区部分蜥蜴白天很活跃,大部分都在地下活动。在莫切神话中,蜥蜴被赋予特殊的能力,艺术品里经常与太阳神和死神一同出现。海菊蛤来自赤道附近太平洋的海水中,在安第斯地区它是水和女性的象征。到了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时期,它又被认为是神灵喜欢的食物。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莫切文化是多神崇拜,其最重要的就是主神“阿依·阿巴艾克(Ai Apaec)”。他集合了各种超能力,掌管人类的文化,穿梭于阴阳两界。所以莫切文化中有很多表现他的作品。此外,太平洋在莫切人心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居住在太平洋的海神在莫切的艺术品中频频出现。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皱脸神肖像陶瓶

这个被称为“带有神灵头部的笋瓜形陶器”由秘鲁拉斯瓦卡斯神殿群博物馆收藏,陶器高21.7厘米,宽43厘米,这个人物就是莫切的主神阿依·阿巴艾克,他面部有一双突出的眼睛,口带獠牙,猫科动物形状的耳饰。他的身体被塑造成了一个笋瓜的形象,笋瓜是莫切人的主食之一,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明了莫切人认为“万物皆有灵”,主要神灵会因环境和活动的区别以不同形式出现。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莫切文化中有大量表现战士、战争以及战争相关的竞技和祭祀活动的艺术品,不仅说明战争是莫切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说明他们好战。

这只“手握木棍和盾牌的战士形陶瓶”由秘鲁拉斯瓦卡斯神殿群博物馆收藏,高22.7厘米,厚21厘米,宽24.3厘米,是莫切文化雕塑陶器艺术的典型代表。半跪的战士头戴精致的装饰和巨大的耳饰,手持方形盾牌和木棍,盾牌和头饰上都有黑白相间风车形的徽章。这些“徽章”经过精心雕刻后,涂上沥青。手中的木棍需单独制作,陶器烧制完成后插在“他”手中。从装扮上看推测他是一名贵族战士。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描述莫切人日常生活的这些陶器不仅主题丰富,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高度写实,在安第斯文明的各个文化中独树一帜。例如一系列的“肖像容器”,真实地反映了各种人物的面部和体态特征。开头提到的那个陶瓶就属于这一系列,由于医疗条件、生产力都低下,世界上许多文明都有过“生殖崇拜”,莫切也不例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吹笛人甬陶瓶

通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莫切人身高平均约只有148厘米,寿命基本在50岁以上,这个年龄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长寿的了。在莫切人的观念中,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只是另一阶段生活的开始。死去的人可以继续享受身份地位、尊荣奢华,所以王侯贵族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平民,也说明莫切社会的贫富分化极为严重。这倒让我想起了墨西哥的一年一度的“亡灵节”,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悲伤的事,而是生命的回照,每年亡灵节期间人们祭奠亡魂,却绝无悲哀,与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墨西哥亡灵节纪念品

这只“表现生者搀扶逝者的陶瓶”,由秘鲁拉斯瓦卡斯神殿群博物馆收藏,高20.8厘米,宽14.3厘米,厚17.5厘米,表现了一对夫妻即使在一方死后依然亲密无间。从凹陷的眼睛、腐蚀的鼻子和暴露的牙齿,可以看出左侧是一位男性死者,他又佩戴着象征身份的头饰和耳饰,吹奏着排箫像活着一样。右侧站着一位女性,正搀扶着他,表现了莫切文化中的生死观:逝者并未离开,依旧与生者进行着超越生死的交流,还在族群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莫切文化的金属制品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南美洲较早掌握铜器铸造工艺的文化,其黄金加工技艺也炉火纯青。金属工匠们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制作了大量精致的装饰品。

入口外的LOGO就是这件“金头饰”,由拉鲁克博物馆收藏。头饰长29.5厘米,宽26.6厘米,厚0.7厘米,由片状金银铜合金制成,可能用来装饰莫切统治者王冠的正面。头饰上有一个头戴巨型新月形头饰的圆形人脸,两侧各有一个神话中的“月亮龙”,有猫科动物的头、鸟冠形背和长尾。整个装饰品可能象征着月亮。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记得前面那个拥有一对“大耳垂”的战士陶瓶吧?在安第斯地区,“大耳朵”被视为高贵美丽的象征,耳洞大小标志了身份地位的高低。每一个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次考验就是“打耳洞”。他们先用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孔洞,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饰。此后金耳饰的重量还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就被撑得越来越大,最后可以穿进桔子大小的圆环状金饰。这种触目惊心的大耳垂文化一直延续至西班牙殖民者到来时期,曾令殖民者惊呼“阿雷洪人”,意为“大耳朵的人”。

这对“武士黄金耳饰”由拉鲁克博物馆收藏,直径11.5厘米,厚1厘米,图案相同且互为镜像。图案上的战士一手持战旗,另一手拿着圆形的盾牌和一对飞镖。耳饰以圆片装饰边缘,都施有朱砂彩绘。

充满活力和暴力的南美文明,与我国南北朝同期,可能毁于气候变暖

如此辉煌的文明,消亡原因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有考古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莫切文明消亡的导火索。公元750年左右,莫切人所在的地区环境急剧变化,大洪水之后又遇到30年滴雨未下的大旱天气。沙尘暴对城市基础建设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运河、农田被黄沙吞噬。加之海水升温,渔业也受到影响。自然灾难不仅毁了莫切人的生活,也摧毁了他们的信念。人口大量死亡,残余下来的被迫抛弃栖居地,盛极一时的莫切文化也从此衰落。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笋瓜   南美   考古学家   陶器   蜥蜴   盾牌   南北朝   耳饰   头饰   秘鲁   同期   博物馆   气候   战士   暴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