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公元前256年左右,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虽然如今已过去了近2300年,这条都江古堰仍然正常使用,它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图为都江堰南桥)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在古代,因为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成都平原实际上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既消除了水患,也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如今已成著名的风景名胜。(图为都江堰景区大门后的堰功道)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堰功道尽头的伏龙观,建于离堆之上,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庙宇,因李冰降服孽龙的传说而得名,观内供奉当地出土的李冰石像。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在伏龙观后面可看见宝瓶口,位于伏龙观左侧,宝瓶口引水口处于玉垒山和离堆之间,是进入成都平原及川中平原的咽喉,因形似瓶口而得名。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引水、限洪、排沙的作用。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离堆,因当年李冰父子开宝瓶口所凿成的和玉垒山分离的孤堆,所以被称为“离堆”,离堆之上便是伏龙观。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从离堆一旁的索桥可到达对面的飞沙堰,飞沙堰在鱼嘴尾部和人字堤之间,飞沙堰的主要功能有: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丰水季节排泄多余水量和排沙三种。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穿过飞沙堰一旁的大桥可通行至鱼嘴分水堤。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鱼嘴分水堤,位于都江堰水渠顶端,因为形状如鱼的嘴巴故名“鱼嘴”,鱼嘴分水堤巧妙的将上游的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是自然河道,在雨季起着排泄洪水的作用,内江是人工开凿的河道,起着灌溉成都平原的作用。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的都江堰,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即使是在阴雨连绵的早晨,仍有不少游客前往。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鱼嘴分水堤旁的安澜索桥,它是我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其名字取两岸行人安度狂澜之意,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穿过索桥,可到对岸的秦堰楼、二王庙、玉垒山。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秦堰楼依山而建,雄峙江岸,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楼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二王庙、古驿道、玉垒雄关、岷岭雪山、青城群峰可尽收眼底。(图为秦堰楼上眺望二王庙和玉垒山)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秦堰楼上俯瞰都江堰鱼嘴分水堤和安澜索桥。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秦堰楼上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十分壮观。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孕育了“天府之国”的千年都江古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仍然一如既往的发挥着它最初的作用,堪称奇迹,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闻不如一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水利工程   岷江   成都平原   都江堰   内江   水旱灾害   安澜   索桥   水患   天府之国   瓶口   河道   两岸   楼上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