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魁星阁,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魁星阁位于江西新余市城南虎瞰山上,袁河以北,市二中以南。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是座方形四重檐歇山式建筑,几经兴废,至今仍存。

江西新余市魁星阁,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江西新余市二中旁的魁星阁。

古代新余,把文化教育和文化祭祀性建筑聚集在一起,组成学宫,魁星阁即与孔庙、明伦堂、学署、上谕亭、瀛州书院等构成学宫建筑群,坐落在学宫东南角。魁星阁创建人为临江军(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临江镇)教授叶师中,初名。“采芹阁”“采芹”源于《诗经》中的鲁颂《泮水》篇,“采芹阁”因建于学宫之东,以示紫气东来,鼓励学生勤奋努力,在科举时一举中试。

江西新余市魁星阁,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江西新余的魁星阁。

采芹阁上面设置梓潼真君像,梓潼真君又名,史昌君,宋代以后,成为各级官府和天下学校立祠供奉的对象。元至正四年(1344年),邑人赵埙准备应试,到采芹阁祈告,夜梦一老人击鼓,赵埙后来果然中选。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阁塌毁。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刘尧诲重建,改名为东瀛阁。

江西新余市魁星阁,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江西新余市的魁星阁。

清康熙十年( 1671年)7月,知府王抚民、知县符执桓、训导蔡幼倡议由官吏、士绅等捐资重建,同年10月竣工,改名“文昌阁”。知县符执桓在《重建文昌阁记》中写道:“文昌阁系渝水文运,不可不建”,视阁之兴废,影响一县人文之盛衰。阁之顶层再塑梓潼真君像,以供文人祭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县张景苍按旧制重建,上下两层,高13.33米,取名“在兹阁”,意为“文远昌盛,全在此阁”。道光元年(1821年),例贡生傅昭捐资增高一层,使阁更加高大雄伟。同治九年(1870年),狂风大作,将阁吹倒。次年,知县祥安率全县士民捐资按原貌重建,绅士周作义、胡拱辰、罗亨玉自备修建经费、生活用品等,现场监督施工。楼阁建成后改名“魁星阁”,阁的顶屡设有魁星木质雕像,魁星右手拿着朱笔,左手端着木斗,作点斗之势,神气十足,栩栩如生,寓意朱笔点中考试过关者的姓名。右脚金鸡独立,脚上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寓意独占鳌头。在科举时代,应试之前的学子,纷纷携香烛、供果前来朝拜魁星。平日文人墨客,登临古阁,诗词唱和,讲经述史,互相切磋,魁星阁成为县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故古人誉此阁为“一邑之文峰也”。清末瀛洲书院山长赵辉写有一副“魁星阁对联”:“揽胜赋长吟,每当晓来江气,雨后山光,凭坐斯楼收诸景;凌虚聊纵步,若要手抉云章,胸罗宿海,与群英更上一层。”

江西新余市魁星阁,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江西新余市的魁星阁。

新中国成立后,新余县政府曾于1958年拨款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古阁遭受厄运,石匾、石碑被砸碎散失。1984年3—9月,江西省、新余市政府拨专款1 1万元修缮,由吴作人题写“魁星阁”匾额。大修后的魁星阁,将原位于顶层的魁星雕塑挪到了底层,1—4层的室内面积分别是110.25平方米、73.9平方米、46.24平方米、21.16平方米。台基改用钢筋水泥网铺,固定墙角与柱础,1—2层的四根木质角柱换成钢筋水泥,外涂朱红漆。楼梯改为一边上下。同时,飞檐升显,阁基加高,琉璃瓦覆盖屋顶、脊、吻,使古阁显得古朴凝重,高峻挺拔。

江西新余市魁星阁,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江西新余市的魁星阁。

在新余,流传着这样一个魁星的故事:古代有一个秀才,他聪慧过人,才高八斗,可长得奇丑无比,满脸麻子姑且不说,一只腿又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他在乡试、会试中步步过关,高中榜首。殿试时,皇帝见了他心中不悦,问:“你为什么满脸麻子?”他答道:“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满天星斗烘日月’。”皇上又问:“那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高兴起来,又问:“如今天下文章谁最好?”他沉吟半晌回答:“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悦,认真阅读他的殿试文章,更是拍案叫绝,于是钦点他为状元。这丑文人,就是传说中的魁星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新余市   魁星   樟树市   江西   梓潼   新余   临江   朱笔   殿试   圣上   独占鳌头   麻子   知县   科举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