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最早知道豆皮这种吃食,是源自武汉的一位作家池莉。

池莉有一部短篇小说叫《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小说中,她写过一个做豆皮的师傅,“燕华的父亲回来了。老师傅白发白眉,老寿星模样,老通城餐馆退休的豆皮师傅,据说他是当年给毛泽东做豆皮的厨师之一,这一带街坊邻居无不因此典故而敬慕他。”

小说里还讲了很多武汉的吃食,“哪个城市比得上武汉?光是过早,来,我们只数有点名堂的……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看着看着,就馋了。

作为一个爱吃之人,在文字中就能看得垂涎三尺,更别说真正品尝此味了。所以每次到武汉,去“过早”时,我是一定要去吃吃这书中描写的美味的。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武汉有个@美食达人老王 ,是我的朋友,他熟知武汉当地的美食,去过几次武汉,都是他带我去吃,有一年带队拍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时,他带我到户部巷的一家豆皮店吃过,还有一次是带我去的三镇民生甜品店,据说@蔡澜 先生来武汉时,也是在这儿“过的早”。

我平时喜欢吃,但更喜欢研究研究怎么做,老王带着我一睹了豆皮的制作。先看做豆皮的师傅将一口黑黝油亮的大铁锅置于火上,铁锅大而略圆平,锅烧热,淋些许油,再将绿豆和大米混合磨好的豆米浆,徐徐倒入锅中,在锅里摊成薄薄的一张豆皮,见豆皮呈白里透黄之时,在一个碗中磕几个鸡蛋,打匀,刷于豆皮之上,煎烙片刻,双手拈着,将整张豆皮翻身,带有蛋液的一面朝底,再取蒸熟的糯米,分揪为小团,摊于豆皮之上,撒笋丁胡萝卜丁,再加肉丁、香菇丁,豆干丁等馅料,慢火徐徐煎制。

待到豆皮金黄发亮,馅料热透,看师傅取一个盘子,作为尺子,用铲子自中间切断,将豆皮翻转过来,使豆皮面朝上,馅料朝下,而据说娴熟的豆皮师傅,能将带馅料的整块豆皮颠锅扬起来,让它自然在空中翻面,豆皮落回锅中,然后煎另一面,等豆皮熟了,撒上青翠的葱花,再用盘子比量,用铲子或蚌壳或盘子划为两寸许见方的小块,豆皮即可享用了。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老王告诉我,豆皮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所谓“三鲜豆皮”,“豆”必须是脱壳绿豆,“皮”必须是绿豆和大米磨的米浆,在锅里摊匀,再抹蛋液煎成金黄,吃起来要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绿豆清香,而豆皮这名字就是来自绿豆和蛋皮。“馅”儿,是糯米和各种配菜的搭配,“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肉取其味,菇取其香,笋取其脆,现在还有的加入了榨菜、胡萝卜、豆干、虾仁、青豆等配材,相较“三鲜”来说,色泽好看而又清淡鲜美。

而且老王说,豆皮还有重油和轻油之分,重油的豆皮皮软馅糯,每一粒米之间都浸泡着油。轻油的皮薄酥脆,米粒有种锅巴饭的感觉,非常酥脆,吃起来很清爽,真是不说不知道,原来尚有如此讲究呀。

我记得看过一篇写武汉豆皮的文章,说,“吃豆皮要闻见豆香混着蛋香菌香肉香米香,看见金黄的豆皮在黑色铁锅上空翻个身,听见铲子在锅中迅速咔咔几下,整张豆皮分割成一块块见方,糯糯的喷香,热热的带着锅气,这才吃出其中的趣味,才算过早!”,我真的喜欢这段文字,比吃到嘴里感觉都有食欲。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吃过的几次豆皮,就颇应了前文所述,豆皮形方而薄,色金而黄,扑鼻味香,而入口酥松嫩香,混着蛋香,菇香,肉香,米香,热热的带着锅气,实在是香!香的口水和着豆皮一起流!

记得金庸先生在他的《笑傲江湖》中,也写过豆皮,讲到令狐冲去救任盈盈,路过湖北,“令狐冲向北疾行,天明时到了一座大镇,走进一家饭店。湖北最出名的点心是豆皮,以豆粉制成粉皮,裹以菜肴,甚是可口。令狐冲连尽三大碟,付帐出门”。不过看这描述,似乎应该是粉皮裹菜之类的食物,和武汉的豆皮倒是大相径庭了。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正值武汉遭遇冠状病毒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武汉人的坚强和豁达。以前读过一篇《武汉人的灵魂,都在那碗永远骚动的豆皮里》的文章,写的很是朋克摇滚,作者应该是一个对武汉怀有深厚感情的人,“端着刚出锅的豆皮,在灵魂的直击里举箸高喊,这才是武汉人民的瑰宝武汉真正的过早之光啊!说豆皮了不起,并不在于步骤多么繁琐,而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有一块属于金黄的皮下那层油润喷香的糯米。”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文章里的另一段话“这座城市的记忆总是来得实在。流淌着F1血液的公车司机,修不完的马路和工地,随机切换的天气,聒噪的武汉话,宿醉过的酒吧,吹过牛逼的烧烤摊,说过再见的早餐店。一秒征服灵魂的豆皮,成了年年热死一次冷死一次却继续待下去的原动力。躺在被窝里想象家附近那家店热腾腾的豆皮第一口咬下的滋味,决定明早去吃个料足的时刻,就觉得生活还能可爱。”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池莉的那本《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想起了小说里那些乐观的武汉人,是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要去武汉,吃豆皮,吃热干面,吃鱼糊粉,吃面窝……想想就美好。

加油。武汉。


在武汉,想起热腾腾黄灿灿的豆皮的滋味,就觉得生活还很美好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武汉   通城   轻油   粉皮   酥脆   武汉人   重油   铲子   铁锅   糯米   绿豆   盘子   金黄   师傅   滋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