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金融科技助力智慧教育?


自“十四五规划”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来,全国各级政府、教育界、产业界甚至金融界开始纷纷发力,探索智慧教育产业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一时间,“智慧教育”成为了“智慧经济”的新一轮重点。

如何用金融科技助力智慧教育?

然而,在当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引导教育机构进行智慧办学、智慧经营和智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教育监管平台如何搭建?预存学费资金如何管理?教育培训机构智慧化信息系统如何建立等,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育行业的内卷化。

01

中国教育行业的未来五年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教育培训企业总数已经超过3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00-200万的企业有64万家,注册资本在100以下的达到113万家,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也反映了教育行业激烈竞争现状,教育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疫情带来的消费水平下降,教育培训行业的就业压力剧增,同时中国家长对高质量教学内容和职场人士对职业教育的诉求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当下K12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K12 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00亿元,其中在2017-2019年间,K12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的年复均合增速达到了30%,而后开始逐年下降。在以选拔考试背景及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等的心态下,K12 培训成为刚需并占据教育培训行业主导地位,其本质上反应了教育的焦虑。

如何用金融科技助力智慧教育?

同时,素质教育也紧随其后,展现不同方向的分支。在政策环境和教育观念变化的引导下,多元个性化、差异化的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展现,像STEM、儿童户外活动、少儿声乐、艺术体操、书法、围棋等素质教育被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学校和教育机构均面临着严峻考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信息推测,未来计划生育政策将逐步放开,这将促进胎教早教行业的发展。

另外,大众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加,除常规的考研升学、公职培训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互联网创业创新教育服务,如股权投融资教育、财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当下职场中的年轻人,对未来个性化职业教育也有着相当强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教育需求的变化还推动了教育形式的转变。自疫情以来,大部分线下教育机构受到较大冲击,很大程度的刺激了传统教育行业开始进行线上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

据此,智慧型教育方式也成为教育市场的新兴热点,提供该类服务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大,催生了像智慧教学、智慧体验馆等新型教育方式。部分创新性教育平台开始开展智慧教育展览会和智慧教学、智慧校园等学术会议,谋求搭建智慧教育产品、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这将成为教育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02

如何用金融科技助力智慧教育?

据了解,国家正在积极制定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细则,细则将要求民办教育机构将收缴资金进行第三方存管,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将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履行资金监管职责,这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一)教育生态参与方的处境

1.教育局的责任与困惑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全面且有效地监控教育机构合规办学以及预收资金的使用情况。针对此事,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提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情况、开班情况、学生名单、培训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收费标准等可公开的信息统一录入平台,并将信息对学生、家长开放。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在线教育机构要“加强市场准入,提高行业壁垒及规范性”,并加强线上教育机构预存资金监管,明确在线教育机构日常监管部门及违规处罚制度,严厉打击“跑路”前恶意大量收揽学费的恶性行为。

如何用金融科技助力智慧教育?

这方面,可效仿住房城乡建设委的房屋买卖资金存管业务,建立线上教育机构预存资金监管系统。教育主管部门与银行合作建立在线教育机构预存资金监管账户制度,通过预存资金管理与监管银行账户定期划拨制度,防止预付资金被挪用。

2.校外培训机构

由于中小规模培训机构居多,他们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不足,对课程管理、报名收退费、线上课程录播等均没有系统支持,导致内部管理混乱,经营不稳定。这方面,他们期望教育局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比如少交或不交保证金,减少对预收学费进行监管或者提供开课前拨付资金比例,建立黑白名单信用体系以保障正规机构的经营利益等。

3.学员家长的烦恼

另外,学生和家长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焦虑,由于他们很难获得教育机构关于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的正规渠道,导致报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受售后服务限制,他们在教学质量上的问题反馈也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加上他们本身又属于弱势群体,因而退费难成了他们遇到的普遍问题。

(二)为什么银行要参与教育生态的搭建

1. 银行的社会属性

我们常说责任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都认为新的责任可以激发出新的贡献,更多的责任能催生更多的贡献。现在,大多数银行都是上市公司,都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做“有温度”的银行,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和全社会分享银行业发展的成果已成为共识。那么,面对监管部门的困惑、面对教培市场的乱象,银行必然不能置若罔闻。

2. 银行的营销视野

大家都知道,银行是做客户经营的,可以说客户就是银行的“衣食父母”。从教育生态各方参与者“G+B+C”的客户主体来看, G端教育局是银行的政府类客户,俗称机构类客户,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需要银行提供支持和服务,如存款产品、参与或共建政务平台等;B端校外培训机构是银行的企业类客户,俗称公司银行客户,这里面大部分是需要银行扶持和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当然也有一些成长性较好、境内外资本加持的“潜力股”;C端学生和家长,无疑是银行的零售客户,家庭教育支出的资金肯定都存放在各大商业银行。

所以,无论是教育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立统一的学费监管专用账户或者保证金监管账户,将培训机构预收的学费“管起来”,还是支持中小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或者是让学生和家长更放心, 这几方面的诉求和服务都需要银行的参与,更需要银行先进安全的科技系统来保障和支撑。

3. 银行的科技能力

在中国,各大银行对自身运营系统的重视程度都是有目共睹的。每家银行每年花费在新产品上线、系统升级优化、灾备机房、应急演练、压力测试等方面的经费少则几十亿,多则数百亿,可见银行业作为经营着“钱”、玩着“数字游戏”的特殊行业, 其在网络安全、数字认证、加密技术、账户监管体系、复杂缴费场景、资金解付划拨等方面无疑是走在科技最前沿、“最令人信服”的。

按照教育部相关领导提出的“加强创新收费管理方式研究” 的要求,必须、也只能由银行出面来充当学费资金“ 监管银行” 的职责。

03

成就伙伴,成就智慧教育

中信银行发挥金融与实业并举的集团优势,三十余年在对公领域持续创新,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主张——“成就伙伴”,致力于不断践行“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 号)等文件要求,探索全面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资金的监管力度,引导民办教育机构良性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中信银行在前期广泛调研、专家论证以及部分地市试点实施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服务工作,率先推出了服务于“ G+B+C”各类客户的“民办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民办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突出了“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实时监督、公众参与”四大功能,围绕“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统一应用、开放对接”四大主题,实现民办教育的应用集群化、功能多样化、服务平台化、公众便利化、监管日常化。通过“互联网+教育机构综合服务+机构资金监管”的解决方案,助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解决民办教育机构整体管理及资金监管问题,为各地市民办教育机构和学生家长搭建一个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民办教育信息和服务共享的线上平台。

截至目前,平台已在重庆、青岛、长沙、郴州、浏阳、台州、武汉、福州、潍坊等多地实施,通过前期平台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中信银行将持续依托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等智能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教育产业发展,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真正做到“成就伙伴”。

如何用金融科技助力智慧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在线   智慧   中信   科技   校外   助力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   账户   学费   家长   资金   客户   银行   金融   行业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