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叫作《百年变局》,这本书是在风控群的群友推荐的,平时大家会在群里吹吹牛逼,于是就读了下这本书,趁周末作一点读书笔记。

百年变局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从政治、经济、科技三个角度指明国家、企业、个体的未来发展之路。说实话是一本格局很大的书,因此对我目前工作提升并无任何用处,权当开阔一下视野,了解一些知识。我自己对经济、金融这块了解得较少,读完确实收获很大。政治这块读完实在觉得晦涩难懂,因此这篇读书笔记主要写经济这块的百年变局,后续有时间也会补一补这方面的知识。


目录

一、公司史

二、现代化的五层楼

三、金融化时代的经济

四、规则话语权


一、公司史

这一章其实叫从公司史看经济史。以跨国公司作为故事展开的载体,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事物。跨国公司起源于殖民时代的海上贸易,当时实际上是远洋贩运组织,后来演化为从殖民地直接生产原材料运往西方国家进行加工的现代公司。二战后作为超国界生产组织的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出现。直到80年代中期之后跨国公司体系发展到一个“金融化时代”。

殖民时代的代表性公司是东印度公司和汇丰银行,代表性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1817年大卫·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发展而来,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两国之间只要有相对成本差异,就能出口该产品。这解释了当时的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的基础。

海上贸易的发展也是现代银行业出现的原因之一。因为一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代价高昂,因此船主不愿在没拿到钱的情况下先发货,而买家也不愿在没有拿到货的情况下先付钱。于是银行就以“信用”为担保为交易垫支,通过双方让渡一部分预期收益获得收入。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这时的代表性公司是力拓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代表理论是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出口什么主要是由其具有什么样的丰富资源决定,比如亚洲劳动力充足就输出劳动力,澳大利亚矿产丰富就输出矿产。资源禀赋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二战后世界开启全球化进程,这一时代的代表性公司是丰田汽车和高盛公司,代表性理论是新贸易理论。比如当时有一个现象就是美国既进口汽车又出口汽车,这用之前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但其实发达国家进口和出口的是不同品牌的汽车,这是规模经济扩展出国界线的表现。

有三个领域的变化使跨国公司的面貌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跨国贸易变为跨国制造,即产品的制造过程本身在不同国家进行。这三个领域的变化时经济全球化真正展开的标志。这三个领域是:

集装箱海运的出现使零部件跨国生产成为可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跨国管理成为可能。

国际航空的发展为人员流动带来便利。

20世纪80年代新的趋势开始凸显,即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转移,发达国家形成产品金融化的特征。这一时代的代表公司是苹果公司和贝莱德公司。代表理论是金融工程学。西方国家通过印钞释放海量资金,资金通过银行流到企业手里,企业在股市里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以维持股价。钱不再是“用来换实用商品”的“特殊商品”,而是用来跟其他种类的钱玩数字游戏,以总量越来越多为目的的特殊符号。


二、现代化的五层楼

从工业革命至今,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五层楼分别是标准化、批量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当今时代的世界观应该是把握智能化时代、立足信息化。

书中以波音737MAX坠毁事件为例,追溯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阐明21世纪需要的工业党世界观。当前的工业化发展到现在至少有4个特点:

  1. 市场与产业链的全球化。比如大飞机市场已进入全球化市场阶段,全球只有一个市场,没有其它市场可供开辟,一旦这个市场出局就是完全出局。当前有大量的产业已经或正在进入全球化市场阶段。
  2. 市场结构的系统化。新的核心产品导致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只能依其标准作出调整,跟随者只能被迫适应调整。
  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大飞机的生产过程管理是管理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也是系统工程日系普及背后的管理方法来源。
  4. 资金环境与贴现思维。当今企业处在“时时事事依赖融资”的环境中。21世纪的项目特点是市场预期空间+融资,项目如何实施取决于融资规模,融资规模取决于未来市场空间预期,把未来预期产生的现金流贴现。贴现思维堪称是当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方法论。

网状系统工程是当今世界的“底层架构”。网状系统工程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与网状分布于社会中的其它系统工程的总称。例如电网、互联网、高速公路网属于基础设施网络,股市、连锁超市、移动支付系统属于网状分布于社会中的系统工程。当今世界的时空结构是由标准化、批量化、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所塑造的:

标准化意味着格式化,它带来现代时空。

标准化是当今世界时空结构的第一层特征。它起源于"全部零件可替换"制造方法,最初是用于维修大炮而发明。后来运营铁路网的需要进一步将标准化和世界联结起来。铁路网管理开创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批量化意味着覆盖化,它带来现代市场网络。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流水线作业使工厂的产出能力提高,汽车在短时间内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

系统化意味着一体化,它带来全球化。

二战后随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工程呈网状在世界上延伸,所到之处均按统一标准运行。比如互联网要求所有主机遵守同一套通信协议。诸多网状系统工程定义了当今世界的时空结构。

信息化意味着重整化,它带来信息空间。

信息被汇总到数据库,为现代世界带来了重新发现、重新组织利用时空的可能性。

智能化指向解放人类双手。

当今世界的个人动作行为与手工业时代差别不大,差别在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程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网状系统工程的差别。发达国家网状系统工程发达,围绕网状系统工程的应用生态链得以发展。开放性是发展网状系统工程需要的品格,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往往存在于寻求工艺突破的过程中,主要是手工业时代的。


三、金融化时代的经济

金融是对凭证化了的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配置的过程。金融的发展能够为经济带来一个可以让资源配置空间更广、配置规模更大、配置效率更高的高速流通资源配置空间。

美国系统。美国管理学先驱埃莫森将战争中的作战部队和参谋部法则运用与商业组织,塑造美国国防部的项目及铁路、矿产等系统,即以标准化制造为核心的"美国系统"。当今世界各种称为系统工程的东西基本都源自于美国,比如亨利·福特发明的生产线、爱迪生发明的电网、贝尔实验室发明的移动通信以及诞生自美国国防部的互联网等。而金融可以看作是最高级的"地缘系统工程",因为金融是按照"地球上每个角落都要被系统化"的方式运作的

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和国际关系危机瓦解了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与沙特等国达成了"石油只用美元结算"的秘密协议,变相地把美元的基础从黄金变成石油。由此,以石油期货为中心的衍生金融体系建立起来,发展出了金融工程这个不断释放金融产品创新的潘多拉魔盒。

由于系统工程重塑了世界,而美国系统在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美国得以在货币与金融体系、技术体系、全球物流体系等各方面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和系统的操纵者。一方面美国尽享"霸权红利",比如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滥发钞票,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另一方面把低端制造环节大部分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美国系统为美国建立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以金融工程为上层建筑的通天之塔。


四、规则话语权

国与国博弈的重点在于谁在全球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西方国家谋求经济霸权的行为,已经悄然转向以谋取规则霸权为重点。

GDP是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指标,GDP背后是全球规则制定话语权的大博弈。工业时代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有两套,一套是英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一套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SNA统计货币化了的经济活动,包括金融业、服务业等;MPS则统计产量,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经济行为。

举一个例子,英国的理发师理发的平均价格为100元,中国的理发师理发的平均价格为20元,付出同样的劳动,但是服务价格却相差悬殊。这在国际视野下可以使英国出口产品的定价很贵。比如英国出口飞机发动机,因为它是在高成本的社会中生产出来的,所以定价贵。在英国服务业产值占到GDP的82%,其价格参与形成了可贸易产品的成本。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本质上是劳动的不等价交换。美国成为了以金融方式控制海外资产的经济"虚拟化"国家,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产出占比越来越大。"不事生产,印钞购物,坐享其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变迁,西方7国的GDP占比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可能出现"新兴市场自己组织起来,不带发达国家玩"的局面,因此G20上提出来了修正GDP的各种方案。GDP背后蕴含的是经济运行体系、治理方式和发展理念,GDP的修正意味着规则的修正。中国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还是以"打工"收入为主,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没有本质上升。

知识产权是规则博弈的核心环节,而知识产权博弈的实质是利润控制权的博弈。西方国家可以不劳而获的基础,在于国际知识产权体系的实质是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果变相地输送到发达国家。以苹果手机为例,苹果手机的制造是在中国的富士康完成的,富士康在制造过程中已完全可以掌握全套技术,但是富士康不能自己生产。这并非技术水平问题,而是法律问题。美国的知识产权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创新,而是有强大的律师团队。工业中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关键技术,而是标准。掌握标准意味着别人的生产必须围绕你的标准进行,而掌握标准是要建立在庞大的工业集群基础上的。中国的GDP很高,但是利润很低,形成了"中国制造,美国利润"的局面。

笔记就到此结束,大部分为书中内容的摘录。因为自己没认真学过经济和金融相关的知识,所以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收获很大。尽管这些所谓知识于现实工作无用,但是可以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运行规律。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时候觉得这两句话是名人名言、是无用的废话,现在倒越来能体会到这两句话是有其道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网状   美国   变局   系统工程   跨国公司   发达国家   规则   体系   理论   标准   金融   时代   经济   世界   市场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