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近期,远航亚太的英国航母编队动向频繁、耀武扬威,备受世人关注。这个老牌殖民国家,依然难以抛却旧时代的“帝国残梦”,以致甘当超级大国的“马前卒”、为虎作伥。

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时值8月中旬,英国在其殖民历史上制造的一段灾难——印巴分治,有必要重提和清算。

8月14日和15日,分别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独立日。1948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独立的英联邦“自治领”相继宣告成立。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分别在1950年1月和1956年3月宣布成立共和国。

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印、巴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印度次大陆长达190年之久的直接统治。这是印度次大陆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对二战后广大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影响深远。

然而,不甘失败的英国老殖民主义者,却给独立后的印、巴留下了严重祸根。

二战后,对英国殖民当局来说,当时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好似一艘满载弹药、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首要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如果用军队镇压,据估计至少需要50万占领军,这对被二战严重削弱的英国来说,是根本办不到的。出路只能是与印度资产阶级妥协,通过移交政权,在维护英联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英国的利益。

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1947年6月3日,在德里和伦敦,同时公布了以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的名字命名的移交政权方案,即著名的《蒙巴顿方案》。7月18日,英国议会又正式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宣布自1947年8月15日起,按照宗教信仰,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

英国在准备移交政权的过程中,继续施展其传统的“分而治之”手法:极力利用和挑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并扩大未来印、巴两国执政党——国大党与穆盟之间的分歧。

《印度独立法案》公布后,英国仅仅给印、巴独立留下不到2个月的准备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将一个面积等于西欧、南欧、中欧总和的国家及其资产一分为二,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有后世史家评论说:“在世界史上,法学界从未审理过如此全面、复杂的离婚案件:为一个四亿人口的家庭分家、分配他们数个世纪以来在同一块土地上共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财产。”

正像大多数“离婚”案件一样,短期内迅速发酵起来的各种“分家”问题,顿时引起异常激烈的纷争和冲突:

——分配财产往往引起无休止的争论,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办公室变成了人声嘈杂的市场。官员们想方设法捞取质地优良的打字机,而把摇摇欲坠的椅子留给对方。在拉合尔,英国警官帕特里克·里查负责为两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部下分配财产。他惶恐不安地看到:为了占有—支长号,两位昔日情同手足的部下居然扭作一团,各不相让。

分配图书同样引起激烈异常的争吵。整套的大英百科全书也按照教派原则—分为二,双卷归属某国,单卷为另一国所有。甚至字典也遭厄运:印度分得从A到K的字母,其他字母属于巴基斯坦。如果某部著作仅仅存有珍本,那么须由图书管理人员出面仲裁,如书对某国最有用处,即分配给该国。不少博学多识,聪颖睿智的人竟然你推我搡,动手动脚,争相抢夺一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或者一本《呼啸山庄》。

——瓜分祖传家产之际,往昔的宗教旧仇宿怨再次发作。穆斯林要求拆除泰姬陵,将陵墓的砖石运往巴基斯坦,因为这座闻名遐迩的陵园是穆斯林莫卧儿王朝皇帝建造的。

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印度的婆罗门则认为,流经未来的巴基斯坦腹地的印度河应当属于他们所有,因为神圣的《吠陀经》2500年前产生于印度河之滨……

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最惨烈的,还是边界问题引发的民众仇杀和国家对立。

在短短的不足2个月时间里,英国的西里尔·拉德克利夫爵士,这位来自伦敦法学会、对印度次大陆一无了解的皇家律师,仅凭借抽象的人口统计资料,就用铅笔,在一张皇家工兵的军用地图上,标明了印巴边界。他严格按照上级指示,把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给了印度,把穆斯林为多数的地区划给了巴基斯坦。但拉德克利夫本人心里很明白:在英属印度的很多地区,印度教徒同穆斯林杂居在一起;这张地图颁布之日,即是流血事件爆发之时。

拉德克利夫方案于8月17日公布后,人间地狱迅速在印度次大陆降临。当今媒体上经常出现“种族灭绝”这一罪名,倘若把它用在印巴分治时的族群争斗上,则是恰如其分。1000多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刚刚狂热地庆祝完独立,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生活在另一个国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疯狂地扭作一团,相互厮杀。一桩罪行引起另一桩罪行,以恐怖对付恐怖,以死亡对付死亡。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着手在自己力量占优势的地区“清洗异教徒”,到处是屠杀、焚烧房屋和强奸,南亚次大陆沦入一片血与火的灾难之中,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仇杀狂热。据西方统计,约有60万人在相互殴斗和残杀中死去,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法国人数目不相上下。有数十万妇女被掳,并被异教徒以性侵犯方式用来发泄仇恨。为平息宗教纠纷而奔走的“圣雄”甘地,也于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

英国航母舰队重返亚太,印度与巴基斯坦还记得“分家”的往事吗?

从印度次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被暴力吓破了胆的人群,或步行,或乘坐马车、手推车、火车,或骑自行车,纷纷逃命,把能带走的东西尽量带上:一头牛,一袋麦子,一个包袱,或者几个锅子。没有尽头的人流以难以想象的规模互相逃命,1000多万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改变了住所。据权威机构估计,从蒙巴顿方案公布至1951年,约有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8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他们背井离乡,倾家荡产,衣食无着,流落街头,形成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印巴难民问题。这场空前逃亡造成的难民,比次年发生的第一次中东战争造成的难民多10倍,比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难民多4倍。在逃亡的路上,又有上百万人病死、饿死或被打死。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出生在新德里,印巴分治时全家10口向巴基斯坦逃亡,路上死了5口人。几十年来,不少巴基斯坦人对印度教徒怀有深仇大恨,印度许多政要也把巴基斯坦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都视为敌人,这恰恰是那段历史积怨造成的。

此外,东西巴基斯坦相隔1600公里,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了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特别是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更造成了印巴的严重对立,为日后印巴之间的三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及无数冲突埋下导火索。

英国在殖民撤退过程中,为世界留下了许多祸患;印巴问题只是一个典型案例,却足资后人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巴基斯坦   印度   英国   拉德   英联邦   穆斯林   自治领   次大陆   难民   舰队   航母   教徒   边界   政权   亚太   分配   往事   独立   方案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