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同女德等传统文化的回归吗?

目前在河北,上海等地区出现了所谓的“女德”班,因此有了关于女德班的负面新闻。当然,这代表不了所有的传统文化的回归。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传统文化回归的呢?例如(弟子规)!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自由的价值观能够包容保守的价值观,而保守的价值观视自由的价值观为寇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看待所谓的“女德”班现象,也就不会贸然使用“传统文化回归”这样的判断。

首先,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文明,这是大前提。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以蛊惑狭隘、保守的保守婚恋道德观的所谓“女德”班也就不足为奇,即便是在美国社会,也不乏蛊惑婚前守贞的思潮和活动。“女德”班,以及鼓吹的保守婚恋道德观,有人听,有人信,有人讲,有人身体力行,只要这种狭隘的鼓吹不强制要求其他人遵从,无所谓了。

你赞同女德等传统文化的回归吗?

其次,之所以“女德”班这样狭隘保守的婚恋道德观会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不容小觑的思潮,沉渣泛起,则是另一回事。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应该有核心的主流价值观,像美国社会尽管多元开放,但其核心的主流价值观仍然是倾向保守的新教传统的家庭观、婚恋观。中国社会现时代已然多元,但核心的主流价值观却难以服众,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例如,中国社会的婚姻质量每况愈下,离婚率,出轨率都名列世界前茅;太多的贪腐官员被查出性丑闻;太多的权贵精英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因此,鼓吹守贞、女德的狭隘保守的婚恋观就能吸引一部分迷惘、失落中人群,以致沉渣泛起。

再者,由于多元化已经成为事实,社会大多数人已经不能接受“女德”班鼓吹的那些陈腐落伍的婚恋道德观,从舆论对“女德”班一边倒的批评就可见一斑。从心理学角度,如果人们不相信“女德”班的蛊惑,那么“女德”班越是高调宣扬,人们不仅不会受到其影响,反而会强化反面的态度,愈加地反对和反感,这被称为“态度免疫效应”。也就是说,“女德”班的高调宣扬,并不会真正地影响更多的人,反而会令更多的人深入思考。换言之,那些支持或者被“女德”班宣讲所影响的人,其实本来就不适应自由、多元的现代价值观。

女德当然不是传统文化。从古至今,弄出这些女德的人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妇女守节、“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这些思想并不是来自于孔子、孟子这些圣人,而是来源于宋朝的朱熹。朱熹一幅冠冕堂皇的样子,宣扬女人要“三从四德”,自己私底下却十分好色纵欲,与儿媳妇搞暧昧,甚至纳两个尼姑为妾。

反观现在所谓的女德班,里头的女德导师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传销洗脑的技术倒是十分精湛。他们开设的课程,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洗脑与捞钱。奉劝各位家长,不要再为这些无良商人送钱了,好好的让孩子到正规的学校或培训机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传统文化   孟子   沉渣   朱熹   道德观   思潮   婚恋   狭隘   高调   价值观   保守   主流   核心   自由   社会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