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摘要:交通作为影响文旅综合类项目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因项目用地多样性、客流特征复杂性、游乐设施的特殊性,使得交通功能提升需从规划层面整体全方位研究。以淄博华侨城为例,分别从客流腹地交通可达性分析、外部交通功能优化、内部交通设施布局、路段及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等宏微观角度入手,全面考量项目特征及交通资源,提出交通设施布局与交通组织优化建议,以期为此类项目的交通功能优化提升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01、引言

大型文旅综合项目以文化游乐为主要功能,同时兼具了商业、居住等多种用地的综合性开发。因其客流辐射范围广、吸引力大,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带给所在城市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功能考验。

纵观现有已运营的大型文旅综合项目,因其节假日显著的客流集聚性造成的交通拥堵仍普遍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目前中国城市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哪堵治哪”的理念已经不再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这就需要以整体规划设计视角来审视将来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通问题。

以淄博华侨城为例,综合考量项目特征及交通资源,从交通设施布局及交通组织层面提出交通功能优化的建议。

02、研究背景

淄博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是集文化旅游、娱乐体验、运动休闲、文化商业、时尚社区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综合项目。

项目范围东至九顶山公园,西至鲁山大道,南至规划二路,北至鲁泰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67. 83hm²,其中居住用地总占地面积78.08hm²,文旅城占地66.2 hm²,商业用地2.78hm²,其余为古遗迹以及湖泊。

通过对概念性规划方案(如图1)研究分析,项目的3处停车场布局并不合理:

①鲁泰大道属规划为城市快速路,鲁泰大道与鲁山大道交叉口为互通立交,鲁泰大道南侧布局停车场距离互通立交过近, 不利于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

②规划一路与规划三路两处停车场处于文旅用地的中心位置,将机动车引入项目内部势必增加交通拥堵,不利于交通组织。

此外,如何优化对外综合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公交系统、项目与交通枢纽或场站的接驳换乘以及项目周边的交通组织,同样是此类项目需要解决的重要交通问题。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03、对如何提升交通功能的认识

交通功能的优化提升应从规划角度入手,不仅依靠内外部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更需侧重研究其交通组织与交通接驳换乘的便利性。

通过研究分析,针对大型文旅综合项目的交通功能提升可从6方面来着重研究:

①分析旅游资源及客源,规划旅游交通快速通道;

②分析对外综合交通系统及对外交通枢纽,为项目客流到达与疏散、与交通枢纽接驳提出规划方案;

③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系统,为项目运营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④优化地块出入口设置,减少内部交通交织、绕行与拥堵;

⑤优化项目内部停车场布局方案,实现停车的合理化、有序化;

⑥研究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为项目客流快速疏散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04、综合交通系统优化研究

3.1 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测评客源腹地至项目的交通可达性的方法,以便提出优化建议

对于大型文旅综合项目除了必备的商业宣传与营销外,还应强化对腹地客源的捕获力度。

由于此类项目交通客流特性复杂、覆盖范围广,不止服务于本地区旅客,还将吸引周边区域的客流,因此本次研究范围选择为客源腹地覆盖范围,即山东省域。

传统的交通圈的测定方法常以建模模拟的方式展开,借助交通模拟软件构建OD矩阵,建立不同出行方式的交通模型,进而测度城市的交通圈。

本次研究取代传统的模拟交通时速建模的方法,借助新出现的导航地图开发平台,获取导航地图数据,应用 Google Maps Distance Matrix API 和百度API提供的距离矩阵服务,快捷获取机动车、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

本次测评客源腹地交通可达性及等时圈的方法,能准确反映真实交通出行环境下的小汽车及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时间,此类方法相比于传统交通建模更加准确和可靠。

从该项目客流腹地省域及市域2个层面分别绘制客流小汽车和公共交通方式的等时圈(如图2), 以分析此类项目客流腹地内小汽车及公共交通可达性,以便为项目对外“大联通、快疏散”通道提出改善建议。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3.2 着重现状及规划分析,研究项目接驳条件并提出优化方案

由于客源覆盖范围广,此类项目研究可从省域及市域2个层面来研究淄博市现状及规划的综合交通系统(如图3)。

通过充分掌握现状及规划的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干线运输方式的线路分布、枢纽站点分布,以及市域内交通运输网络、 客运枢纽布局等交通条件,以研究项目的接驳与疏散条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3.3 研究如何城市道路系统及公交系统,为项目周边交通设施配置提供规划建议

城市道路系统优化研究主要根据现状调查以及既有规划资料,运用“四阶段法”预测未来年评价范围内交通量,以提出评价范围内道路等级、红线宽度、道路断面的优化建议。

公交系统及轨道交通优化研究主要分析此类综合项目周边规划的公交及轨道交通的线路、站点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项目如何与公交和轨道交通站点接驳。

05、项目交通设施布局及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4.1 案例借鉴

综合考量项目所在城市的性质、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客流情况、项目位置、交通组织等因素,选取上海迪士尼乐园、重庆欢乐谷、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如图45所示)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借鉴项目停车场及公交等交通设施布局及交通组织经验。

4.2 整体策略

通过研究分析华侨城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借助4个案例中交通布局和交通组织经验,结合项目特点和规划的交通设施,提出整体交通功能优化策略:“住旅分离,公私分离,三轴聚气” 。

1)住旅分离:文旅客流主要利用外围道路,本地客流主要利用内部道路;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2)公私分离:将原有规划公交线路调整并引入项目内部,项目内部设置1处公交枢纽和多处公交站点,可兼顾本地居民和项目内部住宅居民使用,项目内部交通设施布局如图5所示。通过将停车布局在项目外围,小汽车交通利用外围道路实现快速疏散,步行或利用公交进入项目内部;

3)三轴聚气:河湖构成的绿色休闲慢行轴,文旅内部的构成的旅游体验慢行轴,规划三路沿街形成的城市活力慢行轴。

4. 3 接驳换乘

大型文旅项目节假日高峰期客流集聚性显著,更加要求交通接驳换乘的方便性。通过研究,提出本项目交通换乘的原则,即“周边地区通过市内交通枢纽换乘、市内交通零距离”换乘要求,注重以火车站、公路客运枢纽、公交枢纽、轨道站点为中心, 以公交、摆渡车为接驳方式,引入本项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规划3条城乡公交快线与项目接驳并设置6处接驳站点,如图6所示。

4.4 路段承载力分析

参照同类项目节假日高峰客流量(如表1所示),同时结合淄博市地域、经济特征,提出淄博华侨城节假日单日最高客流量5万人次的规划目标。

项目计划于2022年竣工,综合考虑项目周边路网、客流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因素,确定项目评价年为建成第2年,即2023年。假设此时住宅项目已全部入住,文旅城客流趋于稳定,周边项目已全部建成。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釆用四阶段法对目标年2023年节假日高峰期项目周边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规划成果,依据项目控规确定的项目及周边各地块容积率及地块面积可推算地块最大开发面积,采用生成率法,借鉴《交通出行率手册》及《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各区域的出行方式分担率,综合考虑本项目居住以及文旅城的交通出行特征,确定本项目居住及商业早高峰小时人流发生量为3131人次/h,吸引量为2701人次/h。

釆用乌尔希斯重力模型作为该项目吸引客流出行分布的预测模型,将为来年出行OD利用均衡分配方法分配到路网,得到目标年各路段交通量。

对项目建成后周边道路交通运行状况、通行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针对流量较大的路段以及交叉口提出改善及交通组织建议。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4.5 交通组织

通过现状探勘及上位规划分析,本项目除关注交通设施布局优化外,还应结合项目特点及可行性,从交叉口及路段交通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提出小汽车、公交及慢行交通组织方案。

1)鲁山大道近期为主干路,远期为城市快速路;规划一路为次干路,建议规划一路与鲁山大道采用右进右出交通组织形式,规划一路与鲁山大道东侧辅道相交,车辆可通过鲁山大道南北方向主辅出入口与规划一路进行交通转换。同时在规划一路、实验中学北路北侧设置天桥满足行人及非机动车东西向通行需求;

2)根据对项目区位分析,东西向为车流主要流向,因此确定规划二路为次干路,为项目主要出入口。规划二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鲁山大道,隧道为双向四车道;规划二路两边最外侧车道与鲁山大道辅道相接,釆用右进右出形式;在鲁山大道南北方向增设主辅出入口(南岀北进);同时在规划二路南侧设置天桥满足行人及非机动车东西向通行需求;

3)规划四路为次干路。本次建议规划四路采用右进右出形式与鲁泰大道辅道相接,满足进出基地车辆右转需求;远期待鲁泰大道进行快速路高架后,该道路交叉口可设置为信号灯控制全方向地面交叉口;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4)规划五路为次干路,且为项目主要出入口。建议规划五路在与鲁泰大道交叉处釆用信号灯控制全方向交叉口,满足进出基地车辆通行需求;远期建议鲁泰大道按照高架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鲁泰大道地面辅道与规划五路平交并采用信号灯控制。如图8、9所示。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4.6 出入口优化设计

以整体交通组织策略为基础,结合内部交通设施布局及交通组织方案,既考虑交通组织的便利性,又考虑车辆出入地块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规划设计如下车行及人行出入方案,以期给予本项目地块开口指导性建议,如图10所示。

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交通功能优化实践—淄博华侨城为例

06、结论

以淄博华侨城为例,通过对文旅综合类项目关切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浅析,分析范围扩展为省域范围。

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获取导航地图数据,从客源腹地来分析客流的可达性和等时圈,并分别从综合交通体系、项目内部交通设施布局、交通组织、出入口设置等方面,研究此类项目交通系统提升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此类项目的交通功能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鲁山   淄博市   干路   交通   淄博   项目   出入口   客流   腹地   枢纽   华侨   布局   交通设施   大道   公交   组织   功能   建议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