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反思

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反思

作者丨花朝秋

“剩余价值”的定义:

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反思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
1、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商品增值中,扣除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工人工资,多出来成为资本家利润的部分即为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的存在证明了剥削的存在。

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反思


否定剩余价值理论的推论:
1、假设一个“没有净利润”的销售价格,将包含所有剩余价值的“合理工资”,以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研发成本、公关成本什么的都包含在内——也就是说,所有能被接受的成本——在这个价格上满足“工人不受剥削”,不能满足就修正价格,总之正好没有净利润。
2、姑且不论商品能不能卖得出去,现在这个价格,例如350块钱,就是让资本家完全没有多余利润、同样也没有剥削的价格。按这个售价,投资方除了能收回成本,搞投资完全是在做公益。
3、然后资本家将产品定价为700块钱(我才不是说苹果呢),如果700卖不掉就600,600卖不掉就500,总之能有多贵卖多贵,不能低于350。于是,每件商品都带来了与流水线工人和剩余价值无关的超额利润。
4、现在考虑:资本家追求的到底是超额利润,还是从工人合理工资里扣下来的剩余价值呢?


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反思


结论:

1、在雇佣劳动的过程中,剩余价值是可能存在的,甚至由于资方强势,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剩余价值的存在反映出剥削的存在。

但反过来,剩余价值也是可以不存在的,雇佣劳动中是可以存在不剥削的。

既然雇佣劳动不一定存在剥削,那又为什么一定要推翻雇佣劳动的社会呢?

2、马克思认为商品增值全部来自劳动,所以资本家不该有利润。这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超额利润并不明显,但工人贫困明显。

马克思否认超额利润的存在,将价值差等同于价格差,因此认为资本家的利润完全来自剩余价值。实际资本家追求的从来不是价值差,而是价格差。
现代理论有所修正,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里,资本家可以有“一定的”净利润。这个修正直接导致了“改开就是搞资本主义”的认知。

3、用这个推论,就能部分解释“价格为什么不等于价值”。

超额利润部分,可以多可以少,越多越好,都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没有超额利润也不是不能偶尔接受。

超额利润部分是脱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因此商品的销售价格总是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以上正文

-完-

以下声明:

1,本文作者 花朝秋;

2,花朝秋 授权并同意 @鱼丸君 以声明原创的形式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布以上所有内容;

3,正文内容并非 @鱼丸君 所创作,也不代表 @鱼丸君 本人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剩余价值   雇佣劳动   马克思   超额利润   鱼丸   推论   资本家   块钱   净利润   工人   利润   成本   理论   价值   商品   数码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