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清帝退位诏书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签署退位诏书,诏书中曰:“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大总统袁世凯

时年仅六岁,从未真正亲政过一天、或许连身为皇帝到底意味着什么都不完全明白的爱新觉罗·溥仪由此退位,延续二百九十七年的满清国祚自此终结,中华大地由此结束了持续近2400余年的封建统治历史,走向共和。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王朝的覆灭大概是最不受今人同情、甚至是最被今人所唾弃的。讨论起清王朝灭亡的原因,几乎每个略知历史的人都能提出一些批判性的意见来。例如“闭关锁国”、“统治阶层的愚昧腐败”、“底层民众的麻木不仁”、“对外软弱对内残酷,军备废弛,军人面对西方殖民者毫无战斗力”等等……总之就是对清朝没有一句好话,对那个朝代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易中天曾骂乾隆是个WBD

当然,也有对清朝持褒奖态度,称颂其功绩的。比如说著名作家二月河,在他的笔下,康熙、雍正等大清皇帝都是千古伟帝、一代明君。在各类影视剧中,清朝前期的皇帝们往往也都会被塑造为伟岸且正大光明的形象——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清朝前期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作家二月河

清朝前期的皇帝或许还有一些勉强可挖掘出来夸赞颂扬的事迹,但自乾隆以降,清朝后来的皇帝们就再难有什么伟大明君的形象。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在二月河的作品《康熙大帝》中,康熙差不多就是千古明君一般的形象

“康乾盛世”后,嘉庆一出场就没多少存在感,作为皇帝,他最大的功劳就是重视治河,赈济灾民。历史给他的评价是“守成之君”,然而实际上嘉庆连守成都没做好。到嘉庆末年,因为长期抑商、压制工矿,清王朝已呈明显的衰落之势。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嘉庆皇帝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时间回溯到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命郑成功的降将施琅率水军2万人,战船230余艘,攻占澎湖,郑氏王朝眼见大势已去,只能投降。

收复台湾,完成大一统,是康熙帝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统一的国家为清王朝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乾盛世”自此才算是真正的拉开了序幕。

可问题是,所谓的康乾盛世真的就是“盛世”么?

所谓“盛世”至少应该包含五点缺一不可的要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

康乾盛世,由康熙、雍正到乾隆,三代皇帝,真正彻底做到的,大概也只有“国家统一”这一点而已。勉勉强强的,“政治稳定”也能算上一条。至于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则就无从谈起了。

首先说经济。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经济是有较大发展,但历史上每个朝代新立时,都会有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期。这种发展无关生产力的进步、也无关生产力的提高。事实上,它只是长期战乱结束,国家社会趋于稳定后的恢复性发展而已。换个说法就是农民都能安安心心种地了,粮食产量自然就提升了;朝廷能安安稳稳的收税了,财政收入自然也就上来了……这样的“发展”不能说毫无意义,但事实上确实什么进步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清朝一直秉持闭关锁国、抑制商业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不仅导致工商业没有任何发展,反倒是愈加趋于落后。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都谈不上繁荣。

其实有很多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其实并不繁荣,甚至还很糟糕,在这里列举两个,第一个能证明康乾盛世初期的经济状况,第二个能证明末期的:

第一,清初思想家、政论家唐甄在康乾十四年时做的记载:“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资,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清初思想家、政论家唐甄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第二,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团访华后,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其日记中对大清国的评价: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乔治·马戛尔尼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其次,有关大清国国力是否强大的问题。

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纵观包括当今中国在内的历朝历代,大清朝实际有效管理疆域确实是最大的。也只有蒙元在理论国土面积上超过了大清朝,但蒙元只存在了不到百年,而且忽必烈所创立的大元朝廷实际有效管理疆域并没有大清朝那么大,甚至还小了许多。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1820年时的清朝疆域图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所以大清朝在领土扩张这一点上确实是有贡献的,但大清朝领土的扩张主要都发生在其创立的初期——那时候,大清朝的主要对手就是周边的小国甚至是游牧部落,与他们相比,大清朝的国力当然是十二分的强盛。但这种强盛更像是矮子堆里出了个高个,所以显得鹤立鸡群,但若是面对上真正的老鹰,或许腿儿再长个头再高的鹤也不够看。

如果说领土的扩张代表了大清朝看似很强其实很一般的硬实力,那么它的软实力就应该体现在文化的输出与扩张上。可问题是,大清朝对外有拿得出手的文化输出么?

事实上,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统治者们一直都生活在“天朝上国,国力强盛,礼仪之邦,四海皆是蛮夷”的幻觉中,哪怕忽然被英国人的大炮轰醒了美梦,他们都还是懵的。

再说文化昌盛

其实“文字狱”这三个字就已经能说明一切了,在一个文人写一句“清风不识字”就能被判斩立决的时代、在一个教育实际上并不普及,遍地都是赤贫文盲的国家,文化又能昌盛到哪里去?

当然,大清朝在文化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成就。比如说位列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比如说京剧、相声都形成于清朝时期,还有绘画艺术在清朝发展得也不错——但这些成就实在是无法彰显大清朝的“文化昌盛”,反倒像是在为大清朝勾画最后的挽联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一代经典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综上,清王朝其实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盛世,相反,它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必然全面落后于世界的种子。

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舰队抵达广东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查理·义律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两年多后,沉溺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的道光皇帝终于被英国人的利炮轰醒,认清了现实……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大清国在南京与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南京条约签约现场

1843年6月26日,璞鼎查即在港督府宣誓就任香港第一任总督,宣布“香港为英国殖民地”,受伦敦英国政府殖民地部管辖。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首任港督璞鼎查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鸦片战争的失败,撕碎了大清朝所有的遮羞布。

“天朝上国”的美梦惊醒,眼角还挂着没搓掉的眼屎,就不得不面对割让领土丧权辱国的无比残酷的现实。

自那以后,大清朝再也没能恢复国运……

至晚期,虽历经戊戌变法、洋务运动、预备立宪等数次挣扎,最终也还是也没能摆脱灭亡的宿命。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谭嗣同死于戊戌变法失败

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固然可耻,可在那个时代,封建统治的失败直至灭亡本就是必然。

面对时代更迭的巨浪,大清朝就像是一艘由朽木拼凑而成的破船,沉重而又笨拙,只能杵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浪潮侵蚀,任何挣扎任何抵抗都犹如螳臂当车一般毫无意义。

自鸦片战争开始,面对西方列强一茬接一茬的侵略欺凌,大清朝就没胜过,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大概就只有爆发于1883年12月、结束于1885年4月的清法战争(中法战争)。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中法战争概图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尽管事实上大清朝的战损比法国大,伤亡比法国多,反正镇南关大捷后,清军在战术上就是转败为胜了——这场胜利甚至导致当时的法国总理儒尔·费里旋被迫引咎辞职!

可是,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却还是大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大清朝就是因为落后而挨打、因为落后而灭亡的。

相对于当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并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西方列强,仍处于农耕时代的大清朝落后的是整整一个时代。

或许这样的对比不合适,但同样是面对殖民侵略者,相对于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非洲大陆上那些被抓捕贩卖为奴的黑人、还有澳洲的被彻底灭绝了的塔斯马尼亚人等等,大清朝确实能算是“幸运”的。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塔斯马尼亚人,因殖民者的侵略而灭绝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至少,虽然越来越不完整、越来越凋零,但作为一个国家,大清朝的主权一直都没彻底丢失,也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领土的完整,晚清左宗棠带着棺材上战场收复西北边疆的壮举,更是为垂暮的帝国挂上了最后一抹绚烂的晚霞。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2015年10月1日,王天裕先生创作的以左宗棠进军西北边疆为题材的巨作《箪食壶浆迎王师》

之所以能有这份“幸运”,当然不是因为上天的眷顾,而是因为大清朝、或者应该说是大中华原本固有的实力!

113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908年)、超过四亿的人口数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以及绝冠全球的经济总量——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如是描述晚清时的经济总量:“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它们附属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

最关键的是,相对于印度、美洲、非洲等更落后的地区,晚清还有一部完整国家机器,尽管它又老又旧且效率低下,但它的体量确实不小!

所以,无论殖民者们在怎么强大再怎么贪婪,他们都没有吃下整个大清朝的胃口,所以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组团瓜分。于是就有了租界、有了“利益均沾”、有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时局图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可是,为什么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是西方列强而不是大清朝、或者说不是中国呢?

凭什么受欺负的是大清朝?

难道因为它活该?

历史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在晚明时期,中国曾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

换成不那么好听的话来说——不过只是“萌芽”而已,离真正的资本主义还差得很远!

而晚清张之洞等人搞起来的洋务运动,只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近似资本工业生产组织的特征而已,说好听点是为了提升自保的能力,说难听了,那就是为了有大的力气抱残守缺顽固守旧……总之,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生的,虽然在客观上它是起到了促进中国进入工业时代的作用,但本质上它并不是以资本的发展与扩张的需求作为驱动力的。

盛世?我没看到什么盛世,到处都是令人吃惊的贫困……

张之洞

所以“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枯萎,而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可这样还是无法回答为什么中国就是没有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问题。

或许,这与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已经扩张到了极致、失去了扩张的动力有关?

下一篇,各位看官慢慢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鸦片战争   嘉庆   盛世   乾隆   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   清朝   中国   吃惊   贫困   落后   皇帝   百科   来源   时代   数码   文化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